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伯森 譚大剛
(廣州醫學院荔灣醫院,510170)
中藥湯劑是我國中醫藥傳統的劑型,具有吸收快和迅速發揮藥效的特點。同時也存在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繁瑣的煎煮。對時間、火候、用水量都有講究,尤其是某些特殊處理的方法(先煎、后下、烊化)更難把握。隨著新技術和新藥的不斷開發,中藥配方顆粒成了20世紀中醫藥學的重要項目,是對傳統中藥湯劑的改革,為中醫臨床治療提供了方便。其不足之處是價格相對于飲片高出30%以上。如何減少患者的負擔,合理地運用中藥配方顆粒,筆者對我院 2008年 1月~2009年6月15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所致的眩暈證運用同一方藥(顆粒、飲片)進行治療,結合成本效果分析,旨在推廣中藥顆粒的普及運用,并為臨床經濟用藥方面提供一些參考。
選擇150例確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所致的眩暈病例,將患者分為3組,每組 50例。A 組:男性 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50歲。B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47歲。C組:男性 25例,女性 25例;平均年齡42歲。三組年齡、性別、病情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本病臨床癥狀主要以突發眩暈為主,伴惡心、嘔吐清涎、汗多肢冷等一系列癥狀,具有陽明脈虛、厥陰風動的特點。故組以下方藥進行治療:吳茱萸、人參、天麻、生姜、大棗、川楝子、川芎、法半夏、丹參、茯苓、刺蒺藜、代赭石、牡蠣、何首烏。
A組:配方顆粒(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吳茱萸2包,人參1包,天麻1包,生姜3包,大棗1包,川楝子1包,川芎2包,法半夏1包,丹參1包,茯苓1包,刺蒺藜3包,代赭石2包,牡蠣1包,何首烏3包(所選配方顆粒含量與飲片含量一致)。每日1劑,開水沖服,用藥4周。
B組:中藥飲片(廣東健翔藥業有限公司)。吳茱萸 6g,人參 10g(先煎),天麻 10g(先煎),生姜10g,大棗10g,川楝子 10g,川芎15g,法半夏 10g,丹參10g,茯苓 10g,刺蒺藜 30g,代赭石30g(先煎),牡蠣 30g(先煎),何首烏 30g。每日 1劑,加水煎服,用藥4周。
C組:中藥飲片與中藥顆粒合用(特殊煎法的飲片改用顆粒)。吳茱萸6g,生姜10g,大棗10g,川楝子10g,川芎 15g,法半夏 10g,丹參 10g,茯苓10g,刺蒺藜30g,何首烏30g,人參1包,天麻 1包,代赭石2包,牡蠣1包。每日 1劑,飲片加水煎煮后,取湯劑加入顆粒溶解后,服用,用藥4周。
成本的確定:成本是某一方案或藥物治療時產生的資源耗費,以貨幣為單位。這里只考慮患者支付的藥品費用(直接成本)。為使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藥物費用按2009年7月的價格計算。A組:22.15元/劑×28天=620.20元,B組:13.98元/劑×28天=391.44元,C組:18.52元/劑×28天=518.56元。
治療效果:效果是指通過藥物治療后表現的臨床結果,以某種特定的治療指標或者用非貨幣單位表示。
三種治療方法的成本及效果分析見表1。

表1 三種治療方法的成本及效果分析
成本及效果分析:成本及效果分析[1],在于平衡二者,尋找最佳治療方案,結合最小成本,就是在證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等的情況下,兩種治療方案的比較。成本最低的方案是最理想的方案。C/E值越小越好。滿意度也很重要,是患者對治療方案的價格、效果、使用方便性的接受(受歡迎)程度,這是在社會價值方面的體現。
其實三種治療方案安全性、有效性基本相同。成本方面A>C>B,C/E值:A>C>B,滿意度方面:C>B=A。其中B方法,C/E值最小,成本最小,但缺點最大(最耗時,最不方便);C方法,價格不算太貴,有效安全,既節約時間減少煩惱,又方便患者,相信會得到患者和醫生的認同和接受。
中藥配方顆粒療效不亞于同樣組方的草藥,最大缺點是價格比飲片高出30%以上,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這時可酌情考慮配方顆粒與飲片混合組方使用,那些需要特殊處理(如先煎、后下、烊化等)的飲片,患者在家里是很難處理好和達到要求的,建議這類飲片改用配方顆粒,再和其他飲片組方使用,效果會更好。
[1]陸麗珠.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