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本刊編輯 祥 森
綠濃只在春深處
主持/本刊編輯 祥 森
低碳唱響 綠潮興起
在低碳經濟唱響之際,在綠色浪潮興起之初,我國作為一個物流大國,要想迅速培育、發展綠色物流事業,減少碳排放,既需要物流企業升級轉型,采用新技術、新能源,再造供應鏈流程,也需要政府出臺新政策,從稅制、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扶持。政府的宏觀管理、監督指導和企業的微觀實施、升級蛻變,或許將開辟出綠色物流新局面。在這一期本刊編輯部邀請把酒臨風、夜雨觀瀾、金玉其中三位專家做客“深度”欄目,就低碳經濟、綠色物流等話題,縱橫捭闔,各抒己見。
專欄小編:春節前夕邀請三位專家做客“深度”欄目,在此我先給你們拜個年,給讀者朋友拜個年。今年是經濟轉型、調整結構的一年,我國物流業水平不高,因而轉型、調結構的任務會特別艱巨。尤其在低碳經濟成為國家之間的競爭利器之后,我國物流業又將面臨跨入一個高門檻、高起點的歷史時刻,那么,我們就要考慮下一步將如何發展綠色物流了。
把酒臨風:綠色物流這個概念早已有之,近幾年又興起低碳經濟概念,這是個經濟文明進化的趨勢。去年底,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哥本哈根召開國際會議,其實這次會議本質上是一次分歧很大的經濟會議,而不是解決全球變暖的專業會議。經濟問題涉及方方面面的實際利益,很難在沒有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取得成果。因此,雖然曲終人散,但留下的是一個全球新一輪經濟競爭問題。


金玉其中:這不僅是新一輪經濟競爭問題,更是道義上的問題。溫室氣體排放量越來越多,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引起人類環境災難性后果,所以引起了全世界的憂慮。環境保護是我們的國策,在哥本哈根大會前夕,我國就公布了自己的碳減排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而且,這個指標還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磥?,物流企業也應把減少碳排放納入議事日程了。
夜雨觀瀾:低碳經濟與物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就說制造業吧,它與物流業唇齒相依,我們講綠色物流,其實是供應鏈整體實現低碳排放,那么,作為物流這個環節要促進供應鏈的流程再造,這才是綠色物流的宗旨。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出口大國,將來出口產品要征收碳關稅,所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產品就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那就得流程再造,把節能減排落實到整條供應鏈之中去;盡管當下成本會增高,壓力會增大,但如果你占領了低碳技術的高地,你的競爭優勢會非常明顯,將來你的市場份額也會增大。
專欄小編:如此說來,現在必須提高到國家戰略這個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了。從近幾年情況看,發達國家正在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以低碳經濟為利器,開始有戰略、有策略地抬升自己的競爭力,并全面主導著新一輪全球經濟轉型,加大對其他國家的優勢,牢牢地把握著對國際事務的主導權與話語權。對此,我們應如何看待這種形勢?
