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奕秋
菲律賓警務處前高級督察門多薩8月23日持M16警槍劫持香港旅游大巴,致21名香港旅客中8人遇害事件,及其在香港社會所引起的軒然大波,有著復雜、微妙的多重對抗性結構,其中門多薩與警方的對抗是剛性的,其余則或多或少存在轉圜的余地。
前“菲律賓國際青年商會十大杰出警察”門多薩之所以劫持人質向警方示威,是因為申訴專員公署未理會他2008年因犯勒索案而遭警隊解職一事;他的發怒,是因為人質談判未能推翻將其解職的決定,且他當交警的弟弟在現場被繳械后要求將配槍發還而不得;他之所以屠殺人質,是因為在車載電視上看到弟弟被捕。這些理由背后有警方責任。
門多薩之所以選擇劫持香港游客,乃因為香港是距離菲律賓外勞輸出最近的發達城市,港人是高價值日標。這與巴基斯坦恐怖分子偏愛劫持中國工程師是一個道理。
露面已遲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只懂在攝影機前傻笑”,不但引起菲國內反對黨的炮轟和選民的不滿,更加劇了港人對菲警方解救人質不力且百般推諉的惡感;香港特首曾蔭權致電菲總統不獲接聽,則引出香港的次主權地位是否得到外界尊重的問題。
在北京的高調干涉和港人的游行抗議下,菲警方的態度有所軟化。開始承認死者或非全被門多薩射殺(65顆彈殼中,有7顆尚待鑒證來源),并允許港專家赴現場取證和旁聽傳訊。為免引發菲民眾關于中國為南海問題公報私仇的聯想,中方也見好就收,稱未拒絕菲律賓副總統訪華。但隨后。菲政府對警方下達封口令,稱調查情況將每日統一發布。
在港人內部,成龍和阮次山為菲警察開脫的言論,觸發茶杯里的風暴,顯示理智與情感的互斥。港媒事后關注在港菲傭權利問題,則體現了一個大都市良好的風度。
周邊風云
菅直人和小澤角逐黨首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和民主黨前干事長小澤一郎8月31日傍晚圍繞黨代表選舉舉行會談,但雙方未能消除意見分歧,之后兩人分別召開記者會宣布參加9月14日舉行的民主黨代表選舉。按照慣例,民主黨新的黨代表將出任首相,菅直人和小澤,兩人各有優勢。勢必將在選舉中展開激烈角逐。民主黨議員們擔心。如果小澤一郎在競選中失敗。他很可能會因為“沒有面子”而離開民主黨。為了避免民主黨分裂,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曾試圖說服管直人同意退出黨代表競選,繼續擔任首相,實行“黨政分離”,但遭到后者拒絕。
金正日訪華推銷接班人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8月27日金正日委員長和胡錦濤主席在長春舉行首腦會談時,分別使用了“交給下一代人”和“世代相傳”這一詞。韓國一名安全官員表示:“可以理解為朝鮮就金正銀接班的構想征求中方認可,而中國對此表示默許。”就金正銀是否隨父親金正日同行的問題,中共中央外聯部做出了模糊的回答,即金正銀“不在中方(邀請)名單內”。這既可能表示金正銀沒有訪中,也可能是因按照兩國慣例,不能提及接班人的名字。
巴國官員被指干預抗洪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洪水已經淹沒了巴基斯坦1/3的土地。援助物資依然極為匱乏,工程師們經常需要面對將洪水引向何方的困難抉擇。毀掉堤壩是控制洪水水位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可一些報道稱,旁遮普省Muzaffargarh地區的地方官員迫使工程師將洪水引向人口密集區,而避開更小、更富裕的地區。此事在巴基斯坦議會中引起爭議,由于洪災毀掉了旁遮普省大部分公共機構。這些報道很難證實,不過執政的人民黨已要求對此進行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