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林
消防部隊在滅火救援中,不可避免地要與電氣線路有直接或間接接觸。多年來,消防部隊在滅火救援中發生觸電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對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2007年9月13日凌晨3時17分,浙江省嘉興平湖市林埭鎮喜福門木廠發生火災。接警后,消防大隊副政治教導員李繼文帶領17名官兵趕往撲救。在滅火救援中,李繼文被突然斷落的架空高壓線所擊倒,戰士潘志毅見狀跳入河溝中搶救李繼文,被掉在水中的燒斷電線一端導電擊倒。經搶救無效,2人光榮犧牲。
2009年8月19日23時07分,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廊坊段發生交通事故。廊坊市公安消防支隊三中隊接警后,出動12名官兵趕赴現場救援。由于現場光線不足,搶險救援車升起照明燈對救援現場進行照明。水罐車駕駛員賈新東擔任救援現場安全員,在巡查時發現救援車尾部漏電。他在檢查過程中觸電,身上突然冒起火花,被強電流擊倒。由于電擊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犧牲。
發生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
消防隊員在滅火救援中發生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4方面。
1.缺乏電氣安全知識
救援人員缺乏電氣安全知識,盲目滅火救援,導致觸電傷亡。如浙江省嘉興平湖市林埭鎮喜福門木廠火災中,戰士潘志毅見副教導員李繼文因線路斷落觸電,跳入河溝中搶救時,被在水中燒斷電線一端導電擊倒犧牲。
2.帶電滅火措施不力
根據用水帶電滅火的要求,消防人員,特別是水槍手,必須穿戴好絕緣膠靴和手套,必要時還應穿均壓服,而且一定要把衣服、手套,襪子和膠鞋之間的按紐扣好,使其相互之間的銅線擰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導電體,還要在水槍噴嘴上安裝接地線,減小接地電阻,保持良好接觸,人手位置一定要放在接地線的后面;還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漬流進手套和膠靴內。根據電壓的高低,與帶電體保持安全距離,然后射水撲救。在不能使用接地棒的地方,可用銅網格作接地板。這些措施,在撲救火災這種緊急情況下,有時難以做到或容易被忽略的。
3.火情偵察不細
架空線從火場上空經過,特別是夜間發生火災,因偵察不細,消防人員在架空線下撲救,線路因高溫燒斷墜落,發生觸電。如廊坊市消防支隊三中隊在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廊坊段交通事故救援中,救援現場的上方有3根10kV高壓線,搶險救援車升起照明燈時未注意上方有高壓線。高壓線距照明燈僅有1.73m,雖在安全操作范圍內,但因為天氣潮濕,增強了電弧放射強度,致使賈新東在檢查車輛時被高壓電流擊倒。
4.安全防護缺乏
公安消防隊站按照要求配備一定數量的電絕緣服。根據GA621-2006《消防員個人防護配備標準》的配備要求,一、二級消防站必須配備電絕緣服裝2套,特勤消防站3套,用于高電壓危險場所作業時的全身防護。然而,火災是復雜的,除了可能有高壓線路以外,更多的是低壓線路。火災稍大的火場,只有一、二套電絕緣服是遠遠不夠的。消防部隊在滅火戰斗中,如果只考慮對高壓電的防護,忽略了對低壓電的防護,是非常危險的。
觸電事故的預防
滅火救援中時常會遇到帶電線路,如果不懂安全用電常識和處置措施,就會發生觸電事故,造成滅火救援人員的傷亡。
1.掌握必要的用電安全知識
安全距離。為保證消防人員在滅火救援中靠近電氣設備時不發生觸電事故,救援人員與帶電設備間必須保持最小距離 (見表1)。
判斷電壓等級。一是利用標識判斷。高壓線的電桿、塔吊、配電箱上都會標有電壓等級,可從上面直接讀出。民用電多為220V和380V;廠礦企業電壓不一,有高壓和低壓,從用電設備標識可以判斷。二是利用絕緣子數量判斷。電壓等級越高,所需絕緣子片數就越多,可以從高壓線路上的絕緣子數目來初步判斷電壓等級。大約1個絕緣子為6~10kV,3個絕緣子為35kV,7個絕緣子為110kV,11個絕緣子為220kV。
2.強化安全防事故教育
滅火搶險救援中發生消防人員觸電傷亡,很多情況是由于參戰官兵安全知識缺乏所致。因此,要對消防官兵進行滅火救援安全知識教育,學習帶電火災的類型、電源形式、觸電的原因、觸電的類型等,增強其觸電預防的安全意識。
3.落實戰斗行動規程