把酒臨風:我看到有關報道說,歐盟將召開2010年氣候政策聽證會,該聽證會很可能采納歐盟重要智囊機構提出的碳關稅設想,歐盟或將征碳關稅,“中國制造”首當其沖。世界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如果碳關稅全面實施,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制造”可能將面對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金玉其中:自金融危機以來,歐美各國盛行貿易保護主義,使中國深受其害。我看,現在炒碳關稅,實則是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實施“綠色壁壘”的新變種,是限制發展中國家貿易能力的新設想。而一旦實施碳關稅,某些國家狙擊“中國制造”就有了更好的借口。
夜雨觀瀾: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量國,雖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早已明確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一原則,但如果歐盟采取單邊行動,啟動碳關稅,受損失的還是我們自己。在WTO中因為我們不是強國,話語權就處于弱勢,現在碳排放要制定新規則,實際上這是各國在比拼實力,誰是強國誰的話語權就多。所以我們不加快企業升級轉型、調整經濟結構,不在新能源、新技術上占有一席之地,得到的話語權就有限,在貿易上就要受限制。
金玉其中:升級轉型、調整經濟結構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征收碳關稅,嚴重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是以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中國出口產品大多為低端產品,生產中的碳排放相對較高,一旦歐盟啟動碳關稅,對中國出口企業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世界貿易秩序可能被打亂,最終引發國際貿易大戰。
把酒臨風:碳關稅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去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第一次提出了“碳關稅”相關條款,當即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但最終并沒有馬上出臺具體實施細則?,F在歐盟有人提議啟動碳關稅,其實是為了幫助歐盟在未來的氣候變化談判中獲得主導地位,我看在實施上他們會慎之又慎,不愿意引發國際貿易大戰的。
專欄小編:你們說的這些這些情況讓我感覺到了一種壓力,在低碳經濟上我們要是再落后下去,那我們還要繼續充當“打工仔”角色,消耗寶貴的資源,出賣廉價勞動力,犧牲賴以生存的環境,以低端初級產品換取外匯。如果歐美等國以貿易保護、碳關稅限制我們產品出口,那么有些企業可能就會倒閉。
把酒臨風:確實如此。你看,2009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已成定局,但是很可能將因此面臨著更多、更大和更多樣化的貿易保護主義風險。因而我說,低端初級產品沒有優勢,誰掌握高新技術,誰掌握低碳技術,誰就可能打贏貿易保護戰。我舉個例子,美國波音787客機主要結構由碳纖維合成材料與鈦材料制成,能節省20%的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也更少。目前,這款客機的售價大約在1.6億美元,而波音公司每兩天就能組裝一架,訂單超過了1400億美元,僅中國就訂了57架。這就是高新低碳技術的優勢,我們不向這方面發展企業能有前途嗎?
金玉其中:這些新型材料與稀土、有色金屬等原材料有關,發達國家以低價從發展中國家買來,再做成新型材料,組裝成高性能的飛機,然后以高價出售。中國就是出口稀土的大國,現在卻用高價把飛機買回來,這說明我們處在供應鏈低端,不掌握高科技在國際產業鏈上只能分享到很小的利益。
專欄小編:低碳經濟已對我們拉響了警報,從你們所講,原材料開采與初次加工環節的碳排放要多很多,但是代價大獲利少,而處在高端環節上的利多代價反而小。在這種情況下,處在產業鏈高端的發達經濟體正在利用其資金和技術優勢,搶占著相關行業的高地,尤其是通過對傳統產業的“低碳化”改造,重新整合資源、瓜分世界市場,這就是我們將要面對的嚴峻現實。
夜雨觀瀾:低碳經濟是時下倡導的潮流,特別對中國來講,必須做到未雨綢繆。盡管眼下困難很大,可能會受到來自環境與市場以及國際上的多重壓力,但若不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產業鏈競爭上的差距,我們永遠挺不起腰板。要想不受制約,就得發展起來,比如,綠色物流我們喊了多少年,成效并不大,原因何在?不掙錢,或是掙的少,企業不愿意干吶。那么,為了把綠色物流發展起來,就要大力扶持,給政策、給資金,鼓勵向產業鏈高端發展,比如,給優惠政策,甭管是制造業,還是物流業,只要你能進入高端領域,就給你三年免稅。
金玉其中:話好說事不好做,現在的低碳經濟已經不再是幾個產業的事了,而是涉及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就說物流吧,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一方面,物流是經濟發展的支柱,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又會引起物流總量的增加,燃油消耗增多、加重空氣污染和廢棄物污染、浪費資源、引起城市交通堵塞等。因此,我認為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物流業仍會在低端領域徘徊;中國整體的經濟、科技、人文上升不到一定高度,物流業不會有脫胎換骨的蛻變。
把酒臨風:關鍵是得有危機感,盡快地與發達國家縮小差距,把綠色物流戰略的實施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面達成共識,共同努力,才會達到目標。具體到物流業必須采用新技術、應用新設備、創新管理方式,以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和整合物流流程,重建適應綠色物流發展需要的高效管理流程。
把節能減排落實到整條供應鏈之中去;盡管當下成本會增高,壓力會增大,但如果你占領了低碳技術的高地,你的競爭優勢會非常明顯,將來你的市場份額也會增大。
專欄小編:現代物流理念進入我國以來,中國物流業得到翻天覆地變化。目前,綠色物流的理念也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由于我們基礎薄弱、發展較晚,因此與歐美日發達國家相比,綠色物流的現狀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你們看,這些差距主要表現在哪里?
