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蕙蘭


海關新政出臺一個月以來,和許多奶粉代購店主一樣,小曹“依舊忙得不可開交”。
全球化時代,如果點幾下鼠標,就可以買到國內商場沒有的,或是比商場專柜更便宜、質量更放心的商品,很多人是不會介意活動一下手指頭的。“海淘”一詞興起,便是指熱衷于在海外網站直接購物,或通過淘寶、易趣賣家海外代購的一群人。
“摻了三聚氰胺的毒奶、專柜的高價化妝品、銷往中國市場的二流數碼產品是購物必選項?”海淘一族不以為然,他們用鼠標投出了反對票。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海淘”在灰色地帶存在了很多年,“合理避稅”造就“價廉物美”,海外代購行業的利潤空間正是流失的稅收。
海關總署9月1日起調整海外郵遞包裹的免征稅額,對個人郵寄進境物品免征稅額從人民幣500元降低到50元,只要應繳稅額超過50元的,都要按商品全價繳納進口稅。海外代購正式告別“免費午餐”,可海淘一族,似乎并沒有遭遇滅頂之災。
空姐“螞蟻搬家”
某彩妝品牌專柜前,銷售員向一個女孩子推薦一款遮瑕霜,他熟練地用指甲挑出來一點膏子涂在自己的虎口,均勻抹開,虎口上的小細紋果然淡了許多,女孩子眼睛發光,一秒鐘后馬上波瀾不驚,淡淡地說:“我再考慮一下。”然后優雅地轉身。
這是讓所有專柜小姐無比頭疼的問題——又遇到一枚“海淘族”。在專柜試完商品,然后在海外網站直接購物,或通過淘寶賣家海外代購,這是“海淘族”們的基本攻略。
“在美國的BENEFIT官網上拍下一款豬油膏,加上運費,也比國內專柜便宜100多元,加上化妝品網站折扣,買上幾十美元商品有機會送同等價值的贈品。”資深“海淘”Lori算了筆賬。
Lori介紹,其實上海外網站購物的過程并不復雜,各種論壇都有關于海淘技巧的技術帖。“在海外購物官網填完一連串個人信息,第一次注冊比較復雜,之后就好辦了,在TOPSELLERS或是BUH-BUYS里找到自己心儀的物品,填上促銷代碼(比如8折或滿一定金額免運費),東西就拍下來了。”
隨著“海淘”升溫,Comgateway等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物流公司也搭上了順風車。美國購物網站需要收件人提供在美國的地址,一般中國的消費者采取的辦法就是在美國的一些物流公司注冊,這些公司會發給用戶一個美國的地址,消費者拍下官網的東西,官網會發貨到物流公司提供的地址,再從美國運送到中國。通過轉運公司,比起美國大公司直郵不僅能省下大筆郵費,且不易被海關截獲。
“如果你真的那么倒霉,東西被海關扣了,要交50%的關稅。”Lori提醒,許多化妝品的包裹外面都填有訂單,商品信息、價格一目了然,很難保證不被海關查扣。
海關新政實施后,依靠郵政、快件渠道的海外直購受到明顯影響,各種海淘論壇沉寂了一陣子,許多執著于進口化妝品的愛美女孩,紛紛將目光轉向人工代購。淘寶上打出“空姐代購”招牌的化妝品小店,生意分外惹眼。
小齊在淘寶上經營一家名叫“美天成”的小店,專營進口化妝品,而她的貨源正是靠自己“螞蟻搬家”人工代購。小齊本身是國際航班乘務員,主要飛日韓新等亞洲國家,每周飛一兩次,每次都會從機場免稅店帶回十幾二十件化妝品,價格在1萬左右。“除了根據買家訂購的去買,也會存一些熱銷的,貨走得很快。”
顯然,海關新政策為她帶來了更多客源,鼓勵她更好地開展副業。小齊對“螞蟻搬家”的效率開始不滿意,“生意再好也沒用,畢竟要過海關,不可能帶得太多”。
美國記者薩拉·邦焦爾尼在《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一書中,描述了一個美國家庭一年不使用任何中國制造的商品,陷入種種窘境,很多美國人合上書,驚呼“中國制造”已滲入到這般地步。然而,龐大的全球經濟中,中國人離開“全球制造”,大概也不比買不到老鼠夾子的薩拉好過。
洋奶粉火爆依舊
凌晨1點,小曹的淘寶旺旺頭像還亮著。她同時開著好幾個聊天窗口,自從做奶粉代購以來,她的打字速度提高不少。剛剛跟一位媽媽聊完荷蘭牛欄溶解性的問題,頁面上又出現了新的留言。
小曹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留學,經常幫國內親友捎一些荷蘭奶粉,幾個月前她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小店,從荷蘭超市、藥房購入美素、牛欄等國內父母青睞的品牌,直郵給國內買家,賺些代購費,這在留學生中間是條普遍的生財之道,很多人一次要入幾百罐的貨。“有些小超市奶粉一上架就被搶光了,不肯賣給中國留學生,要開車去好幾家買。”
由于時差的關系,國內時間凌晨小曹才上旺旺,但這個時段還有一些父母詢問奶粉的事情,“有在熬夜加班時也不忘了給寶寶看看奶粉,8月份世界杯的時候,看完球賽,也有父母給寶寶看奶。”
“我們拒絕同行。”在線聊天時,小曹反復強調,記者再三保證后,她才稍稍放心。“要學會分辨有真實需求的孩爸孩媽,還是來探消息的同行。”當然,基本兩三個問題下來就能掂出對方斤兩。
