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橋

雙休日回家,晚飯后忘了關廚房燈,遭來五歲兒子的“教訓”:這么大的人,還不知道隨手關燈,不懂“低碳經濟”!
一語讓我目瞪口呆,沒想到小家伙竟敢對老子“翻天”!這幼兒園的老師也夠前衛的,竟然教導小朋友把“低碳經濟”帶回家中“火爆”。但我又不得不服,因為近來時常聽到、看到這一“熱”詞。所謂“低碳經濟”,簡單地說就是盡可能地減少能量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導生態環保,是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煤礦本是“高碳”世界,“低碳”似乎難與煤礦對上號。然而筆者仔細思量,發現“低碳”已悄然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并逐漸流行。如今的礦區正在由“高碳”向“低碳”趨變,讓人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力推行精細化管理,企業通過計劃管理、源頭控制材料費用支出、分解包干等手段,增強了干部職工的節約意識。如今,井下的坑木、水泥、河沙、液壓支柱等材料都堆放有序,管理嚴格;刮板、鏈條、活接頭等配件實行“以舊換新”,有效防止了流失現象;U型鋼、工字鋼、輕軌等材料的回收復用,機電設備跑、冒、滴、漏現象的有效治理,大大降低了材料消耗。
企業對辦公費、文印費、水電費等非生產性支出也實行了嚴格的定額管理和考核。機關員工到了下班時間,關電腦、關空調已成習性,辦公室的日光燈數量減少了,車間的長明燈不見了,白熾燈換成了節能燈。
還有不少職工家庭用上了節能環保灶具,俱樂部、籃球場等礦區公共場所以及家屬區到處囤積的煤堆也不見了。
二是礦區環境日趨改善,提高了職工群眾的生活質量。如今,礦區在建設花園、草地和休閑廣場上不斷加大投入,使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不少職工家屬熱衷于健身運動,每天早晚到花園慢跑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
細心的人們還能覺察到,早些年的礦區難覓鳥兒蹤跡,如今隨處都能聽到鳥兒“嘰嘰喳喳”的歡歌。
三是節能環保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現在,許多家庭不再使用蜂窩煤煮飯、取暖了,也不用再擔心煤氣中毒了,職工住宅樓頂“躺”滿了太陽能熱水器,有的礦區還用上了太陽能熱水池、太陽能路燈。這些“低碳生活”,大量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是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如今的礦區,愈來愈多的人養成了多散步、多運動、多吃綠色食品、多喝水、多開窗多通風,少喝酒、少看電視、少上網、少吃垃圾食品等健康的生活習慣,養成了用節能燈代替白熾燈,不亂丟垃圾,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等“低碳生活”習慣,崇尚健康和節約。
事實證明,煤礦不僅能走上“低碳”環保之路,而且步伐很快、很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