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革 王 帥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研究
文/張 革 王 帥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深刻地影響著我軍油料裝備的跨越式發展,油料裝備采辦實踐迫切要求加強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從而能夠確保“更快、更好、更省”的油料裝備采辦目標的實現。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應用于油料裝備,使得油料裝備采辦呈現出涉及面廣、規模龐大、系統環節多、周期長、耗費資金多、內部結構復雜、外部聯系廣泛等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得現代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長,從而導致油料裝備采辦風險大大增加。因此,在對油料裝備采辦進行管理時就必須重視對風險的管理。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就是指在油料裝備采辦全壽命周期內,客觀因素和采辦行為對油料裝備采辦造成損失的不確定性。
在新軍事變革的條件下,油料裝備采辦風險深刻地影響著我軍油料裝備的跨越式發展,對我軍油料裝備的現代化建設形成了極大威脅:一是油料裝備采辦經費大幅攀升,給后勤建設造成沉重的負擔;二是油料裝備采辦周期不斷延長,采辦進度的拖延直接影響著油料裝備發展計劃的實施,進而影響著油料裝備發展戰略的實現;三是部分油料裝備性能指標沒有能夠提高,使得油料裝備保障能力沒有提高,從而影響油料保障能力的提升。油料裝備采辦實踐迫切要求加強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從而能夠確保“更快、更好、更省”的油料裝備采辦目標的實現。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管理就是對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涉及到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制定相應的政策,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風險事件所造成的實際效益與預期效益的偏離,安全地實現油料裝備采辦的總目標。在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建立風險管理策略和在油料裝備采辦的生命周期中不斷控制風險是非常重要的。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是油料裝備采辦風險管理的基礎和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就是采辦風險管理人員在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之后,運用各種方法對潛在的及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歸類和識別,確定何種風險事件可能影響油料裝備采辦,并將這些風險的特性整理成文檔的過程。采辦風險管理人員在識別風險來源、確定風險發生條件、描述風險特征并評價風險影響的過程中,需要確定三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風險來源、風險事件和風險征兆(風險事件的間接表現)。在整個采辦風險識別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工作就是了解并尋找油料裝備采辦所有可能遭受的損失來源,即油料裝備采辦的風險因素。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過程活動的基本任務是將采辦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轉化為可以理解的風險描述。作為一種系統過程,油料裝備采辦全壽命周期風險識別有其自身的過程活動,一般可以歸結為分六步進行:
(1)在明確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目標和確定采辦風險識別人員及其分工的基礎上,全面收集與油料裝備采辦有關的資料,尤其要系統分析油料裝備采辦風險管理規劃、采辦的整體規劃、采辦歷史資料、采辦風險分類和采辦的制約因素與假設條件,從而確定油料裝備采辦的需求和需求實現的可能性。
(2)借助各種可用的風險識別方法、技術與工具,確認油料裝備采辦各個階段的不確定性的存在。
(3)在油料裝備采辦各個階段的不確定性存在的基礎上,建立初步的油料裝備采辦風險清單。
(4)針對油料裝備采辦風險清單中的各種風險,系統分析采辦內外部因素的影響,確認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事件并分析其后果。
(5)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將獲得的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結果進行分類和制定采辦風險預測圖。
(6)將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的結果按照風險來源、風險征兆、風險分類以及其他的油料裝備采辦要求整理采辦風險識別文件,建立并形成采辦風險目錄摘要。
在按照上述的油料裝備風險識別程序進行采辦風險識別的時候,必須強調的是采辦風險識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性工作,而是需要更多系統的、橫向的思考。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不僅是一項科學工作,更是一項藝術工作。各種管理工具和溝通工具都可以有效運用在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中。
2.2.1 專家調查法
