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秀坤,王 勇,邱萬波
(1.密山市富密灌區水利水保總站,黑龍江密山 158300;2:密山市青年灌區水利水保總站興凱分站,黑龍江密山 158300;3.密山市富密灌區水利水保總站連珠山分站,黑龍江密山 158300)
某開發項目位于密山市東南部,該項目以開發利用土地,建設基本農田為主要建設內容,項目規模為1 950.8 hm2。氣候特征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3.0℃,無霜期120~150 d,年均日照2 521 h,年均降雨量554 mm,蒸發量1 200 mm,徑流深109 mm。該區水源為地下水。地下水屬河谷漫灘孔隙潛水,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
項目區內原有旱田近94 hm2,荒地22 hm2,經整理改造后,建設井灌水田小灌區1處,面積92 hm2,打井22眼,井深70~90 m,井徑300 mm;配 200QJ50/4—36水泵 10臺、250QJ80∕5—52水泵12臺;架高壓線路3.2 km;修筑灌溉渠道22條,11 km,土方0.66萬m3,工程總造價182.0萬元。
2.1.1 灌溉需水量
采用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密山市興凱湖湖濱灌區可行性報告》(2009年)成果,灌溉設計保證率P=75%時,田間凈灌溉定額為5 952 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數0.87,則灌溉定額為6 841.5 m3/hm2,92 hm2水田年需灌溉水量近63萬m3。
2.1.2 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
參考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黑龍江省水資源綜合規劃地下水資源報告》(2004年)、牡丹江水文局編《密山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報告》(2000年)和現有水田灌溉民井的出水量情況,確定該區域地下水補給模數為19.22萬m3/km2·a,可開采系數0.89,該區地下水補給量41.32萬m3/a,可開采量為36.78萬m3/a。
2.1.3 水量平衡計算
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36.78萬m3,灌溉需水量63萬m3,水資源量虧26.2萬m3,現有水資源量不能滿足該區灌溉需要。
生產費用、糧食單產、價格,采用2006~2008年該區同類地塊調查結果,水費按《密山市水利工程供水收費標準和使用管理辦法》規定;電費計算公式:

式中:E為電費,萬元/a;Q為灌溉期提水總量,62.94萬m3;H為工作總揚程,21 m;P為電費單價,元/kW·h;直接抽水動力電費為0.369元/kW·h,照明、維修等按非居民用電1.01元/kW·h,線損由用戶負擔,典型調查地塊平均用電電價為0.56元/kW·h;η為效率系數,取0.75。經統計、計算將結果列入表1:

表1 費用、效益統計表
從費用、效益統計表1看出,水田凈效益為342元/666.7 m2,玉米凈效益為331.0元/666.7 m2,大豆凈效益為318.0元/666.7 m2,種植水稻沒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優勢,群眾接受能力較差。
井水溫度一般為4℃ ~5℃,水溫較低,對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有較大的影響。該井灌區未采取水溫增高專項工程措施,雖然利用現有渠道可使灌溉水溫平均提高5℃左右,但距水稻適宜生長水溫25℃ ~35℃差距較大,單產一般在350~400kg/666.7 hm2,水稻質量等級最高達到二等。
目前,該井灌區建設基本完成,根據項目區的自然條件和具體情況建議采取以下補救措施:①利用地表水補充水資源不足。項目區內有一條天然溝道穿過,上游集雨面積36 km2,可修建攔河壩取水;在項目區附近有一條排水面積近30 km2的排水渠道,可設閘取水。②調整抽水設備降低生產費用。根據每眼井的地下水位和出水量確定水泵和動力設備配置,避免“大馬拉小車”機械效率低,運行費用高的現象;③曬水增溫。增建曬水池,增高灌溉水溫度,提高水田單產和水稻質量,增加經濟收入。曬水池面積按水田面積的1%~2%設置,按曬水時間10 h以上設計曬水池容積;④根據可開發利用水資源量(地下水和地表水)調整灌溉面積。
[1]張守金,等.三江平原井灌水田效益計算[J].黑龍江水利科技,1997,25(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