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賢剛 彭華斌
頸椎病是骨科門診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其中,又以頸型和神經根型最為多見[1]。目前,針對頸椎病尚無特效根治方法,總的治療原則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意愿選擇藥物、康復理療或針灸等治療方法[1],其中約有80%~90%的病人可經正規、系統的綜合治療而明顯緩解或治愈[2]。由于頸椎病具有病情復雜、容易復發等特點,對經常復發的患者,在有限的費用下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是理想的選擇。因此,頸椎病治療中的衛生經濟學評價不容忽視。奇正消痛貼膏是由獨一味、棘豆、姜黃、花椒、水牛角(炙)、水柏枝等組成的藏藥制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廣泛用于急慢性扭挫傷、跌打瘀痛、骨質增生、風濕性及類風濕性疼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和陳舊性傷痛等的治療,一般認為其療效較好,經濟實用,但目前缺乏可靠的數據證實。本文將對奇正消痛貼膏結合牽引理療治療頸型頸椎病的療效和成本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頸型頸椎病”[3]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1)癥狀: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并伴有相應的壓痛點。排除非頸椎退行性病變所致頸肩部疼痛,如落枕、肩周炎、風濕性纖維組織炎等;(2)X線片顯示:頸椎曲度改變、不穩或骨贅形成、鉤椎關節骨質增生、韌帶鈣化;(3)疼痛評價方法:采用視覺模糊評分法(visual analogy scale,VAS)[4]對患部疼痛情況進行評價。方法為:在一把標有0~10cm刻度的疼痛尺上讓患者標示自己疼痛的程度,0表示無痛,10表示極痛。
具有上述典型癥狀,VAS評分≥4分且自愿接受治療者,可作為試驗病例納入。
(1)年齡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藥物過敏者;(2)合并心血管、肺、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3)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患者;(4)VAS評分<4分者。
全部病例來源于2007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門診患者,共13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5例。所有患者治療前均行頸椎側位、雙斜位X線攝片檢查,確診為頸型頸椎病。兩組病例的性別、年齡、VA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基線一致,兩組患者治療依從率均為100%,具有可比性(見表1)。
治療組:(1)奇正消痛貼膏治療,清潔患部皮膚,揭開奇正消痛貼膏(國藥準字Z54020113,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塑料薄膜,將小袋內的潤濕劑均勻涂在中間藥墊表面,敷于頸部疼痛處,輕壓貼膏周邊使膠布貼實,每張藥貼貼敷24h,每3d貼一貼,共貼6貼。(2)牽引理療,①頸椎電動牽引[1]:患者取坐位,頭前屈15°左右,初始牽引力量為病人體重(kg)的10%,再根據患者體質及頸部肌肉狀況逐步增加,最大不超過體重的20%,每牽引2min間歇1min,共30min,1次/d。②低頻脈沖調制中頻電療[1]:根據患者頸肩部疼痛不適情況,電極板予頸后并置或頸肩、肩背、患側上肢斜對置,調節輸出電流強度,以患者感覺舒適又能耐受為度,20min/次,1次/d。③超短波治療[1]:采用頻率為27.12MHz的連續波,患者取仰臥位,將大小為9cm×12cm的硅橡膠電容電極板前后對置于患者頸椎部,調節輸出強度,以患者有微熱感覺為度,20min/次,1次/d。
上述治療方法7天為一療程,療程之間間隔2天,均治療三個療程后評定療效。在治療過程中,不得使用其他藥物或治療方法。
對照組:除了不給予奇正消痛貼膏治療外,其余同治療組。
(1)臨床痊愈:疼痛等癥狀消失,VAS評分減少≥95%;(2)顯效: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70%≥VAS評分減少<95%;(3)有效:疼痛等癥狀有所減輕,30%≥VAS評分減少<70%;(4)無效:疼痛等癥狀無改變,VAS評分減少<30%。
本研究的病例均為門診患者,因此,直接成本中除藥費外,掛號費以及往返就診路費等其它費用均可視為零或等同零,間接成本也可視為零,但隱性成本難以計算。另外,本研究中無不良反應,故無不良反應產生的費用,總成本即藥費和理療費。藥物費用按照物價部門核準的標準收取。
調查資料經Excel2003平行雙錄入后,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軟件分析。對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療效和治療成本做一般描述,并進行兩組間療效比較;進一步進行成本效果分析,計算并比較兩組成本效果比(C/E)及增量效果比(C/E);根據藥費的增加或減少進行敏感性分析;根據本研究標準納入的頸型頸椎病患者,經本文所述方法治療后,最有可能的結局是痊愈或顯效,因此,這里將痊愈+顯效(顯效率)作為療效評價依據。計算公式為:成本效果比(C/E)=治療成本(C)/顯效率(E),增量成本效果比(C/E)=兩組治療成本之差(C)/兩組顯效率之差(E)。

