劉瑞亮
(中國人民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北京 100872)
目前,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經啟動,在這一新形勢下,如何既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地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又兼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給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對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提出了新要求,為了克服在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的不足、避免新一輪規劃方案的實施對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土地規劃方案進行了評價,從為確定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類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提供依據,也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綜合決策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表1 新州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指標體系
環境影響識別包括確定所有預期的環境影響或相關的環境因子與土地利用規劃之間的關系,同時識別出較為關鍵的環境影響因子。
根據新洲市土地開發利用現狀和環境質量現狀,結合新洲市社會經濟發展概況,選擇影響評價的環境因子。其中包括對大氣環境,氣候環境,社會經濟環境,地質環境,生物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等。
結合新洲市環境質量狀況和上一輪新洲市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狀況,按照科學性,綜合性,可操作性,實用性,動態性的原則,構建出新洲市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指標體系如表1。
在進行綜合評價之前,由于以上多個指標對于土地利用規劃的環境影響程度不一,因此,首先需要確定各指標權重。綜合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是整個評價過程的關鍵一環。人們一般根據計算權重時原始數據的來源不同,將權重確定方法大體上分為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兩大類。主觀賦權法主要是由專家根據經驗主觀判斷而得到,如AHP法、Delphi法等,這種方法人們研究較早,也較為成熟,但客觀性較差。客觀賦權法的原始數據是由各指針在評價中的實際數據組成,它不依賴于人的主觀判斷,因而此類方法客觀性較強,如變異系數法、主成分分析等。為使指針體系既能夠準確反映土地利用質量水平,又反映其數量水平本評價采用多指標權重求解的客觀賦權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運用模糊數學原理分析和評價具有模糊性事物的系統分析方法“是一種以模糊推理為主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精確與非精確相統一的分析評價方法”。一般可以分為單級或多級評定兩種形式。針對每一個因素ui建立單因素評判集Ri,其為評判集V上的一般模糊集。設Rij表示因素集U的第i個因素的ui評判,對應著評判集V中第j個原素Vj的隸屬度。如針對因素ui,可得到單因素評判集Ri=(r11,r12........rij);然后將各因素評判集的隸屬度排度排列進行,構成從因素集與評判集之間模糊關系矩陣R,常表示為:

其中,rij在第j個決策單元中第i個影響因素對于模糊概念的隸屬度。rij數值的求得需要建立隸屬度。為確定單個評價指標的相對隸屬度的模糊評價矩陣,消除各評價指標的量綱效應,使建模具有通用性,需對樣本數據集{x(i,j)|i=1,2…n,j=1,2…m}進行標準化處理,各指標值x(i,j)均為非負值。為了盡可能保持各評價指標值的變化信息,對越大越優型指標的標準化處理公式可取為:
R(i,j)=X(i,j)/[Xmax(i)+Xmin(i)+X(i,j)]
對越小越優型指標的標準化處理公式可取為:
R(i,j)=[Xmax(i)+Xmin(i)]/[Xmax(i)+Xmin(i)+X(i,j)]
式中,Xmax(i),Xmin(i)分別為方案集中第i指標的最小值、最大值;X(i,j)為標準化后的評價指標值,也就是第j方案第i個評價指標從屬于優的相對隸屬度值,i=1,2…n,j=1,2…m。以這些r(i,j)值為元素可組成單評價指標的模糊評價矩陣R=(rij)m×n。
根據表1和表2,根據模糊隸屬度函數,各個年份指標的隸屬度如表3。
接下來對各年份的指標進行一級綜合評判:

表2 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各年指標值

表3 各年份評價指標隸屬度表R
對生態環境進行評價如下:

再進行二級綜合評判得出土地利用規劃對環境影響的最終結果:

從以上評判值可以看出各年份土地利用規劃對環境影響狀況,反映了土地利用規劃對環境影響程度的大小,進行排序如表4。
對表4土地利用規劃的綜合排名表可以看出,從2004~2007年,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的綜合排名值,2006年最高,由(3)式可以看出,這主要是由于2006年,土地利用規劃對社會影響的評價值較高為0.32,對照社會環境各指標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建設用地增長彈性系數控制相對較好,為0.95,已經接近合理用地彈性理想值1.12,從而導致了其土地利用規劃的社會環境評價值比較高。2020年為新洲市新一輪規劃修編的目標年,從表4可以看出,2020年土地利用規劃對環境的影響綜合評價值與以往的2004~2007年相比,為 0.53 是最高的,由(1)、(2)、(3)式可知,2020 年土地利用規劃對生態,資源,和社會環境影響的評價值都是最高的;2020年森林覆蓋率將會達到30%,比以往增加1倍,同時土地開發整理將使裸地面積大幅度減少,對所有需要生態退耕的土地進行了退耕,這些都將對環境產生比較大的正面影響,并足以將由于建設用地增加和濕地被圍墾所導致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從而使其評價值最高。2020年規劃對資源環境影響的評價值最高,主要是由于規劃加了對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同時,加強了農田水利建設,改善了耕作條件,從而大大抵消了由于耕地減少以及水資源利用率加大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此外,2020年單位建設用地GDP將比以往有成倍提高,建設用地彈性系數達到了理想值1.12,表明2020年建設用地將會達到高效集約利用,從而使2020年規劃對社會影響的評價值最高。考慮到濕地對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建議新一輪規劃修編,對濕度適度開發,加強對濕地的保護。

表4 綜合評判值排名表
[1]張躍進等.模糊數學在區域環境評價中的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3,22(8).
[2]朱坦.戰略環境評價[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3]張全景等.從土地環境解讀我國的土地問題[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20(5).
[4]張崇甫.陳述云等.統計分析方法及其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