說到底,還是這個行當太好賺了,不斷有人想進來。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0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檢測報告》顯示,化妝品和奶粉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兩大代購產品。
“國產奶粉不斷爆出負面新聞,我不敢買,在國內商場和母嬰店也有賣進口奶粉,但我更相信國外原裝奶粉,寧愿舍近求遠,找人代購。”楊女士的兒子剛滿1歲,她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白領80后父母的心聲。籬笆網的媽媽寶寶論壇上,有關奶粉代購話題,隨隨便便就能引來幾百封跟帖。
代購洋奶粉能保證品質嗎?很多父母其實是將信將疑的。
所有代購店家都聲稱奶粉采購自國外正規超市、藥房。小曹的鋪子中,除了上傳各款奶粉的照片,荷蘭超市的照片赫然醒目,貨架上堆著一排排的牛欄罐子。
提供超市正規小票是買家最基本的驗證方式,雖然很少有人能分辨小票的真偽。即使如此,也不是每家商戶都能提供單獨采購的小票,很多只是提供集中購買小票的復印件。
“我們定期去超市預定一批奶粉,結賬付款的時候,當然是總金額。在超市排隊付款,買不同種類的100罐奶粉,根據不同的訂單要求收銀小姐一個一個結算(4罐3段要結算一張小票,7個2段加2個3段要結算),然后后面排著一大堆的荷蘭人,推著超市的購物車,在等你算完?”一名代購荷蘭奶粉的店主Eva聲稱,超市以影響工作為由明確拒絕過這種結算方式。
因此許多店鋪事先做出聲明,“小票基本為超市集中購買的集購小票,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一般不提供小票。”或是暗示顧客選擇更“便捷”的方式,“一般我們會優先發不需要小票方便點的訂單,所以要求提供單獨采購小票的訂單,發貨效率會稍微慢一些。”
沒有小票,孩爸孩媽們能信什么?
能給自己心理安慰的,大概只有荷蘭TNT公司國際包裹的發貨聯,可以查看發包日期;以及奶粉批號(barcode),憑此致電荷蘭牛欄公司或美素公司的客服,詢問奶粉真假。當然,即使事后發現“吃藥”,奶粉也已經“吃進”。
為了顯示“誠意”,代購者挖空心思,甚至上傳家庭成員(特別是嬰幼兒)的照片和護照信息,供顧客查證。“如果實在不放心,就把你的奶粉包好在超市門口拍張照片,一起寄給你。”
“荷蘭沒有假貨。”真真假假的問題,小曹顯然已經被問過很多次。她解釋說,荷蘭的嬰兒食品是被禁止做廣告的,因為荷蘭人覺得廣告容易引導人們錯誤消費,所以荷蘭奶粉的價格也相當便宜,超市里也就賣9歐一罐,制假根本無利可圖。
“荷蘭人均工資水平2000歐左右,奶粉賣9歐,我們人均工資2000元人民幣,我們國內的奶粉又賣多少錢?”
不過,即使貨真價實的洋奶粉,也不能完全免除質量風險。今年上半年,272.1噸新西蘭奶粉因脂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而遭退貨,奶粉制造商為新西蘭一家大型乳企。走非正規渠道的代購洋奶粉,缺少檢驗檢疫這個“守門員”,也存在安全隱患。
海關新政出臺一個月以來,和許多奶粉代購店主一樣,小曹“依舊忙得不可開交”。“具體風險不明朗。”——這是店主們回答最多的一句話。
大部分賣家選擇把成本攤到了買家頭上。“現中國海關表明直郵奶粉一抽檢到要補交關稅。荷蘭直郵有風險,海關很多未預料到的郵包風險,約定都由買家承擔。”紅色而醒目的公告貼在了店鋪的首頁。“小鋪的奶粉價格包括進價,航空郵遞費,代購費……不包括承擔關稅。”
另一項對策是“化整為零”。很多店鋪在9月海關新政出臺后,暫停發大郵包,以減低風險。“一般5公斤小郵包,容納的標準牛欄是4罐,牛欄成長5罐,美素標準5盒,美素成長5盒。”增加的快遞費用,自然也從買家的腰包里出。
代購成本增加了,孩爸孩媽們“最近有點煩”。
“與其說增加成本,不如說理清概念。”海關總署監管司有關負責人的解釋是,海外代購混淆了物品和貨品的概念。根據《海關法》,物品具有“非貿易性”特征,進境后不得出售或出租,屬于個人使用,有條件免交關稅。海外代購的商品具有牟利性,不是“物品”,而是“貨品”。對于“貨品”,無論價值多少,都應照章納稅。
海關新政出臺,正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是大部分進境郵件不再是親友間饋贈的物品,海關當初制定的優惠政策對照顧僑眷需求的作用已經弱化。二是進出境郵件的性質已向交易性質的商品為主轉變。
海關方面稱,一些不法分子企圖將所經營的進口貨物拆分成多票,偽報為個人物品,利用個人物品免稅額優惠規定,通過郵遞、快件渠道進境,逃避監管。“這種行為不僅造成國家稅收流失,也逃避了國家對進口貨物的管制,使相關商品在缺乏安全、衛生和質量把關的情況下流入國內市場,消費者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
不過新政似乎未能阻止“代購媽媽”們的決心。“日本的奶粉被禁止了,英國的也被禁止了,現在加關稅,國家在拼命地保護自己的奶粉,但是國內青海的奶粉又查出三聚氰胺了,圣元奶粉又出事了。”
論壇上關于奶粉代購的討論依舊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