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江
我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芝苞鄉財政所的一名干部,從1996年至今一直在最基層的農村鄉鎮財政所工作,其中擔任財政所長十年有余,在這14個春夏秋冬里不斷地體味著財政工作的酸甜苦辣。
鄉鎮財政所是一個綜合性的辦事機構和管理部門,不僅僅只是處理收支業務和記記賬而已。一級政府一級財政,鄉鎮財政所既是鄉轄區內財稅業務、會計工作、國有資產管理、財政政策監督等方面的獨立執法者和管理者,又是鄉鎮黨委和政府的一個財務辦公室和經濟發展辦公室。因此,工作起來千頭萬緒,事務特別繁雜。盡管在稅費改革之后,我們的主要任務不再是收稅,但如何服務好百姓、將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對我們也是一個不小的課題。作為鄉鎮財政干部,我們具有雙重身份,既要對上接受主管局的垂直領導和業務管理,又要接受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這就決定了我們肩上的擔子比較重。因為手中管著一定的錢和物,在老百姓眼里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權力,平添了社會地位,尤其在我們這些貧困邊遠地方,財政工作崗位無疑被人為地蒙上了一層耀眼的光環。但正因為財政工作者在社會上備受關注,所以社會輿論和監督也就無時無處不在。我們只有時時和處處都保持頭腦清醒,自覺拒腐防變,不犯錯不違紀,永遠堅守“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原則,才能升華自己的人格魅力,升華自身的社會價值。作為鄉鎮財政所長,除了具有上述財政干部的雙重身份外,還多一個決策者身份。那就是既要決策部署財政所的工作大局和日常事務,又要對鄉鎮政府的重大經濟活動事項和財政收支業務作政策依據方面的監督決策,當好鄉鎮黨委和政府的參謀和助手角色。由于鄉鎮人民政府處于國家政體的最底端,是各項民生問題的最前沿,必須面對千家萬戶的具體問題和矛盾。
由于職責的原因,我們財政所長就不得不將財政、經濟這兩個當地社會上最敏感、當地政府最棘手的矛盾問題都扛在雙肩了,因為鄉鎮財力很有限,不能預見的財政支出壓力很大,我們就免不了直接面對老百姓的訴求和軟磨硬纏,甚至受冤枉氣,挨罵。這就要求鄉鎮財政所長首先應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要學會做人的思想工作,特別是群眾工作;還要有寬容的胸懷和較強忍耐力。只有這樣,才能平息事態,化解矛盾和積怨。為創建和諧、富裕、文明的新農村盡一份心力。
盡管有這么多的苦澀與困難,但作為一個鄉鎮財政人,我仍感到“甜”一一其實,我的生活很幸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剛參加工作,月工資68元,沒有任何津補貼;如今我每月可領到2100元,在不到20年的時間,工資增長了30倍。
作為一名普通的財政人,我講不來太多的大道理。但我明白,只有中國財政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祖國母親才能永葆青春,繁榮昌盛,走向輝煌。對于我們來說,只要我們能為祖國的財政事業貢獻綿薄力量,哪怕再苦再累,我們的心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