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戀,鄧 軍
(華中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在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的影響下,我國眾多行業的企業績效下滑,高管薪酬增幅大幅下降,甚至只降不升。然而,2008年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表明:年薪前30名的榜單中以金融行業的高管最多,榜單前三甲都是金融公司的高管,且年薪均在千萬元以上。同時,2008年3月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更是被爆出年薪6 600萬的天價薪酬。這無疑加劇了眾多學者,政府官員,乃至普通民眾對于金融業高管薪酬激勵制度有效性的關注。同時,基于此,本文首先對金融高管薪酬激勵與公司治理績效的相關性進行實證分析,然后進一步分析實證結果。
委托代理理論認為,委托人通過激勵機制可有效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使代理人的經濟利益與企業的長期戰略利益相一致。因此,企業通過增加高管薪酬水平和持股比例等激勵方式能有效提高企業經營績效。為此,本文提出如下兩個研究假設:
假設1:公司治理績效與高管平均薪酬水平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假設2:公司治理績效與高管平均持股比例存在著顯著地正相關關系。
本文以深滬上市的27家金融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樣本觀測值的所有公司治理績效的財務數據和高管薪酬數據均來自于27家上市公司的2008年年報。
本文以公司治理績效為被解釋變量,并選取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作為公司治理績效的指標;以高管薪酬激勵為被解釋變量,并分別選取高管平均薪酬水平(MAW)及高管平均持股比例(MASR)作為高管薪酬激勵的指標;將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并用公司總資產來衡量企業規模。
總體樣本見表1。

表1 總體樣本
2008年金融業MAW均值達到了107萬元之多,而據中國新聞網的消息,2008年金融業上市公司總經理薪酬中位值為154萬元,大大高于2008年所有上市公司總經理薪酬中位值57萬元人民幣,由此可見,2008年金融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在高管市場上處于較高水平。但其最大值和最小值間的差異達到了十倍以上,說明金融行業內部高管間存在著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而2008年金融業MASR均值只有0.010509%,最大值也只有0.210400%,同時樣本中,高管持股情況的公
司只占到樣本公司的一半左右,這說明在金融業內部普遍存在著高管持股情況少,持股比例小的現象。因此,我國金融上市公司還是未能擺脫重視短期貨幣性薪酬激勵,不重視股權激勵的情況,其薪酬激勵制度有待改進。
樣本中,除開一個公司的ROE和EPS為負值外,其他26個公司的ROE和EPS均為正值,2008年我國金融業上市公司績效情況整體上良好,ROE和EPS的均值分別達到了13.63185%和0.604元。而2008年1624家深滬上市公司ROE和EPS均值分別為11.52%和0.337元。因此,2008年我國金融上市公司績效較好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治理績效水平;但最小的3個正ROE值和最大的3個ROE值間的差距達到了12.8倍,金融上市公司間的治理績效亦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分別研究高管平均薪酬及持股比例與公司治理績效之間的相關關系,并檢驗假設1,假設2。構建的基本模型為:
ROE(EPS)=α+β1ΜΑW+β2TA+μi
ROE(EPS)=γ+β3ΜΑSR+β4TA+μi
上述模型中,α,γ為截距項,β1,β3為相應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β2,β4為控制變量的系數,μi為隨機擾動項。

表2 2008年金融上市公司治理績效與高管平均薪酬(MAW)及高管持股比例(MASR)的線性回歸結果
運用Eviews3.0軟件對上述模型進行回歸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統計研究,回歸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ROE和EPS對作為解釋變量的MAW的回歸系數均為正值,分別為0.016738,0.001174;但其t統計量非常小,分別為0.431085,0.644721,這說明用ROE和EPS所衡量的公司治理績效與高管平均薪酬間僅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而不存在顯著地正相關關系,從而否定了假設1。
從表2可以看出,ROE對MASR的回歸系數為正,為29.63717,其t統計量較小,僅為0.445571,說明ROE與MASR間存在著微弱的正相關關系;但EPS對MASR的回歸系數為負,為-0.229259,其t統計量為-0.079996,說明EPS與MASR間存在著微弱的負相關關系,從而否定假設2。
從上文分析知,金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股權激勵與公司治理績效間僅存在著微弱的正相關關系,當用EPS衡量公司治理績效時,股權激勵和公司治理績效甚至還存在著微弱的負相關關系。因此,公司治理績效與高管平均持股間并不存在著顯著地正相關關系,上市金融公司高管股權激勵作用不顯著,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激勵不對稱現象。
我國金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股權激勵與公司治理績效不顯著正相關,主要是當前我國金融高管薪酬管理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為此,改進高管薪酬結構,減少固定薪酬比例,增加績效薪酬比例,及完善薪酬委員會的建立與治理,制定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解決我國金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股權激勵與公司治理績效不顯著正相關的關鍵。
[1]李玲.管理層薪酬和持股激勵效應的行業性差異分析——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4).
[2]徐向藝,王俊韡,鞏震.高管人員報酬與公司治理績效研究——一項基于深,滬 A 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7,(2).
[3]李錫元,陸楊.金融高管天價薪酬探析[J].武漢金融,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