表2 兩組病例總體療效比較[n(%)]
由上表可知,經Mann-Whitney U檢驗,Z值為-2.646,P=0.008,按α=0.05水準,可以認為兩組總體療效分布不同,療效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顯效率分別為87.69%和70.77%,x2=5.656,P=0.0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中未發現藥物過敏反應。
我院(二甲級醫院)收費標準為:奇正消痛貼膏13.2元/貼;頸椎電動牽引15元/次;低頻脈沖調制中頻電療9元/次;超短波治療5.5元/次。最終治療組與對照組的平均費用分別為698.7元和619.5元。
以顯效率作為效果指標,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別為796.8和875.4,兩者差值為78.6,兩組比值0.91,即在達到相同的顯效率時,治療組比對照組節省78.6元,費用僅為對照組的91%。以對照組為基準,增量成本效果比(C/E)為468.1,兩組的斜率(見圖1)較大,表明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增加一定的藥物(奇正消痛貼膏)治療成本,所增加的療效明顯,每增加1%的顯效率僅比對照組多用4.68元,且顯效率還將隨藥物治療費用的增加而呈線性增加。

表1 兩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

表3 兩組敏感性分析
衛生經濟學研究中所用的變量通常較難準確地測量出來,經濟活動中的數據具有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偏移,而且每種治療方案在不同人群或醫療單位中的費用和效果可能不同,很多難以控制的因素對分析結果都有影響,而敏感性分析可以驗證不同假設或估算對分析結果的影響程度[5]。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藥費及其它醫療費用必定降低。假設相關費用上下浮動30%,據此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見表3,對照組的成本效果比與治療組一直保持較大差距(見圖2),增量成本效果比也穩定在一個較高水平,說明兩組的成本效果比及增量成本效果比不會隨著醫療費用的變動而變動,結果比較穩定。

圖1 兩組治療成本/效果分析

圖2 醫療價格浮動時兩組成本效果比
頸椎病患病率高,多發于中老年人,據報道,50歲的患病率為25%,60歲為50%[1]。頸椎病中又以頸型和神經根型發病率最高,約占各類型的50%~60%[2]。由于頸椎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和工作,病人皆異常苦惱,求治心切。緩慢的病情和急迫的求治心情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醫療費用支出,同時,也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包括介入及微創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2]。與手術治療相比,非手術療法具有無創傷、無痛苦、醫療費用低、安全性高等優點,其中約有80%~90%的病人可經正規、系統的綜合治療而明顯緩解或治愈。有國內專家認為非手術治療是該病的基本療法,它不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頸椎解剖結構與功能活動的完整性,還可使絕大多數患者得到緩解治愈或長期處于不發病的穩定狀態。因此,使用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且費用經濟的非手術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經濟學價值。本研究根據衛生經濟學原理,對奇正消痛貼膏結合牽引理療治療頸型頸椎病與單純的牽引理療進行了療效和成本比較分析,共收集研究對象130例,按規定療程系統、規范的治療后,顯效率分別為87.69%和70.77%。研究過程中對試驗對象選擇、分組、治療方法、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等均做了嚴格的質量控制,所獲資料真實可信。
奇正消痛貼膏是由獨一味等藥物組成的有著鮮明民族特色的藏藥制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臨床上除了廣泛用于急慢性扭挫傷、跌打瘀痛、骨質增生等外,還可用于頸椎病的治療[6]。本研究顯示,奇正消痛貼膏結合牽引理療治療頸型頸椎病的顯效率為87.69%,且未發現不良反應,這與以往研究報道的結果相近[7]。與對照組相比,療效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的成本效果比明顯優于對照組,在達到相同的顯效率時,治療組較對照組節省78.6元,治療成本是后者的91%,顯示奇正消痛貼膏結合牽引理療治療頸型頸椎病在有效提高療效時能夠節約醫療成本。
衛生經濟學評價所得到的最具成本效果的優選方案不一定是成本最低的治療方案,增量分析就是用于評判相對較昂貴的治療方案對新增加的健康結果是否值得追加醫療成本,它比單純的成本效果比值指標更為重要[8]。本文以單純的牽引理療為對照基準,增量成本效果比(C/E)為468.1,可理解為治療組在單純牽引理療的基礎上加用奇正消痛貼膏,雖然增加了一定的醫療成本,但結局是每增加1%的顯效率僅比對照組多用4.68元,并且治療組的藥物費用支出還將隨愈顯率的增加而呈線性減少。因此,就增量成本效果而言,奇正消痛貼膏結合牽引理療與單純的牽引理療相比為較優方案。
衛生經濟學分析必須考慮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由于研究過程中分析數據存在不確定性,使得研究結果與真實情況往往出現一定的偏差,故需進行敏感性分析[5]。本研究考慮到醫療價格上下浮動30%,發現兩組的成本效果比一直保持著較大差距,且增量成本效果比也穩定在一個較高水平,說明研究結果相對于醫療價格不敏感,結果穩定可靠。
本研究使用的奇正消痛貼膏為臨床上常見且成熟的藥物,與其他治療方法如內服中西藥相比,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簡單、醫療費用低、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等優點。在醫療費用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篩選出療效可靠、安全、成本效果比理想的治療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結合牽引理療治療頸型頸椎病在療效、治療成本等方面均令人滿意,其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將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1]南登民.康復醫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7-222.
[2]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55-859.
[3]鄭曉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346-349.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中國康復醫學診療規范[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3.
[5]孫樹華,蔡寧.藥物經濟學與醫藥產業[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61-81.
[6]董福慧.奇正消痛貼膏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繼續醫學教育,2005,19(7):72-76.
[7]楊邦祥,解蓉,羅艷霞,等.奇正消痛貼對頸椎病治療作用的臨床觀察[J].四川醫學, 2007,28 (2):174-175.
[8]陳文.藥物經濟學概論[J].中國醫藥導刊,2000,2(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