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軍 楊仕龍 雍岐東
軍隊后方油庫風險管理研究
文/李 軍 楊仕龍 雍岐東
將風險管理理論運用于后方油庫安全管理之中,分析了后方油庫存在的風險因素,探討了后方油庫風險評估方法,提出了后方油庫風險控制措施,為后方油庫風險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
油庫;風險管理;LEC;風險控制
如何加強油庫安全管理,有效控制事故發生,確保油庫安全運行,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擬引用風險管理的理論,探討后方油庫風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三個方面的問題,為確保油庫安全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1)危險因素受管理缺陷激發導致事故發生。例如:操作過程中開錯閥門造成混油、跑油事故,明流加油造成靜電著火事故等。
(2)危險因素受外界因素激發導致事故發生。例如:油庫受到山洪暴發、臺風、森林火災等自然因素影響所造成的事故。
(3)危險因素受上次事故(一次事故)激發導致此次事故(二次事故)。例如:二次事故發生是因油罐區一次事故后安全設施維護不善(如防火堤),導致一個罐著火而引起其它罐著火事故等。
(4)未知因素導致意外事故發生。例如:某些靜電事故、雷電事故、中毒事故等。
(1)人的行為。人的行為主要指油庫人員在工作中執行規章制度不嚴格、簡化操作程序、違反操作規程等,由此而出現的誤操作,甚至是違章操作的行為。例如收發油作業時不進行復核造成混油或錯發事故;作業時穿釘子鞋、帶打火機等。
(2)物的狀態。物的狀態主要包括油品本身的理化特性和油料設備設施的性能狀態。油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容易造成油蒸氣濃度過高;油品的有毒性會使操作人員出現昏厥、中毒。油料設備設施設計上的缺陷,或因維護保養不到位出現的故障或性能降低等因素都會轉變為風險因素,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3)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是指后方油庫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是否完備健全、是否嚴格落實到位,安全教育是否定期組織,人員、時間、效果是否都得到保證,業務作業管控是否嚴格,是否按相關規定執行。
(4)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作業環境兩個方面。自然環境指雷電、洪澇、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山林火災等自然災害是否經常發生;作業環境指作業場所是否狹窄、臟亂,振動、噪聲污染是否嚴重,電氣線路布置是否合理,有沒有損壞或老化現象。
進行后方油庫風險評估時,要把油庫看作一個完整的系統看待,首先鑒別出系統中的風險因素,然后再進行風險評價。
目前,風險評估的方法較多,可分為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兩類。定性風險評價主要包括風險評估指數法RAC(Risk Assessment Code)、總風險暴露指數法TREC (Total Risk Exposure Code)、直接風險評估法SCRAM(Short一Cut Risk Assessment Method)等。此類方法大致將危險劃分為幾個等級,然后把這兩者用不同的方式綜合起來衡量風險的大小及重要程度,并按大小和重要程度對風險進行分類排序,最后分別對不同種類的風險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減小風險。定量的評估方法主要有模糊綜合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等。定量的評估方法最后可以得到一個表示風險程度大小的值,它表示的是整個系統風險的大小情況。下面重點介紹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作業環境危險性的定量評價方法。這種方法認為影響作業條件的危險性因素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利用這三個因素分值的乘積D來評價作業條件的危險性。D值越大,作業條件的危險性越大。D值計算公式如下:D=LEC。
(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值L。規定必然發生的事故概率為1,對應的分值為10;實際上不可能發生事故的情況對應的分值為0.1。以此為基礎,根據事故發生可能性確定的取值范圍如表1所示。
(2)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分值E。人員暴露在環境中的時間越多,受到傷害的可能性越大,相應的危險性也越大。規定人員連續出現在危險環境中的分值為10,最小分值為0.5,其具體取值范圍見表2。
(3)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值C。由于事故造成人員的傷害程度的范圍很大,規定把需要治療的輕傷對應分值為1,10人以上同時死亡對應的分值為100,具體取值范圍見表3。
(4)危險性等級劃分標準。按危險性分值劃分危險性等級見表4。

表1 事故發生可能性L的取值

表2 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分值E

表3 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值C

表4 危險性等級劃分標準
由以上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的實施步驟和評分標準可以看出,該方法可以用來初步判斷危險因素在各個單元中的危險程度,可廣泛應用于油庫風險識別與評估中。
風險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相關規章制度。風險管理規章制度是實行風險管理的基本行為準則和依據。要加強規章制度的建設,確實保證每一項業務工作都有相關的制度規范約束,每一個業務操作都有相關的規范作為依據。
(2)抓好規章制度的落實。規章制度的落實是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工作,要建立相應的責任制度和監督機制,以保證各項制度能夠在實際工作被執行。
(3)加強人員的教育管理。人的行為是后方油庫風險因素來源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訓,確保人人都知道安全制度、人人都會一般的安全操作。
(4)加大設備設施管理力度。設備設施的性能狀態是油庫風險因素產生的重要方面,要加大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力度,保證現有設備設施性能良好;同時,要制定科學的更新計劃,及時更換性能低下、存在故障隱患的設備。
(5)及時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安全隱患是油庫發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要建立科學的隱患排查機制,及時發現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危險因素,并進行恰當的處理。隱患的排查速度要快于隱患滋生的速度,以保證隱患發生前即能被發現,最大限度地消除風險。
(6)及時編訂各類應急預案。后方油庫的應急預案主要有消防預案、“三搶”預案、重大安全問題防范預案。要及時修訂各類預案,確保預案內容與實際相符,預案程序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在事故發生時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
后方油庫是涉及公共安全、軍事安全的重要設施,必須從“安全第一”的角度重視油庫的安全問題。要充分吸收風險管理的理念,利用風險管理的科學方法,定期開展后方油庫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將以往被動的“事故追查”轉變為主動的“安全預測”,真正做好后方油庫的安全管理工作。
后勤工程學院/78366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