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郁
近年來,乳腺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乳腺癌高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在發病早期可無任何癥狀,僅在體檢時發現,表現為一側乳房的無痛性腫塊[1]。因此,對于腫塊性質的早期診斷尤為重要,隨著高頻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的不斷應用,已成為早期診斷乳腺疾病的首選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9月~2010年4月期間,來我站門診就診及在婦女病普查中檢出有乳腺腫塊并行手術治療患者58例,年齡26~71歲,平均38.7歲,均為女性。左側乳腺腫塊28例,右側乳腺腫塊25例,雙側乳腺腫塊5例。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阿洛卡SSD-3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10MHz?;颊呷⊙雠P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兩側乳房,對4個象限、乳暈區及腋窩分別進行多切面掃查,將雙側乳腺進行對比。發現異常團塊回聲,記錄是單發還是多發,腫塊的大小、形態、邊界、包膜、內部回聲、后方有無衰減、縱橫比、有無砂粒樣鈣化和腋窩淋巴結腫大,并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觀察腫塊內部及周邊的血流情況,測量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數(RI)等。凡在我站超聲檢查中發現有異常腫塊者,建議赴上級醫院復查,最后經手術治療及病理證實。
1.3 血流的分級 通常分為4級[2]:(1)0級為腫塊內未見血流信號顯示;(2)1級為少量血流,腫塊內見1~2個點狀血流信號;(3)2級為中量血流,腫塊內見3~4個點狀血流信號或一條管壁清晰的血管;(4)3級為豐富血流,腫塊內見4個以上點狀血流信號或兩條管壁清晰的血管。
2.1 乳腺腫塊的類型 58例被檢出乳腺腫塊的患者中,術前診斷乳腺癌6例,乳腺纖維腺瘤39例,乳腺增生結節13例。經手術證實乳腺癌5例,纖維腺瘤35例,乳腺增生結節18例。其中誤診10例,1例乳腺癌,4例乳腺纖維腺瘤,5例乳腺增生結節,診斷符合率為82.76%(48/58)。
2.2 乳腺腫塊的二維圖像特征 形態不規則10例,邊界不清6例,內部回聲雜亂不均勻7例,見微小鈣化2例,后方回聲衰減3例,回聲增強31例,其中腫塊最小者11mm×13mm×10mm,最大者27mm×21mm×13mm,見圖1,1例伴發腋窩淋巴結腫大。
2.3 乳腺腫塊的血流分級0級5例,1級47例,2級5例,3級1例,見圖2。5例乳腺癌患者腫塊的CDFI示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均<20cm/s,阻力指數(RI)均<0.79,見圖3。所有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增生結節患者腫塊的CDFI示PSV均<15cm/s,RI均<0.70。

圖1 乳腺內見不均質低回聲團塊,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呈蟹足樣向周圍浸潤

圖2 示同一病例腫塊內見一條清晰的血管及點狀血流,為2級血流

圖3 示同一病例腫塊內探及動脈血流頻譜PSV:14.1cm/s,RI:0.651
3.1 乳腺癌是乳腺導管上皮及末梢導管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其典型的超聲表現為腫塊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邊緣呈“蟹足樣”或“毛刺狀”,無明顯包膜,內部回聲以不均勻低回聲為主,見砂粒樣鈣化,后方回聲衰減,縱橫比>0.79或1(各文獻報道不一)。小乳癌無上述特征。小乳癌指直徑<2cm的腫塊,其超聲表現為形態較規則,橢圓形多見,內部回聲較均勻,CDFI顯示周邊及內部血流信號不明顯或較稀少。臨床上容易誤診,碰到此類病例需仔細掃查,綜合各種因素全面考慮,密切隨訪觀察,必要時穿刺活檢以明確診斷。
3.2 縱橫比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惡性腫瘤多呈中心性生長,良性腫瘤以橫向生長為主。砂粒樣鈣化是指大小在100~500um的鈣化,呈簇狀分布,屬于營養不良性鈣化,由惡性腫瘤組織變性壞死和鈣鹽沉著所致,后方往往無聲影,被認為是早期診斷惡性腫瘤的特征性改變之一。
3.3 PSV≥20cm/s作為診斷乳腺惡性腫瘤的標準,敏感性為82%,特異性為62%。惡性腫塊的RI均值為0.82,明顯高于良性腫塊的RI值(0.65)[3]。本組5例乳腺癌病例的PSV值均<20cm/s,RI均<0.79,可能跟一部分良性和惡性腫瘤的數值相互交叉存在有關,也可能跟本組例數較少、測量的數據存在誤差有關。
3.4 乳腺組織有豐富的淋巴組織,乳腺癌在早期即可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常規掃查發現腋窩腫大的淋巴結,若長徑>1,長/寬<2,或相互融合形態不規則,內部皮、髓質回聲分布不均勻,CDFI示見豐富的血流信號,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可能。
3.5 乳腺纖維腺瘤約占乳腺腫瘤的10%,發病與女性雌激素水平有關,常見于乳腺的外上象限,多為單發。它的典型超聲表現:腫塊形態較規則,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有包膜,可見側方聲影,內部回聲以低回聲為主,分布較均勻,后方回聲增強或無明顯變化,縱橫比<1。CDFI示周邊及內部見星點狀血流信號,分級以0~1級多見,RI<0.70。一部分較大的乳腺纖維腺瘤表現為非典型的圖像:腫塊形態不規則,呈分葉狀,內部可見粗大鈣化或液化現象。本組有1例因腫塊較大,外形不規則,邊界欠清,內部回聲較雜亂,見散在粗大鈣化灶,CDFI示見血流信號較豐富,超聲誤診為乳腺癌,后經手術切除,病理檢查提示乳腺纖維腺瘤。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乳腺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在乳腺腫塊的良惡性鑒別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價值,但對于不典型的圖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應結合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盡可能減少誤診的發生。
[1]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3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395.
[2]麗玲,王良玉,周瑞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塊的鑒別診斷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8):478.
[3]陳育華.高頻超聲及彩色多普勒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11(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