金玉其中:我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觀念上的差距;綠色物流、綠色消費的理念,社會基礎還很薄弱,也沒有引起政府與企業的足夠重視。二是政策上的差距;綠色物流不只是物流企業的事情,還涉及到政府,一些發達國家在綠色物流的發展上給予了許多政策上的引導、稅收的優惠等,我國還缺乏相關的政策法規。三是技術上的差距;綠色物流是循環物流、低碳物流,沒有技術上的支撐,綠色物流只是一句空話。
專欄小編:這些差距說明我們離綠色物流的目標還很遠,從現在起,在重視物流發展的同時,必須把綠色物流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來認識。那么你們說,目前我們物流業對環境有什么影響,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把酒臨風:要說對環境的影響,我看公路貨物運輸影響最大。運輸車輛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是物流作業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從環境角度看,目前我們大量利用公路網運輸,鐵路、水運利用率不高,這就增加了燃油消耗,帶來空氣污染、噪聲等,從而使環境遭到破壞;另外,不合理的貨運網點及配送中心布局,導致貨物迂回運輸,增加了車輛燃油消耗,加劇了廢氣污染和噪音污染,過多的在途車輛還會增加對城市道路面積的需求,加劇了城市交通的阻塞。
金玉其中:不僅僅是這些,近些年來在產品流通的包裝環節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了,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塑料袋、玻璃瓶、易拉罐等包裝品種,使用后會給自然界留下長久的污染物;相當一部分工業品特別是消費品的包裝都是一次性使用,這些包裝材料不僅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資源,廢棄的包裝材料還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在流通環節為了降低物流成本,對一些商品進行的簡單加工,也會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滯,增加了管理費用,這就是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會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夜雨觀瀾:我國有兩大耗油行業,一個是制造業,另一個是僅次于制造業的第二大油品消費行業交通運輸業。制造業與物流聯系最密切,本來這個產業鏈應當環環相扣,但是我們實行外包的企業還不多,第三方物流比例很小,所以資源必然有浪費,對環境必然有影響。再說交通運輸業,它是物流業的一部分,它的油品消耗量約占全社會油品消耗總量的33%,是我國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隨著經濟發展,運輸需求的快速增長,交通運輸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必將快速增加,在全球能源日益緊缺的背景下,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能源和環境挑戰日益嚴峻,節能減排已迫在眉睫。
金玉其中:作為企業如何改變這些對環境不利的現狀?我認為,物流活動引起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貨車運輸量的增加。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從源頭上控制物流企業的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例如,治理車輛的廢氣排放、限制城區貨車行駛路線、發揮經濟杠桿作用,收取車輛排污費、促進低公害車的普及等等。從措施上講,要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通過政府指導作用,促進企業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發展共同配送,統籌建立現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終通過有限的交通量來提高物流效率。通過道路與鐵路的立體交叉發展、建立都市中心環狀道路、制訂道路停車規則以及實現交通管制系統的現代化等措施,減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夜雨觀瀾:這些年來社會物流總量每年都以兩位數在增長,單純限制不是解決的辦法,你說的收取車輛排污費、促進低公害車的普及,這些需要物流企業花錢的,像那些小企業、個體車主,他有能力購置低公害的車嗎?物流業本身利潤很低,企業生存是第一位,然后才是低碳排放、綠色物流。所以,我覺得治理上不能只強調限制,更多的應是扶持。你看,某地對公路限行,結果就是“腸梗阻”,幾十里的公路都被車堵死了,越限制越添亂啊。
專欄小編:實現綠色物流需要全社會參與,因為綠色物流涉及的面很廣,尤其現在倡導低碳經濟,那就必須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在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中充分利用先進物流技術。對此,企業和政府在這些方面應該做那些工作?