做好火情偵察。到達火場后,火場指揮員要迅速確認火災類型、帶電體形式、用途,確認電源是否已經切斷,確認有無備用電源啟動。火場安全員應將高壓電線、帶電設備的變化列入觀察范圍,各級指揮員要全面、準確掌握現場情況。
堅持斷電滅火。對于電氣火災,撲救中一定要堅持斷電滅火。雖然理論上或實驗中采取穿戴電絕緣服、設置接地裝置、噴霧水流等措施后可以帶電滅火,但是,火災現場是復雜的,撲救帶電火災技術性要求較高,火災的撲救也不允許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造成滅火救援人員的觸電。因此,在電氣火災的撲救中,一定要堅持斷電滅火。
嚴格帶電滅火的條件。進入帶電區域滅火時,消防隊員必須穿著電絕緣服、絕緣靴、絕緣手套等防護裝備,攜帶漏電探測儀、絕緣膠墊、接地線(棒)等器材,保持水槍有效接地,使用噴霧射流進行滅火;若使用直流水滅火時,要根據電壓高低,保持安全距離,點射滅火。對于一些不宜用水撲救的電氣火災,可以用干粉、二氧化碳等滅火,但必須做好安全防護,并同帶電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防止接觸帶電體。各類人員深入建筑內部滅火時,要始終密切觀察現場情況,嚴禁接觸裸露電線、電氣開關或在電線下方站立,使用破拆工具時要避免接觸帶電物體。
4.落實觸電安全防護措施
帶電滅火時,撲救人員應當穿著絕緣鞋,防止腳腿部位接觸帶電體。要戴好絕緣手套,防止手直接與帶電體接觸;有條件時滅火人員應穿均壓服,穿戴均壓服時一定要把帽子、襪子、手套、膠鞋之間用銅絲和銅扣連接好,使其相互間連成整體。
滅火救援中,消防車輛和人員不得在架空線路、帶電設備下方或緊鄰高壓電線、帶電設備作業。深入建筑內部滅火時,要始終密切觀察現場情況,嚴禁接觸裸露電線、電氣開關或在電線下方站立。當有電的高壓電線斷落時,要在距電線落點半徑20m之外設置警戒區,禁止人員入內。已處于該區域內的人員要鎮靜處置,為防跨步電壓的傷害,要先扔掉手中的器材,用單腳或雙腳并攏,慢慢跳離帶電體觸地處10m以外。同時,在高壓帶電設備或線路附近進行破拆作業的消防隊員的身體和使用的器材與帶電體也要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防止破拆工具與帶電體接觸。
在撲救工業電爐、電烘箱、電烘房等高溫電熱設備火災時,應使用氣體類或干粉滅火器,嚴禁用水撲救。因為驟然降溫會損壞高溫情況下的電熱設備,同時水接觸高溫電熱設備后迅速蒸發氣化會引起爆炸和爐料飛濺,導致人員傷亡或出現新的起火點。使用舉高、照明消防車時應盡可能停靠在空中無障礙物、地面平坦堅實的地段,升降作業時要與架空高壓線路保持安全距離。對自帶發電設備的執勤車輛采取接地保護措施,防止發生觸電危險。
發生觸電事故時的處置
當發現有人觸電時,切不可驚慌失措。首先,應設法迅速使觸電者解脫電源,然后,根據觸電者具體情況,立即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1.迅速解脫電源
脫離電源的處理觸電急救的要點是動作迅速,救護得法。發現有人觸電,首先要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如開關箱在附近,可立即拉下閘刀或拔掉插頭,斷開電源。如距離閘刀較遠,應迅速用絕緣良好的電工鉗或有干燥木柄的利器(刀、斧、鍬等)砍斷電線,還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硬塑料管等物迅速將電線撥離觸電者。
2.進行醫療急救
對觸電后神志清醒者,要有專人照顧、觀察,情況穩定后,方可讓其正常活動;對輕度昏迷或呼吸微弱者,可針刺或掐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并送醫院救治。
對觸電后無呼吸但心臟有跳動者,應立即采用人工呼吸;對有呼吸但心臟停止跳動者,則應立刻進行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搶救。
如觸電者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則須同時采取人工呼吸和俯臥壓背法、仰臥壓胸法、心臟擠壓法等措施交替進行搶救。
3.處置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發現有人觸電,應設法使其盡快脫離電源。觸電者未脫離電源時,救援人員不能直接用手觸及觸電者的身體;在使觸電人脫離電源的同時,救援人員應防止自身觸電,還應防止觸電人脫離電源后發生二次傷害。當觸電人脫離電源后,若發現其呼吸停止,心臟不跳動,應檢查有否其他致命的外傷。對沒有外傷者,可判定為假死,立即就地進行搶救。如觸電人觸電后已出現外傷,處理外傷不應影響搶救工作。夜間有人觸電,急救時還應解決臨時照明問題。
編輯 呂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