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霞 艾 昕 霍小菊 王樹彬
(華北煤炭醫學院附屬醫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婦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化療是治療乳腺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之一[1]。惡心嘔吐反應是患者對化療最常擔憂和恐懼的不良反應。大量臨床資料表明,盡管在化療過程中使用不斷更新的止吐藥,仍有 60%的化療患者出現惡心嘔吐[1]。2008年 10月 ~2009年 5月,我們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旨在探討對乳腺癌患者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癥狀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64例乳腺癌患者年齡 32~76歲,平均 46.4歲。文化程度:小學 18例,初中 18例,中專 12例,高中 8例,大專以上 8例。將 64例患者隨機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每組各 3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化療方案、治療方法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與護理。健康教育組采用常規治療與護理并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家屬按以下方法及內容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
1.2.1 化療前健康教育。①作好護理評估: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時主動熱情地向其介紹醫院環境、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及醫院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相信其任何不適均會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增強患者信任度,減輕其孤立感。②心理支持:向患者詳細介紹化療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樹立患者最終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是心理支持的重要內容。③化療知識指導:為化療患者制定了《標準護理計劃》和《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由責任護士按護理程序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進行計劃、實施、評價。并由責任護士去執行健康教育。采用集體講授與一對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患者結合自身病情提問,由責任護士負責解答問題。
1.2.2 化療中健康教育。①創造良好的周圍環境:為患者營造舒適、輕松的環境,保持病室內整潔安靜,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化療時可播放一些患者喜歡的舒緩的音樂。在患者感到惡心時,指導其通過鼻部做比正常呼吸頻率慢的呼吸 2分鐘,可緩解惡心嘔吐的發生。當患者出現嘔吐時,給予安慰,協助患者坐起,嘔吐后幫助患者用溫開水漱口,及時清理嘔吐物。②飲食指導:化療前 2小時內避免進食,輸注化療藥物期間勿進食油膩、辛辣、油炸食物,避免同時攝食冷熱食物,切忌飽食。另外可將化療時間安排在飯前進行。③晚間化療:治療時間可選擇在晚 6時,因在晚間嘔吐中樞處于低興奮狀態,對外界反應減弱,此時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程度明顯減輕。④松弛療法:指導患者進行漸進性松弛療法[2],在開始化療后 2小時進行,從手部開始按照上肢、肩、頭部、頸、胸、腹、臀、下肢一直到雙腳的順序對各組肌肉進行先收縮后放松的練習,最后達到全身放松,每次約30分鐘。⑤社會支持:家屬是患者的最主要看護者和社會支持來源,利用家庭、親屬、同事和朋友等比較密切的關系給予患者精神方面的支持,有助于減輕或緩解其情緒或精神上的壓力。
1.2.3 化療后健康教育。①舒適護理:化療后囑患者靜臥 30分鐘,并做深呼吸或聽舒緩的音樂以改善精神狀態,增加舒適度,減輕緊張、焦慮,從而調節其呼吸、循環、內分泌系統的生理功能,減輕惡心嘔吐的發生。②化療后觀察:通常化療結束后惡心嘔吐癥狀會隨之消失,但也有個別患者惡心嘔吐會延遲發生在化療后 24小時,甚至 2~5天內,因此護士此時仍應關心患者的情緒反應,評估其是否會發生延遲期惡心嘔吐,以便及時采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的痛苦。
1.3 惡心嘔吐分級標準 采用 WHO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3]:① 0度:無惡心嘔吐;②Ⅰ度:惡心;③Ⅱ度:暫時性嘔吐;④Ⅲ度:嘔吐,需治療;⑤Ⅳ度:難以控制的嘔吐。根據惡心、嘔吐控制程度分為完全控制(CR)、部分控制(PR)、輕微控制(MR)、未控制(F),以 CR+PR為總有效控制。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用 SPSS12.0軟件進行 χ2檢驗,以P<0.05水平為差異有顯著性。
兩組患者化療后惡心嘔吐控制情況比較,見表 1。

表1 兩組化療后惡心嘔吐控制情況比較(例,%)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降低或消除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傷殘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經實驗表明,實施健康教育的患者其惡心嘔吐反應總有效控制率為 90.62%與 對照組 28.12%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χ2=25.24,P<0.01),表明實施健康教育不僅減輕了乳腺癌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癥狀,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對促進乳腺癌癥患者的康復起到了積極作用。
[1]朱玉琦.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14(4):163
[2]袁耿清.醫用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163
[3]張惠蘭,陳榮秀.腫瘤護理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