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萍 郝志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居住環境的改善,導致死亡的原因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為了解我院住院病例的死因構成,我們對2003年~2009年在我院住院期間死亡的病例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本組資料來源于我院2003~2009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登記及疾病分類報表,與病案逐一審查核實,資料完整可靠。
1.2 統計方法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10編碼原則進行分類,同一病人患2種以上疾病時,以出院第一診斷為主要診斷進行統計。年齡分組是根據中國衛生統計調查制度要求進行分類[1]。
2.1 時間與死因構成分析 2003~2009年我院共計出院病人63820人,病死率為2.45%。其中,最高為2003年,病死率3.80%,最低為2009年,病死率2.16%,呈逐年下降趨勢,經卡方檢驗(x2=70.20,P<0.01),我院2003~2009年間病死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性別與死因構成分析 2003~2009年出院人數63820人,住院死亡病人1565人。其中男性出院病人33977人,死亡1101人,病死率為3.24%;女性出院病人29843人,死亡464人,病死率為1.55%,經卡方檢驗(x2=188.72,P<0.01),我院在2003~2009年間男性與女性的病死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3 死因順位分析 2003~2009年1565例住院死亡病例中,死因順位前5位依次為:惡性腫瘤、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與中毒和外因后果的疾病、消化系統疾病。
男性死因順位前5位依次為:惡性腫瘤、循環系統疾病、損傷與中毒和外因后果的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
女性死因順位前5位依次為:循環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損傷與中毒和外因后果的疾病。(見表2)
2.4 年齡與死因構成分析 住院死亡病人中5歲以下占總死亡人數的0.19%,5~14歲占0.32%,15~44歲占8.18%,45~59歲占18.66%,60歲以上占66.26%。資料顯示,45~59歲、60歲以上2個年齡段疾病死亡1329人,占住院總死亡人數的84.92%(見表3)。
2.5 疾病死亡構成 表3顯示,2003~2009年住院死亡的1565例病人中,疾病死亡構成前5位依次為:惡性腫瘤、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與中毒和外因后果的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這5類疾病死亡人數占住院總死亡人數的92.08%,而惡性腫瘤的病死人數居各種病死疾病之首,占住院死亡人數的39.11%。

表1 住院病人性別及病死率

表2 2003~2009年住院死亡病人性別與死因構成
2.5.1 惡性腫瘤 死亡年齡在45歲以上的居多,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94.12%。男性死亡構成比例高于女性,(x2=10.41;P<0.01)(見表2)。惡性腫瘤病死人數的前五位依次為肺癌、肝癌、腎癌、胰腺癌、食管癌,占惡性腫瘤死亡的63.56%。(見表4)。
2.5.2 循環系統疾病 死亡年齡以60歲以上居多,占循環系統疾病死亡人數的79.07%。男性死亡構成比例高于女性,(x2=10.12,P<0.01),(見表2)。循環系統疾病死亡前5位疾病依次為:腦出血、腦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肺原性心臟病,以上疾病的死亡人數占循環系統疾病死亡人數的86.05%,其中心腦血管疾病483人,占循環系統疾病死亡的89.34%。(見表5)。
2.5.3 呼吸系統疾病:死亡年齡在60歲以上的居多,占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90.35%。男性死亡構成與女性相比無差異(x2=0.07,P 0.05)(見表2)。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最多的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疾病,主要是70歲以上老年人,其次是重癥肺炎死亡。
2.5.4 損傷、中毒和外因后果的疾病:死亡年齡在15~44歲、60歲以上的年齡段居多,占此類疾病死亡人數的85.71%。男性死亡構成比例高于女性,(x2=5.02,P<0.05)(見表2)。此類疾病中以顱腦損傷死亡居多(78人),占死亡人數的74.29%。
2.5.5 消化系統疾病 死亡年齡在45~59歲和60歲以上居多,占消化系統疾病死亡人數的87.23%。男性死亡構成與女性相比無差異(x2=0.07,P 0.05)(見表2)。消化系統疾病中以肝病死亡居多,占消化系統疾病死亡的68.09%。

表3 2003~2009年住院死亡病人年齡分布與死因構成
3.1 住院患者病死率是評價醫院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我院住院病人呈逐年增加趨勢,而病死率卻逐年下降,這與我院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是分不開的。
3.2 從住院死亡病例性別構成看,男性死亡人數明顯高于女性,這與國內其他報道一致[2-4]。究其原因,可能與男性從事的職業、所承受的社會壓力、一些不良嗜好(吸煙、酗酒等)、自我保健意識差等因素有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關愛男性健康,減輕他們各方面的壓力。

表4 前5位惡性腫瘤病死人數及構成

表5 前5位循環系統疾病病死人數及構成
3.3 男女死因順位前2位相同,均是惡性腫瘤和循環系統疾病。后3位死因順位各不相同,可能與男女所從事的職業、生活習慣不同有關。男女死亡的主要年齡段均為60歲以上年齡段。提示我們應該加強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工作,定期向老年人舉辦各種慢性疾病預防知識講座,組織老年人參加有益于健康的集體活動,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病知識。
3.4 我院住院死亡病人中惡性腫瘤位居死因第一位,占住院總死亡人數的39.11%,這與我國衛生部于2000年報道我國城市地區居民10大死因中,惡性腫瘤名列榜首是相符的[5]。這可能與生活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化學物質污染不斷增加有關。同時提示我們醫療機構要重視腫瘤學科的建設,加強攻克癌癥的研究,努力開拓和應用腫瘤治療新技術,使腫瘤病人得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3.5 我院住院死亡病人中循環系統疾病居死因第二位。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危害最大,占循環系統疾病死亡人數的86.05%。從具體病因分布看,死亡例數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腦出血、腦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這與國內有關報道基本一致[6]。提示我們循環系統疾病已經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生命安全。我們應當大力宣傳和普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識。教育人們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提倡合理膳食。
3.6 我院住院死亡病人中損傷、中毒和外因后果疾病居死因第四位,且男性病死率顯著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所從事的工作風險及外出頻率高于女性等因素有關。在顱腦損傷死亡的78例病人中有51例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占損傷、中毒和外因后果疾病死亡的48.57%。這就提示我們交通安全隱患不容忽視,現在機動車輛越來越多,交通事故數量隨之不斷上升,建議有關部門加快城市建設,拓寬道路,教育人們遵守交通法規,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醫療機構應建立更完善的應急機制,加強急診急救工作,降低損傷、中毒患者的死亡率。
綜上所述,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因此我們的衛生保健工作重點應逐漸轉為對這類疾病預防、控制和治療上。積極倡導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健意識。醫療衛生機構要不斷開拓新技術,使該類病人得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1]黃建英,梁麗,黎玉芬.1995-2004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死因統計分析[J].中國病案,2006,7(6):44-45.
[2]王宇紅,范家琳.1993-2002年某院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04,11(3):231-232.
[3]柏金喜,陳雅珍.2219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04,21(1):41-42.
[4]黃潔群.我院1999-2003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06,23(3):247-248.
[5]謝紅衛,李纓,劉佩霞.1027例59歲以下死亡病例資料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05,12(3):286-287.
[6]郭建新,石素珍,李星海.烏魯木齊某院2000-2005年住院死亡統計分析[J].中國病案,2006,7(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