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王 巖 孫 萍

1.夏邑縣電業局員工深入田間服務菜農
2000年,商丘市年供電量還只有20.4億千瓦時。近年來,隨著商丘各市縣招商引資的不斷發展、農副產品業的異軍突起和新農村電氣化鄉鎮的建設,農電市場發展迅猛,也使得商丘供電公司供電量逐年攀升,2009年,該公司供電量為90.94億千瓦時,其中農電系統供電量為26.72億千瓦時,同比增幅達11.36%。由此看出,農村電力市場是塊隱形的巨大蛋糕,而這塊蛋糕究竟能做多大,還有待我們共同努力來求證。
近年來,隨著商丘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的加大,各區、縣相繼推行的一些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投資,一些外資、合資企業紛紛落戶商丘,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商丘農電市場的快速增長。就以寧陵縣來說,2003年,該縣用電量僅為1.5億千瓦時。幾年來,該縣積極打造招商引資、大上項目的良好投資環境,引導外資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及未來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集聚,做好全方位跟蹤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優勢項目的落戶。僅2009年,該縣引進的超億元項目就有11個,其中包括投資3.9億元的賽格建材、投資3.2億元的河南省華煊焊材、投資3億元的鎳鉻合金、投資1.7億元的粵港食品等項目。2009年,該縣用電量已達2.51億千瓦時。
為更好地服務招商引資工作,商丘供電系統各單位相繼推行了一系列服務措施,采取“三到戶”、“四上門”等方法傾情服務大工業客戶,全力做好用電服務。夏邑縣淮海鑄造集團是該縣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之一,夏邑供電局主動上門,及時做好溝通協調,采取“貼身管家”服務,指派供電所專門人員上門服務,處理用電“疑難雜癥”。2009年4月,通過對該企業進行線路改造、變壓器更換,帶動了該企業用電量呈倍數增長。而在建廠初期,該企業一年電費僅40萬余元,現在一個月電費就達220余萬元。
“家電下鄉”惠農政策的實施,讓廣大農民購買大型家用電器的熱情空前高漲,空調、電磁爐、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紛紛進入尋常百姓家,拉動了用電量的迅速增長。
為更好地服務于“家電下鄉”,讓廣大農村客戶都用上安全電、放心電,商丘供電公司8個縣級供電單位均開展了相應的服務活動,夏邑縣供電局開展了“家電下鄉,我來服務”活動,成立“家電下鄉”義務小分隊,走村串戶,為村民檢查線路、安裝電源插座、安裝漏電保護器等;虞城縣供電公司成立了120個“紅馬甲服務小分隊”,主動上門服務;柘城縣供電公司開展“家電送下鄉”跟蹤服務,在全縣21個鄉鎮238個村委跟進配套供電服務措施,為村民發送“供電服務卡”,為4500多戶購買家電的村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供電服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進一步培育和拉動了農村電力市場。
近年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熱潮的興起,當地政府在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同時,大力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一些早期務工人員,在掌握了一定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后,在家門口辦起了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特色養殖等民營企業,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據統計,截至2009年12月底,商丘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累計達6.6萬人,創辦企業(含個體工商戶).8萬個,僅2009年就新增返鄉創業農民工8600人,創辦企業200個,帶動了2.5萬人就業。一個個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拉動了供電量的增長。
為滿足供電量不斷增長的需要,增強電網的供應能力,009年以來,商丘供電公司積極實施中西部地區農網完善工程,不斷加強農網網架建設,大力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商丘公司累計完成農網完善工程投資4572.44萬元,建設10千伏線路211.64千米,400伏線路159.3千米,配電臺區449個。完成35千伏輸變電工程投資2215萬元,新增變電容量10兆伏安,建設35千伏線路52.29千米,有力推動了新農村電氣化鄉鎮的建設步伐。僅2009年,該公司就建成新農村電氣化鄉鎮17個,電氣化村357個。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新農村電氣化鄉鎮25個,電氣化村512個,有力保證了供電量的不斷增長。
“電荒”的出現:近年來,只要遭遇大風、降溫或冰雪天氣,造成用電負荷的急劇猛增,電煤供應緊張引起發電廠出力不足,就必然會出現“電荒”,造成電力供應緊張狀況。尤其是近兩年,這種現象更是愈演愈烈。“電荒”的出現,不但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很大影響,也給電力市場的增長帶來巨大的困難。
“卡脖子”現象:雖然經過多年的改造,農村電網較之以前得到了很大提升和改觀,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一些農村電網已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現了“卡脖子”現象,制約著農電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服務不完善:受體制、基礎設施和人員素質的影響,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用電申請難、繳費難、故障排除難等問題,也給農電市場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積極采取措施,應對“電荒”影響。由于電煤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電荒”還將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作為電力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在每年“電荒”到來之前,大力做好用電形勢宣傳,指導企業采取節能和避峰、錯峰、讓峰措施,合理安排生產和檢修,極力減少或消除“電荒”影響。
加快電網建設,消除“卡脖子”現象。通過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程和“農田機井通電”工程等,消除農村電網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卡脖子”現象,為農電市場的電量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規范農電管理,促進市場發展。加強農電管理,不斷推進農電企業標準化建設,細化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推進營配分開和抄收分離,加強農電員工教育培訓,深入開展供電優質服務工作,徹底解決用電難和繳費難問題,為農電市場的增長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村電力市場這塊隱形的巨大蛋糕正呈現出越來越強的增長潛力。這塊蛋糕能否做大做強,結果,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