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晨雨


熒屏真人秀的創意匱乏,正表明中國的電視文化產業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成功,國內電視媒體不斷推出真人選秀節目。一場接著一場的全民選秀活動,似乎造成了一個多贏的格局:選秀提升了收視率和廣告、贊助收益,衍生產業隨之而來,所有的環節都與金錢緊緊掛鉤在一起,電視熒屏成了草根的“斗秀場”,真人秀節目成了會下金蛋的母雞,也成了中國電視娛樂業的一道景觀。
近年來,在選秀娛樂大潮的沖擊下,各路衛視依靠“超女”、“加油好男兒”以及“我愛記歌詞”等真人秀展開了貼身肉搏。
作為天下第一臺的央視獨樹一幟,CCTV6電影頻道在2009年推出創意體驗真人秀《創意星空》節目。這檔真人秀節目與大紅大紫“超女”(后來演變為“快樂女聲”)無法同日而語,卻吸引了各界精英的關注,其中就不乏葉錦添、梁文道、查建英、張揚等大腕擔任節目嘉賓評委。
《創意星空》總導演關秀在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說,“這是個泛娛樂化時代,但電視屏幕需要的不僅僅是娛樂也需要高端節目,電視節目研發同樣需要多元化。《創意星空》致力于打造一檔創意度和美譽度兼具的真人秀節目。”
創意模式發掘者
2008年的北京,最大的盛事莫過于奧運會。奧運會帶來的一個改變是中國越來越重視軟實力特別是文化吸引力的輸出,而電視媒體作為最重要的傳播平臺之一,也在試水更具創意的內容和制作模式。2008年,全世界最大的事莫過于金融危機,身處財經節目第一線、執導的《贏在中國》即將成功謝幕的關秀敏感地發現,國內許多低附加值企業陷入窘境。企業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品牌成長更依賴創意能力,這勾起了她五年前萌生的一個想法:如何把創新和創意的概念融入電視中。
這就是《創意星空》節目的緣起。她重新集結了《贏在中國》的原班人馬,從創意核心開始研發。恰好,CCTV6電影頻道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希望在周末檔兩天的節目里加一些新鮮且有創造力的東西。頻道的支持和資源優勢讓核心團隊聚焦于將電影和電視的本體與時尚整合在一起,再加上時下最熱的真人秀形式,便形成了一檔頗具創新意識的熒屏盛宴,“媒體的力量就是吶喊,今天的中國更需要創造力。中國目前是處在這樣一個時候:很多年輕人有夢想,可是不知道如何做才是對的,也不知道路徑在哪里?”
曾有人質疑,《創意星空》與美國的“ProjectRunway”是不是共同點太多?關秀并不以為然,“如果說相同的就是我們也有一個T臺,我們也做衣服,但是表現手段和精神內涵完全不一樣,我們更多是在精神層面為中國的創意力量加油吶喊!”
把創造力用于電影,把電影外延的東西擴大,節目里面的選題很多都來自電影,每一個創作靈感都來自電影中的經典造型,電影中表達的時代背景,這也是在整個研發過程中最大難點。
曾任《贏在中國》評委的IDG全球副總裁熊曉鴿形容關秀是“很能干的才女”,毫不猶豫地對她的新節目提供了許多幫助。IDG與時尚集團有合作,熊曉鴿便把《時尚COSMO》雜志、IDG和時尚集團共同打造的新媒體平臺YOKA網引入了《創意星空》。
有人感嘆這一跨界幅度很大:時尚集團投資的電影,與電視節目形成了一個鏈接,節目中的選手出來以后又成為服裝總監,真是讓人眼花繚亂。這一節目形式很快便招來了聯通的青睞,關秀表示,聯通的3G“精彩在沃”品牌和蘋果iPhone手機都是年輕人喜歡的潮流的東西,其精神實質都是對創造力的追求,所以,他們才愿意來贊助這個并不大眾化的節目,“我們節目的多角度跨界合作,廣度和深度,也是其他節目所不能比擬的。”
大眾狂歡與冷靜思考
大范圍的海選,每周一次的現場直播,高強度的曝光,中國熒屏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被鋪天蓋地的真人秀節目所覆蓋。2005年,湖南衛視的“超女”引發選秀節目熱潮如排山倒海之勢沖擊著熒屏。
湖南衛視在這種白熱化中脫穎而出,成為少數幾家能夠影響觀眾使用遙控器習慣的中國電視臺之一,依靠的正是其人所不及的創新意識。誰曾相見,這一切都是從一個閱歷廣泛者對成功作品的模仿開始的。
進入21世紀后,湖南衛視將模仿的對象轉向了影視業發達的歐美,先后推出的《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兩檔節目,被譽為本土電視業金字塔尖上的節目,都模仿自美國福克斯電視臺真人選秀節目《美國偶像》,其受歡迎程度和影響力甚至遠遠超過了它的原型。
很快,湖南衛視遭遇了創新者的兩難境地:成功的電視節目都會在短時期內遭遇克隆,而在中國內地電視業,觀眾普遍喜新厭舊的心理作祟,讓原創節目反倒逐漸陷入沒落。
而且,模仿與炒作也會像雙刃劍一樣砍傷自己。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重慶臺“第一次心動”選秀節目,就被國家廣電總局以“內容格調低下”叫停,這不得不引發我們對娛樂真人秀節目的反思:對于一些粗制濫造的選秀節目,觀眾早已深惡痛絕;但以選秀為表現形式的草根文化卻早已深入人心。
《創意星空》則代表著另外一種創新實踐,即立足原創內容且多方共贏的品牌合作模式。IDG和許多品牌提供資源,《創意星空》進行創意整合和內容創造,CCTV6電影頻道高度的戰略眼光和強勢平臺資源,這三方的疊加,創造出既有影響力又有廣告價值的多方共贏,參與各方共同分享聯合品牌增值的利益。當然這種相較于“超女”而顯得“陽春白雪”的電視創意模式能否大規模復制成功還有待檢驗。
熒屏真人秀的創意匱乏,正表明中國的電視文化產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收視人群的多元化也需要創意的多元化。中國的確需要像畢福劍的《星光大道》那樣的平民真人秀舞臺,但也需要為精英人士特別打造高端平臺,而后者更是我們所擅長的”,關秀說。在去年6月《創意星空》節目發布會上,閻炎的一番獨白,道出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景。他說:“中國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最大的潛在市場,也是時尚消費類,全世界最大的市場,甚至是世界的加工基地,但是恰恰我們在這兩個領域內附加值都特別低。”
然而,影視創意產業的吸金力大家有目共睹,一部《阿凡達》在中國一個月檔期內就超越了國產電影幾年的電影票房。熊曉鴿說,“我們必須要尋找一種最具效果、最有水平,且最具電視表達力的方式,讓中國的電視商業化平臺真正完善起來,而這也正說明,在商業的模式上,中國電視還有很多的創意與投資的空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