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亞寧,彭 霞
(1.陜西省食品藥品檢驗所,陜西 西安 710061;2.甘肅省醫藥學校,甘肅 蘭州 730020)
奧硝唑膠囊為化學制劑,主要成分即奧硝唑,臨床上主要用于厭氧菌感染引起的多種疾病[1]。為了更有效地控制藥品內在質量,筆者根據用藥途徑和處方,采用消除其抗菌活性的方法,對其可能污染的微生物進行有效檢測。現按照2005年版《中國藥典(二部)》附錄ⅪJ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有關規定[2],將試驗菌分別加入兩種規格的奧硝唑膠囊中,并對各試驗菌的回收率進行驗證,建立了奧硝唑膠囊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3],報道如下。
HTY-2000型集菌儀(杭州市泰林醫療器械廠);生化培養箱。試驗菌包括枯草芽孢桿菌[CMCC(B)63501],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63501],大腸埃希菌[CMCC(B0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所用菌種均為第2代。營養肉湯培養基、改良馬丁培養基、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營養瓊脂培養基、膽鹽乳糖培養基、膽鹽乳糖發酵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4-甲基傘形酮葡糖苷酸(MUG)培養基均由陜西省食品藥品檢驗所提供;9 g/L的無菌氯化鈉溶液,pH為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靛基質試液。供試品奧硝唑膠囊(西安萬隆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規格為0.1 g,批號為060201;規格為0.25 g,批號為060901)。
2.1.1 菌液制備
取經37℃培養18~24 h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枯草芽孢桿菌肉湯培養物,分別用9 g/L的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每1 mL含菌50~100 CFU的菌懸液備用;取經25℃培養18~24 h的白色念珠菌液體培養物,用9 g/L的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每1 mL含菌50~100 CFU的菌懸液備用;取經25℃培養7 d的黑曲霉斜面培養物,加9 g/L的無菌氯化鈉溶液3~5 mL洗下孢子,吸取孢子液,稀釋為每1 mL含50~100 CFU的菌懸液備用。
2.1.2 供試品溶液制備
稱取兩種規格的奧硝唑膠囊各10 g,加pH為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100 mL,制備成1∶10的供試液。
2.1.3 方法驗證
常規法:取1∶10的供試液1 mL,分別加入5種試驗菌50~100 CFU,立即注入相應培養基15~20 mL,平行制備2皿,待培養基凝固后,置規定的溫度下倒置培養24~72 h,計算菌落數,作為試驗組,同法測定相應加入的試驗菌數作為菌液組,測定供試品本底菌數作為供試品對照組,按下列公式計算其回收率。試驗組菌回收率(%)=(試驗組平均菌落數-供試品對照組平均菌落數)/菌液組的平均菌落數×100%。結果見表1。
表1 常規法驗證試驗回收率結果(%)
培養基稀釋法:取 1∶10的供試液 0.5 mL和 0.2 mL,分別注入平皿,加入不同的試驗菌50~100 CFU,照常規法進行試驗。結果驗證試驗回收率均為0。
薄膜過濾法:取1∶10供試液1 mL,加入含50 mL稀釋液的薄膜過濾器中,0.45 μm的薄膜過濾后,用pH為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300 mL沖洗3次,在最后一次沖洗液中加入50~100 CFU的試驗菌,過濾并充分濾干,取出濾膜貼入預先準備好的營養瓊脂培養基平皿,平行制備2皿,置規定的溫度下倒置培養24~48 h。結果見表 2。
表2 薄膜過濾法驗證試驗回收率結果(%)
2.2.1 試驗組
常規法:取1∶10的供試液10 mL,接種至100 mL膽鹽乳糖培養基中,同時加入大腸埃希菌10~100 CFU,35℃培養18~24 h。取培養物0.2 mL,接種到5 mL MUG培養基的試管中,35℃培養24 h左右,在366 nm紫外光燈下觀察熒光,再進行靛基質試驗。另取培養物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劃線,35℃培養18~24 h,觀察其菌落形態。結果見表3。
培養基稀釋法:取1∶10的供試液10 mL,接種至200 mL膽鹽乳糖培養基中,同時加入大腸埃希菌10~100 CFU,35℃培養18~24 h。照常規法試驗。結果見表3。
薄膜過濾法:取1∶10的供試液10 mL,加入含50 mL稀釋液的薄膜過濾器中,0.45 μm的薄膜過濾后,用pH為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300 mL沖洗3次,在最后一次沖洗液中加入50~100 CFU的大腸埃希菌,過濾,取出濾膜加入100 mL膽鹽乳糖培養基中,35℃培養18~24 h。照常規法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控制菌大腸埃希菌驗證試驗結果
2.2.2 陰性對照組
取1∶10的供試液10 mL,加入含50 mL稀釋液的薄膜過濾器中,0.45 μm的薄膜過濾后,用pH為7.0的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300 mL沖洗3次,在最后一次沖洗液中加入10~100 CFU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過濾,取出濾膜加入100 mL膽鹽乳糖培養基,35℃培養18~24 h。照常規法試驗。結果見表3。
表1結果顯示,對于兩種規格的奧硝唑膠囊,采用常規法對5種試驗菌進行驗證,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高于70%,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枯草芽孢桿菌的回收率均為0,表明奧硝唑膠囊對霉菌和酵母菌無抑制作用,對細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為了有效消除奧硝唑膠囊的抑菌成分,采用培養基稀釋法(0.5 mL/皿、0.2 mL/皿),結果與常規法相同,也無法消除兩種規格奧硝唑膠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作用。說明這兩種方法均不能用于該藥品的細菌數測定。由表2結果可知,采用薄膜過濾法(供試液1 mL/膜,沖洗量300 mL/膜,分3次沖洗),可消除兩種規格的奧硝唑膠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枯草芽孢桿菌的抑制作用,回收率均明顯高于70%。表3結果顯示,奧硝唑膠囊控制菌檢查方法采用薄膜過濾法,加入大腸埃希菌后MUG呈現熒光,靛基質試液液面呈玫瑰紅色,陰性對照菌則無此現象。因此,兩種規格的奧硝唑膠囊控制菌大腸埃希菌檢查均需采用薄膜過濾法。
兩種規格的奧硝唑膠囊均可采用薄膜過濾法,即用pH為7.0的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300 mL分3次進行沖洗,測定細菌數和進行控制菌大腸埃希菌的檢查;采用常規法對霉菌和酵母菌數進行測定。薄膜過濾法能有效消除奧硝唑的抑菌作用,方法準確、可靠,可有效控制奧硝唑膠囊的質量。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 71-73.
[2]許霞光,秦紅霞,曾廣霞.婦科千金膠囊配伍奧硝唑膠囊治療慢性盆腔炎 150例[J].現代中醫藥,2009,29(6):39-40.
[3]李惠娥.14種化學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驗證結果及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07,22(6):325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