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的主要秘密,就是資產的配置比例。
有話就問:
2009年第四季度工行投資理財指數顯示,城市居民持有投資理財產品的比例正在提高,從第三季度的62%增長至第四季度的70%,這個比例對個人理財有沒有參考意義?
燉湯者言:
個人理財是指根據個人財務狀況建立財務規劃,根據財務規劃開展理財項目的行為總和。投資理財的主要秘密,就是資產的配置比例。這個重要比例,因理財項目而異,因財務規劃而異,因財務狀況而異,因個人實踐而異。如果完全依靠自己摸索,多少需要交點學費,向前人拿點經驗并不侵權。
投資KISS法則(KeepitSimple&Stupid):高風險工具的配置百分比=人的平均壽命-投資者的年齡,當下上海人平均壽命約80歲,如果你是30歲的上海人,投資股票的比例以不超過50%為宜。增值72法則:本金利滾利增值一倍所需的時間=72÷年報酬率(%),如果10萬元儲蓄在銀行,年利率2%,36年才可翻倍;如果10萬元投資債券基金,年復利率8%,答案是9年。房貸三一法則:每月還貸金額不超過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保險雙十法則:保險額度以年收入10倍為宜,保費支出以年收入10%為宜。現金36法則:活期存款=3個月支出額(收入穩定者)或6個月支出額(收入不穩定者)。股票30法則:資金量大持有股票不超過30只為宜,資金量小持有股票不超過3只為宜。資產50法則:金融資產占到資產比重的50%為宜。帕累托法則:增值的80%由20%的資產貢獻,其余80%資產主要是分散風險。
牛頓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開創了經典力學、幾何光學和微積分。我們重溫前人總結的數字常識,只是為了少走彎路少交學費。牛頓被蘋果砸了腦袋,發現了萬有引力,我們被蘋果砸了腦袋,撿起來吃了再說。牛頓是偉大的,我們是現實的。因此所謂理財的數字常識,就是適用于常人的數字概念,如果你是牛頓或者馬頓,你不需要物理常識,如果你是索羅斯或者所羅門,你不需要理財常識。
財務雞湯郵箱:
greatsnow@126.com(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