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升,高新梅
(牡丹江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牛心水庫壩址位于朱家鎮牛心村1.6 km處的五虎林河支流牛心溝中游,距下游朱家鎮14 km。牛心水庫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兼顧養魚、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小(1)型水庫。水庫控制流域面積78 km2,總庫容453萬m3,興利庫容413萬m3,水庫除險后,設計灌溉水田490.7 hm2;防洪保護下游農田2 133 hm2;保護1個鄉鎮,4個村屯,2.6萬余人口及牡~佳線鐵路。
牛心水庫屬于Ⅳ等4級工程,原洪水設計標準為30 a一遇洪水設計,500 a一遇洪水校核。水庫樞紐主要由土壩、輸水洞、溢洪道等組成。水庫土壩采用均質土壩,水庫現有土壩壩頂高程為 112.01~112.82 m,壩長273 m,最大壩高13.3 m,壩頂寬4.0 m,迎水坡比1∶3,背水坡比1∶2,溢洪道位于土壩左岸,為雙孔開敞式正槽溢洪道,堰頂設有雙孔弧形閘門,單孔凈寬7 m,堰頂高程107.00 m,溢洪道由進口段、溢流段、連接段、陡坡段、消力池段和海漫段組成,兩側側墻為漿砌石擋墻。
牛心溝是五虎林河一級支流,流域地形屬低山丘陵。河道平均比降約為1/200。水庫上游為天然次生林,植被良好,下游水庫灌區是五虎林河流域4個666.7 hm2以上灌區之一。
本流域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4~5月)多風干燥,夏季(6~8月)濕熱多雨,秋季(9~10月)溫涼早霜,冬季(11~3月)嚴寒漫長。
根據林口氣象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降雨量530 mm,多年平均蒸發量720 mm,多年平均徑流深145 mm,多年平均氣溫2.5℃,無霜期120 d左右。最大風速20.7 m/s。日照時數為2 500 h,平均風速3 m/s,最大凍土深度1.8 m。
本流域內沒有水文站,該水庫又無觀測資料,故本次水文資料主要依據主要借用2005年由省水院完成的《勃利縣城鎮供水九龍水庫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采用的勃利水文站徑流系列為1959~2003年45 a徑流系列成果和1996年版《黑龍江省水文圖集》。
牛心水庫位于牡丹江右岸二級支流牛心溝上,該支流無水文站,本次借用臨近流域勃利縣的小匯水面積站勃利水文站的1959-2003年月旬徑流分配成果。2005年由省水院完成的《勃利縣城鎮供水九龍水庫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采用的勃利水文站徑流系列為1959-2003年45 a徑流系列,本次直接采用。
2.4.1 暴雨洪水特性
本流域大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是臺風和氣旋,暴雨發生時間多為7、8月份,暴雨歷時集中,1 d降雨占3 d降雨的77%,。洪水和暴雨一致,主要發生在7、8月份,洪水一般為單峰型,一次洪水約為3 d。
2.4.2 設計洪水
采用1996年《黑龍江省水文圖集》徑流途徑和暴雨途徑分別推求本流域設計洪峰流量。見表1。

表1 設計洪峰流量成果表
由表1可知,兩種途徑結果有一定出入,將本次兩種方法推求的成果與牛心水庫現有的設計成果進行比較,徑流途徑推求的成果更接近原設計成果,本次設計采用徑流途徑計算洪水為設計洪水。
本流域無實測洪水記錄,鄰近有資料的測站流域面積及特性和本流域相差較大,相關不好。因此本次采用1996年《黑龍江省水文圖集》徑流途經推求設計洪水方法。
洪水計算成果見表2。設計洪水過程線采用1996年《黑龍江省水文圖集》概化洪水過程線,見表3,圖1。

表2 最大流量、不同時段洪量模比系數表

表3 各頻率洪峰及洪量成果表

表4 牛心水庫洪水過程線
蒸發損失為水面蒸發與陸面蒸發的差值,陸面蒸發量按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徑流深的差值計算。牛心水庫本身無蒸發、降水觀測資料,本次借用1996年黑龍江省水文圖集成果,查得水庫站降水、蒸發資料,計算水庫蒸發損失深度,公式如下:

式中:ΔE為水庫蒸發損失深度,mm;E水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696.5 mm;R為多年平均徑流深,145 mm;P為多年平均降水量,530 mm。
庫區滲漏損失按1.5 mm/d計。牛心水庫多年平均水庫總損失深度為859 mm,損失深度年內分配情況見表5。
2.6.1 泥沙
該流域沒有懸移質輸沙率觀測資料,查1996年版《黑龍江省水文圖集》的懸移質輸沙率等值線圖,牛心水庫處多年平均年輸沙模數為70 t/k·m2/a,依據壩址以上流域面積推算水庫壩址年懸移質輸沙量為5 460 t。

圖1 牛心水庫設計洪水過程線
2.6.2 冰情
查1996年版《黑龍江省水文圖集》,冰情特征值統計表,五虎林河流域多年平均開河日期為3月30日,封凍日期11月10日。多年平均封凍天數135 d,多年平均最大冰厚0.54 m。
牛心水庫壩下100 m處H-Q曲線按牡丹江院實測河道斷面,采用曼寧公式計算。糙率根據壩址附近河床及灘地組成情況,分析選定主糙率為0.035,灘地糙率為0.058,河道比降0.5%,H-Q曲線成果見表6,圖3。
依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DJ338-89)的有關規定,本工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為4級,次要建筑物為5級,臨時性建筑物級別采用5級。導流圍堰屬臨時性5級建筑物,洪水標準采用5 a一遇,設計流量39 m3/s,設計水位108.07 m。
牛心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于2009年末正式竣工驗收。工程建筑滿足設計要求,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功能運行良好。驗證了此次水文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

表5 牛心水庫損失深度年內分配表 mm

表6 壩下游100 m水位~流量關系曲線

圖2 牛心水庫壩下H-Q曲線

表7 施工5 a一遇洪水過程線

圖3 牛心水庫施工洪水過程線
[1]蔣金珠.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2001.
[2]牡丹江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林口縣牛心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牡丹江:牡丹江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