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夏 光

□□2009年12月15日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自主研制的中國首顆科普公益微小衛星希望-1,與遙感衛星-8一起由長征-4C火箭成功發射。
在希望-1衛星上承載了諸多“希望”。
第一個希望來自希望-1衛星的用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將開展一系列希望-1衛星應用體驗活動,激發青少年熱愛航天、探索太空的熱情,架起廣大青少年熱愛科學、提高科學素養的橋梁。
第二個希望來自中國乃至全球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中國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終于可以利用自己國家研制的希望-1衛星的空間電臺[呼號為BJ1SA,甚高頻(VHF)接收頻率為145MHz,特高頻(UHF)發射頻率為435MHz]進行通聯了。
第三個希望來自希望-1衛星搭載實驗方案“天圓地方”的設計者劉重華,參與搭載方案征集活動的100多名中小學生,眾多的青少年,以及顆粒介質物理學的研究者。青少年可以利用希望-1衛星參與航天、體驗航天。顆粒介質物理學的研究者可以通過希望-1衛星了解五種顏色顆粒在微重力環境中怎么變化。
第四個希望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希望-1衛星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出資研制的國內首顆科普公益衛星,代表了其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新的里程碑。
第五個希望來自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衛星,股票號:600118),以及其所屬全資子公司、也是希望-1衛星的總體承制單位——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希望-1衛星的成功發射是對中國衛星“受授于民、道濟天下”文化理念的深刻詮釋。希望-1衛星還是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新平臺CAST100的首發星,而CAST100衛星平臺是其發展后續應用型微小衛星的“希望”,將會有更多

五種顏色顆粒在太空中的狀態(圖片由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提供)
12:18,山西省朔州市的BT3WX特設電臺首次接收到在朔州上空經過的希望-1衛星發出的信標。

電臺接收到的衛星發出的信標(圖片由山西朔州BT3WX特設電臺提供)

CMOS相機拍攝到的第一張地球全景圖
20:51,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利用希望-1衛星無線電通信轉發器首次進行通聯。
21:00左右,希望-1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曉敏與7名中小學生在山西朔州BT3WX特設電臺與中國南寧、三亞、香港、澳門等地,以及泰國、日本等國家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利用希望-1衛星進行了通聯,對話總時間為15min。
2009年12月16日10:13,希望-1衛星用于太空攝影的CMOS相機拍攝到第一張地球全景圖像,地面在10:24接收到圖像數據。
希望-1衛星的“希望”之旅在繼續……衛星平臺是其發展后續應用型微小衛星的“希望”星飛向太空,為中國的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
希望-1衛星的“希望”之旅2009年12月15日10:31,希望-1衛星發射。10:52,希望-1衛星與火箭分離。
10:52,希望-1衛星無線電通信轉發器信標機開啟,信標首次由中國境內三亞地球站成功接收。
12:13,希望-1衛星“天圓地方”模型裝置中的CMOS相機拍攝到第一張五種顏色顆粒圖像,地面在12:27接收到圖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