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幸生
山西地界的塵土是有名的,這座古建筑同山西其他建筑物一樣,歷史落下的灰灰塵土,已經積淀成為建筑本身的一部分了。
出得太原機場,特意問一聲,這太原機場叫什么名字?猶如成都雙流、廣州白云、西安咸陽,這太原機場也定有個名字的。上高速公路,見到全稱:太原武宿機場。俟忙完,去當地走走。第一去處,當是劉胡蘭紀念館。當年小廟猶在,一派灰色滄桑。再去杏花村,但那已屬汾陽。喝酒時分,我問:文水還有什么?終于有了答案:武則天老家在此。“那個地方很小,很少有人去。”明白了,武宿者,武氏宿地也。
山西公路上,大型卡車流水一般。駛上307國道,一個右拐,眼前凸顯一座“無甚規模”的石頭牌坊:則天故里。小街上一個攤販都沒有,煞是清凈。左側,一座小不點的古建筑門樓,臨街兩邊門柱上有一副楹聯,字跡飄逸:女皇故里無雙地,文水南徐第一村。山門上方掛了一塊匾:則天故里園林。門票便宜,15元。
山西地界的塵土是有名的,這座古建筑同山西其他建筑物一樣,歷史落下的灰灰塵土,已經積淀成為建筑本身的一部分了。但這個院落一派潔凈,沒有鼎沸人聲,也沒有人為污染。
迎面一座漢白玉的武則天全身雕像,古代貴婦人裝扮,頭上沒有帝皇冠冕。底座為黑色大理石,上刻已故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題詞:“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宋慶齡的題詞,不多見,在上海,我上學時天天見到的,是懸掛在南京路石門路轉彎處大樓上的大字:少年兒童書店。看到文水題字,想著:也就是宋慶齡給武則天題詞,最合適了。
則天廟位于文水縣城北5公里處的南徐村,西傍呂梁山,東靠文峪河(文水縣名就此而來)。廟宇坐北向南,中軸線上有正殿、樂樓、雕像、山門;兩翼有偏殿、配殿、碑廊等多間殿宇。院內柳樹成陰,綠草茵茵。女服務員解說:這故里從唐代起就造在這里,是原址。這番詮釋讓人肅起敬意,然院落很小了,且也就是中軸線上的幾間屋子“開門”。雕像后面是樂樓,也就是戲臺子,下方中間走人。建設者故意將中間過道蓋得很低,通過者都得低下頭來,意在“不得仰視”。最后面是正殿,上方匾額為“則天圣母廟”。神龕中的武則天,面目豐腴,身披彩霞般的服飾,也并不顯得威嚴。兩旁是仕女,與晉祠天下聞名的雕像相比,此處的毫不遜色。四周墻上畫有武則天身世的水彩畫。神龕門楣有一條似龍非龍的動物,從未見過,便詢問,答曰:鳳頭龍身,名字叫“走龍”。
兩邊走廊堆放一些“原物”,有模模糊糊的石碑,也有散落的建筑殘件,給人并不經意的感覺。用今天眼光看,這處院落,大抵還沒有當代富豪、某位貴人的獨棟別墅大。出于習慣,想買本“地理讀本”,可這院落里連個柜臺都沒有。跟山西喬家大院等處“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滾滾凡塵相比,此地是相當相當地冷清了。
事后,向山西文聯的朋友要了幾本相關書籍,得知:唐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詔令州縣在歷代帝王肇跡之處修葺廟宇,文水縣在武周皇帝武則天的故鄉建廟塑像,尊為“則天圣母”廟,金代重修。宋后到明清,對武則天謾罵最甚,官方即把她的祀廟改名以示貶意;清朝初年,被降格為“水母廟”。到宣統元年,恢復原有名稱。
1985年,山西省對其重新修繕,根據文水籍的老一輩革命家、史學家張稼夫提議,在山門前塑武則天雕像一座,雕像高8.5米,坐落在一個9.9×9.9米的臺基上。1988年建成。曾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的張稼夫寫有碑文,現刻在碑座后面,內有“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將盛唐一代王朝治理為世界強國,她的歷史地位應肯定。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實事求是,去偽存真,當為正名”的詞句。
問朋友,當下某些旅游地贗品泛濫,假冒偽劣到不擇手段的地步,票價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而文水真跡,本應與附近的太古、平遙等晉商景點聯動,獲得些許經濟效益,可為何這般“人煙稀少”?回答說:武則天是女皇帝,江青以武則天為榜樣,也想當女皇帝,結果被全國人民打倒,這哪個人還愿意到江青學習的榜樣這里來旅游?
這反問句的內涵實在太大,于是,我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