(1)座談會法。專家小組通常由風險分析專家、風險管理專家、油料專業領域的專家以及具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專家組成。座談會主要討論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風險,這些風險的危害程度怎樣,有什么防范措施等問題,最后,還應總結出有益的建議供決策者考慮。座談會也可以由油料裝備采辦項目組成員來參加。由以前搞過的項目積累起來的資料、數據、經驗和教訓,項目組成員個人的常識、經驗和判斷在風險辨識時也非常有用。對于那些采用新技術、無先例可循的新一代油料裝備,更是如此。
(2)德爾菲法。德爾菲法是美國國防部非常重視的一種采辦風險識別方法。該方法是一種反饋匿名函詢法,首先是由裝備采辦風險管理人員選定該裝備采辦領域的有關專家,并與之建立直接的函詢聯系,通過函詢進行調查,收集專家意見后加以綜合整理,然后將整理后的意見通過匿名的方式返回專家再次征求意見,如此反復多次后,專家的意見將會逐漸趨于一致,可以作為最后預測和識別的依據。德爾菲法近年來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誕生了很多新的方案。在應用這種方法時,應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創新和發展。
2.2.2 核查表法
核查表(Check List),是管理中用于記錄和整理數據的常用工具。用于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時,就是將以往類似采辦項目中經常出現的風險事件列于一張匯總表上,供識別人員檢查和核對,以判別現油料裝備采辦項目是否存在以往歷史項目風險事件清單中所列或類似的風險。
風險核查表對油料裝備采辦風險管理人員識別風險起到了開闊思路、啟發聯想、拋磚引玉的作用,其不利的一面最主要是依賴于專家和歷史經驗,不能識別風險源的重要相關關系,以及隱含的二級、三級風險。因此有經驗的風險管理部門定期發布或更新不同類型項目的風險識別清單,以完善和補充其存在的不足。風險核查表可以包括很多內容,例如采辦成功的經驗和標準、采辦失敗的原因、采辦風險事件的清單(類別,后果及響應等)。下面提出一種經過改進后的風險核查表格,風險——響應——對策識別表格,如表1所示。
2.2.3 工作分解結構
工作分解結構法用于油料裝備采辦風險分析中,就是將實現油料裝備采辦最終目標工作風險,按照工作程序逐級進行風險分解,形成若干級別、類別的風險單元,通過對風險單元的逐級風險識別,最后層層加總得到總的油料裝備采辦風險。比如在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過程中,可以將油料裝備采辦過程按照全壽命周期分解為:油料裝備采辦項目論證階段,油料裝備研制階段,油料裝備生產階段,油料裝備部署使用階段,油料裝備退役報廢階段。然后在每一個階段采取一些方法進行風險的識別,最后綜合起來就得到了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的結果。
工作分解結構法是完成風險辨識的有力工具。其優點是使用簡便易行,不增加工作量。由于在油料裝備采辦全壽命管理的過程中就常常使用工作分解結構法。因此風險辨識在此基礎上應用工作分解結構法更具有便捷性。

表1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的風險—響應—對策識別表格
2.2.4 篩選-監測-診斷技術
篩選是依據某種程序將具有潛在危險的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類的風險辨識過程。監測是在油料裝備采辦風險發生后,對該種險情及其后果,進行監測、記錄和分析顯示過程。診斷是根據油料裝備采辦風險發生的癥狀或其后果與可能的起因等關系進行評價和判斷,找出可疑的起因并進行檢查的過程。
該方法就其實質而言就是一種假設分析方法,首先總結油料裝備采辦的經驗和教訓,根據油料裝備采辦發展的趨勢,預先設計出多種未來的情景,對油料裝備采辦整個過程做出自始至終的情景描述;與此同時,結合油料裝備采辦面臨的各種技術、經濟和環境的影響,對油料裝備采辦的風險進行預測與識別。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于提醒油料裝備采辦決策者注意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某種措施和政策等環境因素可能引起的風險或者不確定的后果;對油料裝備采辦的風險范圍和需要進行風險監視的范圍提出合理的建議;確定某些主要的油料裝備采辦風險因素對油料裝備采辦結果的影響;對油料裝備采辦過程中將發生的風險所導致的各種情況進行比較分析,選擇最佳結果,以便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的理論和實務證明,沒有任何一種風險識別方法是萬能的。在進行風險識別時,必須將各種方法相互融通、相互結合,針對實際問題不同的特點進行選擇。
由于油料裝備采辦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各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并且各個階段面臨的主要風險類型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進行油料裝備采辦風險識別時,應針對全壽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特點和面臨的風險特點,選擇合適的風險識別方法。例如在油料裝備立項論證和方案設計階段,由于這些階段的工作主要是一些計劃、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設計等工作,這決定了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由一些技術人員和專家完成,所以采取專家調查法比較合適。
另外,還應注意下列幾點:①進入到油料裝備采辦工作現場(如裝備生產車間等)視察,有利于更好地運用上述方法對風險進行識別;②與和油料裝備采辦相關的其他部門密切聯系和配合;③時刻關注國家和軍隊政策及市場變化情況可能對油料裝備采辦造成的影響。
后勤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