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歡
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是利用普查或抽樣調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時點、有關實際處于醫院感染狀態的病例資料,從而描述醫院感染及其影響因素的關系,它能準確、客觀地反映醫院感染的現狀。
醫院感染的發生不僅增加了社會負擔,而且給患者帶來身體、精神痛苦和經濟損失,另外也大大降低了醫院的病床周轉率[1]。為了解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醫院感染的實際發病情況,增強醫院人員醫院感染控制意識,為制定合理監控措施提供依據,我們于2008年10月29日對所有住院患者進行了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報告如下。
1.1 調查對象 2008年10月29日0點到24點所有住院患者,調查內容包括社區感染和醫院感染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1.2 調查方法 按照《醫院感染監測方法》,由醫院感染專職人員負責整個調查的實施工作,各臨床科室的科住院作為本科室監測員,經統一培訓,采用統一的方法,統一表格進行調查,所有在調查當日處于醫院感染狀態的患者均計入醫院感染。
1.3 診斷標準 根據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1.4 統計學方法 醫院感染網錄入數據后進行數據統計。
2.1 醫院感染率 本次應調查患者1210例,實際調查1203例,實查率為99.42%,其中醫院感染67例,醫院感染率為5.57%,各科室醫院感染率見表1。
2.2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構成比 本次調查醫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其次為泌尿系統、上呼吸道、胃腸道等,見表2。
2.3 醫院感染病原菌監測 本次調查分離出醫院感染病原菌65株,以革蘭陰性菌較多,其中位于前3位的是銅綠假單胞菌(24.6%),肺炎克雷伯菌(9.23%),大腸埃希菌(7.69%),革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居多(15.38%)。

表1 2008年10月29日科室醫院感染情況

表2 醫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構成比
2.4 抗菌藥物的使用 調查日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32.36%,其中治療用藥占21.78%,治療加預防用藥占1.76%,預防用藥占8.82%。抗菌藥物一、二、三聯使用率分別為23.72%、7.94%、0.62%。
3.1 醫院感染科室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院現患率為5.57%,例次感染率為6.98%,醫院感染現患率較高的前5位科室依次為血液科(15.91%)、ICU(15.09%)、心內科(9.59%)、泌尿科(9.52%)、干部科(7.55%)。與各科室收治患者的基礎疾病、長期臥床、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侵襲性操作有關。血液科患者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機體抵抗力低下是發生醫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我院ICU病人多有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侵襲性操作,這些多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加之呼吸機的使用,長期昏迷、臥床又是造成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重要的醫院感染)的主要誘因。
泌尿科病人與免疫功能低下、泌尿結石與尿流不暢有關,侵襲性操作(導尿)可直接帶入細菌,破壞了機體的自然防御機制,促使了醫院感染的發生。干部科以老年患者為主,老年患者由于年齡大,基礎疾病多,病情重,病程長,免疫功能低下,成為感染的高發易感人群。
3.2 醫院感染部位 本次資料顯示醫院感染好發部位為下呼吸道。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患者基礎疾病較重,機體抵抗力低下。呼吸機的使用使呼吸道黏膜損傷,屏障功能降低,故而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
3.3 醫院感染病原菌 2007年丹麥報道的醫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包括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及MRSA、腸球菌等[2]。
我院感染常見革蘭陰性病原菌中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所占比例較高,內科系統感染高于外科系統,如ICU、血液科,這些科室存在某些重要的易感因素,如侵襲性操作、長期臥床、免疫缺陷等。銅綠假單胞菌是呼吸病區下呼吸道細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與文獻報道一致[3]。
革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居多。真菌中以白假絲酵母菌、熱帶念珠菌為主(10.77%),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4-6]。研究表明,廣譜抗菌藥物的不規則使用與侵入性醫療操作的普遍應用有關,這已成為醫院內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7]。
以上提示應加強對常見病原菌的耐藥性監測,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防止多重耐藥的發生,應做好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嚴格探視制度,減少氣管插管和留置導尿時間,監控廣譜抗菌藥物的應用及提高醫務人員洗手率是降低關鍵部位醫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1]文細毛,任南,徐秀華,等.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4):241-244.
[2]Scheel O,Blok A,Koldbro J.Rwfular prewalence surveys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s part of the process of accreditation[J].Ugeskr Laeger,2007,169(48):4147-4149.
[3]羅羽,王仙國.國內ICU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現狀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03,3(5):24-27.
[4]李婭娟,李恩澤,時萍,等.院內侵襲性深部真菌感染80例臨床與病原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8):1028-1030.
[5]王爽,賀丹,王麗,等.117株臨床分離念珠菌的鑒定及藥敏實驗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40(8):502-503.
[6]劉小平,李建武,樊尚榮,等.臨床常見念珠菌對5種抗真菌藥物的敏感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6):671-674.
[7]劉雪燕,徐勇,文舜康,等.重癥監護病房醫院真菌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