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暨昆明醫學院附屬甘美醫院檢驗科,云南昆明 650011)
白細胞分類計數是傳統血常規檢查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臨床醫生常根據儀器的白細胞分類做一個大致的臨床分析,特別是對血液科的患者,如中性分葉>90%考慮為有感染的可能,WBC總數降低、分類淋巴細胞比例>50%考慮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單核細胞>20%應考慮為有白血病的可能[1]。實際工作中有時會遇到白細胞不分類或分類不完全的情況,儀器僅給出相應的報警提示。如WBC減少、原始細胞增多、異型淋巴細胞增多及紅細胞抗溶等,遇到此類情況,應行血涂片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為探討異常白細胞不分類報警信息的可靠性,為臨床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筆者對100例儀器不分類標本報警信息和顯微鏡復檢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探討相符性及其臨床診斷意義。
所用材料來源于我院2008年3月~2009年6月Sysmex XT-1800i血細胞分析儀白細胞不進行分類的標本,共100例,其病例均為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齡36歲。
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儀(希森美康醫用有限公司生產),采用電阻抗原理進行細胞計數和體積測定,流式細胞術半導激活原理進行白細胞分類計數,對異常細胞給予警示信號;Olympus雙目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原廠家配套試劑:全血質控物、Sysmex的稀釋液、溶血劑、鞘液及染液。瑞氏染液(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1 血液標本上機前檢測 篩查出冷凝集標本、脂血標本及溶血標本。
1.3.2 血液標本上機檢測 儀器按要求進行日常保養及維護,確保儀器處于穩定狀態。血液標本上機檢測:進入電腦工作程序信息區,觀察FLAG所示的紅色警示信號和白細胞分類DIFF(細胞四分類)通道所示信息。將儀器不進行白細胞分類的標本推血涂片用瑞氏染色,外周血涂片復檢按照標準操作規程進行分析[2]。
1.3.3 鏡檢復查 由2名有經驗的檢驗人員進行白細胞分類計數,每片在體尾交界厚薄適中處瀏覽200個有核細胞,取中間值。
Sysmex XT-1800i檢測100例WBC未分類標本儀器所提供的報警信息與血涂片鏡檢所提供的細胞信息符合率見表1。
100例WBC未分類標本中,儀器分別在原始細胞、異型淋巴細胞、有核紅細胞、白細胞減少、核左移方面給出了警示,將其與鏡檢結果進行比較,其中白細胞減少、有核紅細胞、核左移鏡檢符合率最高,其中由于白細胞減少所引起的不分類或部分分類符合率達100.0%。

表1 細胞報警信息與顯微鏡復檢結果對比(例)
Sysmex XT-1800i血細胞分析儀是Sysmex精心打造的新一代X系列,它在精確分析常規計數和分類項目的同時,還具備幼稚白細胞定量分析功能。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半導體激光流式細胞原理結合細胞化學熒光染色技術,專用WBCDIFF、WBC-BASO檢測雙通道進行WBC五分類測定。WBCDIFF檢測通道:加入溶血素和染色液兩種試劑。溶血素可溶解紅細胞和血小板,并對嗜酸粒細胞顆粒進行特異性染色。染色液中的聚次甲基熒光染色液對白細胞的核酸DNA、RNA進行熒光染色。采用第三代細胞檢測光源——半導體激光(波長633 nm)進行細胞檢測,通過采用流式細胞技術,儀器對每個通過檢測部位的細胞或顆粒進行逐個分析,保證了儀器檢測的敏感性和穩定性[3]。
在正常情況下,Sysmex XT-1800i血細胞分析儀對正常白細胞分類能力比肉眼分析要精確得多,但在異常情況下,儀器分析只是依靠檢測細胞幾種物理特性,很難提供完全準確的分析結果[4],其原因考慮為由于病理(感染等)或藥物的作用,細胞的大小、形態及內容物發生改變,其電阻抗、散射光及熒光信號發生不規則改變,使儀器無法正確識別[5]。例如血液中含有原始幼稚細胞、瘧原蟲、組織胞漿菌以及常見的異型淋巴細胞等,此類細胞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非常大的意義,但是血細胞分析儀都無法提供完全可靠的依據,僅在電腦屏幕上提供相應的報警信息,以供實驗室人員參考。實驗室人員可根據血液分析儀警示信息,縮小目標進行顯微鏡復檢,這樣既保證了結果的準確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6]。
筆者發現,不分類白細胞報警信息與鏡檢符合較高,例如,18例儀器報警原始細胞,儀器報警信息與鏡檢符合較高,占72.2%,其中9例考慮為白血病;22例儀器報警異型淋巴細胞,儀器報警信息與鏡檢符合較高,占63.6%,其中14例診斷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顯微鏡鏡檢9例為有核紅細胞,儀器報警信息與鏡檢符合較高,占94.1%,其中4例為新生兒,4例為溶血性貧血,1例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7例儀器報警白細胞減少,儀器報警信息與鏡檢符合較高,占100.0%,其中3例考慮為再生障礙性貧血(AA)。但是4例瘧原蟲和1例組織胞漿菌則沒有提供指導意義的信息,儀器僅報警原始細胞及有核紅細胞。因此,儀器計數性能再好,檢測的靈敏度再高,它的檢測還是有局限性的。
作為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參考高端血細胞分析儀的提示和報警信息及聯合顯微鏡目測,這樣得出的結果才能作為一些疾病診斷、治療的依據和觀察指標,為臨床提供更真實、更準確的相關信息,以減少或杜絕誤診、漏診的發生。
[1]胡麗華.檢驗·輸血·病理診療常規[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9-30.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0.
[3]叢玉隆,樂家新.現代血細胞分析技術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81-200.
[4]孫蒂,王厚芳,于俊峰,等.血細胞顯微鏡復檢標準的制定及臨床應用[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2):155-157.
[5]崔海霞.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Imm Gren異常報警信息的臨床價值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4):741.
[6]胡從林,劉行超,陶麗娜,等.XT-1800I血液分析儀異常報警信息的分析[J].廣西醫學,2009,31(2):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