把酒臨風: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主要是專業物流企業,同時也涉及有關生產企業和消費者。我覺得,就物流企業而言,應制訂綠色經營管理戰略,推進綠色物流,比如,選擇綠色運輸策略和綠色供應商。綠色運輸策略就是要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訂配送計劃,提高運輸效率以降低貨損量和貨運量;通過有效利用車輛,降低車輛運行、提高配送效率。再有就是改變運輸方式,使用“綠色”運輸工具,降低碳排放量等。
金玉其中:我贊成你的說法,物流企業經營必須兼顧環保。綠色物流的實施歸根到底要靠物流企業營運的綠色化實現,那么如何去做?我看做好物流企業的升級轉型,必定會促進綠色物流的進展,或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企業升級轉型也不是很難的事,改變運輸方式就是升級轉型嘛。像目前倡導的多式聯運,我認為這是個方向,是個好方法,多式聯運吸取鐵路、汽車、船舶、飛機等各種運輸方式的長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多環、多區段、多運輸工具相銜接,提高運輸效率,減少碳排放。這樣一講,綠色物流離我們很近啊。
夜雨觀瀾:改變運輸方式只是綠色物流的一個方面,企業升級轉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我覺得搞綠色物流要從基礎建設抓起,比如《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講九大工程,這些項目從立項設計就要綠色??纯次覈锪骰A設施,目前的高耗能、高排放這種狀況嚴重阻礙物流綠色的發展。所以,要發展綠色物流,首先對物流基礎設施進行綠色改造,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和網絡構筑;立項的工程要考慮妥當,不要搞成政績工程,要在合理配置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規劃好立項的基礎設施,避免重復建設和人為浪費。
專欄小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講了九大工程,說了綠色物流,很是振奮人心,物流業成了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物流園區也紛紛上馬,讓人們亦喜亦憂;高興的是地方政府重視,物流基礎設施的興建步伐正在加快;憂愁的是上馬太多,供過于求,造成浪費,而且目前還有一些物流園區在急于立項上馬呢。
夜雨觀瀾:這些年各地建了不少物流園區,有的立項科學,選點合理,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有的而是為了圈錢、圈地,打自己的“小算盤”,建成后發揮不了作用,荒蕪的像草場。這種現象說明建設物流園區政府作用很關鍵,土地是地方政府的“財神爺”,你圈了幾平方公里、十幾平方公里土地搞物流園區,讓人看不懂你到底想干啥啊?,F在講綠色物流、低碳經濟是潮流,是大勢所趨,我倒擔心有些人拿它當噱頭,做表面文章,搞政績工程。
把酒臨風:你的擔心不無道理,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明白綠色物流的內涵;企業人士和地方政府人士不妨走出去了解先進物流國家的做法,回過頭再搞自己的綠色物流,省得錢又打了水漂,交了學費。
專欄小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節能減排,抑制產能過剩,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钡吞祭砟钜呀浫谌肓酥袊鐣洕l展的主線,綠色物流已成為物流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前行的路即充滿希望,也布滿荊棘,盡管物流業基礎差、底子薄,搞低碳排放、綠色物流困難很多,但我們相信,隨著我國產業調整結構,企業轉型升級,物流業將會與其他產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實現綠色物流的目標?!熬G濃只在春深處”,物流人的綠色祈盼,一定會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春天”成為現實。謝謝大家。
改變運輸方式只是綠色物流的一個方面,企業升級轉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搞綠色物流要從基礎建設抓起,比如《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講九大工程,這些項目從立項設計就要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