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群
(廣西省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廣西梧州 543002)
化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靜脈注射則是化療最常用的用藥路徑。由于化療藥物本身的化學性、酸堿性及高濃度等對血管的刺激與損傷,造成局部疼痛及淺表靜脈發黑變硬的發生率達100%[1]。為了從多方渠道堵住靜脈炎,減輕患者痛苦,使治療順利進行,我院腫瘤科于2002年1月起在本市率先引進PICC置管(即經外周靜脈穿刺至中心靜脈置管)技術并大規模地推廣應用,取得了極為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針對無條件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頸外靜脈留置針的方法給藥。對于上腔靜脈綜合征等必須通過下肢輸液的患者,開辟了下肢深靜脈置管路徑(即經下肢外周靜脈穿刺至深靜脈置管)。這一系列創新技術使大批腫瘤患者得到了實惠,現報道如下。
選擇腫瘤患者1923例,其中男1309例,女614例;年齡13~90歲,平均55.9歲;肺癌453例,鼻咽癌415例,腸癌396例,乳腺癌217例,淋巴瘤143例,其它腫瘤299例。
(1)PICC組1780例。采用德國貝朗公司70cm的PICC單腔導管,選擇貴要靜脈等作為穿刺點,置入導管至上腔靜脈,經X線拍片證實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后輸液。(2)下肢深靜脈組23例。選用導管同PICC組,選擇小腿內側等作為穿刺點,置入導管至大隱靜脈末段或股靜脈,經X線拍片證實導管尖端位置正確后輸液。(3)頸外靜脈組60例。采用蘇州碧迪醫療器械有限公司18~22G的BD留置針,選擇頸外靜脈穿刺置管輸液。(4)四肢靜脈組60例。選用的BD留置針同頸外靜脈組,選擇四肢靜脈穿刺置管輸液。
(1)紅腫型:沿靜脈走行皮膚紅腫、疼痛、觸痛。(2)硬結型:沿給藥靜脈局部疼痛、觸痛、靜脈變硬,觸之有條索狀感。(3)壞死型:沿血管周圍有較大范圍腫脹形成瘀斑至皮肌層。(4)閉鎖型:靜脈不通,逐步形成機化。
4組化療靜脈炎發生率比較(表1)。
《PICC在預防化療靜脈炎中的護理研究》、《經下肢外周靜脈穿刺至深靜脈置管的應用研究》于2006年獲得了市級科研立項并通過了科研成果鑒定,其中《PICC在預防化療靜脈炎中的護理研究》研究水平達區內先進,《經下肢外周靜脈穿刺至深靜脈置管的應用研究》部分研究水平達國內先進,整體研究水平達區內領先,獲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填補了院內護理科研的空白。

表1 4組化療靜脈炎發生率比較[例(%)]
所撰寫的《經下肢外周靜脈穿刺至股靜脈置管化療的研究》、《影響PICC置管成功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PICC導管移位的原因分析與護理探討》等30多篇論文發表在《右江醫學》、《中國實用護理雜志》等省級以上醫學期刊,其中2篇發表在護理專業核心期刊,成為本院護理文化中的亮點。
目前,PICC置管技術應用病例已達3000多例。嫻熟的置管技術除在腫瘤科推廣應用外,還先后帶動了內科、外科等科室開展此項技術,也吸引了河池大化縣人民醫院的護理骨干到本院進修學習,擴大了醫院的知名度,提升了醫院的實力。
強烈的職業責任感、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本服務理念、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驅使他們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在工作中刻苦鉆研業務,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盲點”上尋求突破,這良好的思想素質是取得成果的基礎。
開展護理科研,離不開管理者的支持。工作順利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是否支持。為了邁開科研的步伐,護理部成立了科研管理小組,醫院也制訂了激勵制度,對通過成果鑒定及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者進行重獎,調動了護理人員開展科研的積極性。
為了規范科研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先由醫護人員共同對患者或家屬進行溝通,說明科研工作的目的、意義、方法等,待其知情同意后簽名,再由主管醫生下達醫囑,共同防治并發癥。為了取得配合,將參與研究的患者列入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讓患者主動參與研究過程,這種護患雙方的互動方式使各種措施得以很好的落實。
[1]符黎虹,陳麗琴,鄒艷.PICC和CVC置管在腫瘤患者化療的對比觀察與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4,20(16):1616.
[2]王麗娟,商雪輝.影響肺癌患者使用中心靜脈化療因素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中旬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