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海燕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江蘇 揚州 225001)
舒適護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這種身心舒適狀態是現代醫療護理模式中患者的需要,更是行腰椎穿刺術患兒的需要。根據這一護理模式,筆者所在科從 2003年 9月 ~2009年 12月把舒適護理運用于腰椎穿刺術患兒的護理中,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50例兒內科行腰椎穿刺術的患兒。男180例,女 70例;年齡 3~14歲,平均 6.6歲。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125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等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術前兩組患兒均接受常規檢查和術前宣教。術中患兒取側臥位,屈膝屈髖,穿刺術時間為 10~20min。觀察組的患兒在整個過程通過心理、生理、體位擺放及音樂輔助性治療等舒適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2.1 術前舒適護理 術前訪視可緩解患兒恐懼程度,使患兒處于一個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狀態[2]。護士的態度要做到和藹可親、耐心細心。特別是初次檢查者,易產生恐懼心理。護士到病房應禮貌而得體地與患兒打招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仔細講解腰椎穿刺術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助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放松緊張情緒。與患兒交流時專心,回答詢問時認真耐心,使其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能夠積極配合檢查。給予適合其年齡的玩具或漫畫,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穩定情緒,避免哭鬧、躁動對檢查造成不良的影響。由于腰椎穿刺術要對患兒進行局部麻醉,局部用藥時,黏膜刺激較大,還有出血的可能。患兒感覺不舒適而難以接受,操作前可讓患者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放松訓練和深呼吸訓練,可緩解檢查中可能出現的疼痛和緊張反應。
2.2 術中舒適護理 創造舒適的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地面清潔干燥。調節好室內的溫度(22~24℃),室內光線柔和。舒適的環境有利于患兒的角色適應,增強患兒的自信心。減少噪音的刺激,正常人晝夜暴露在聲強不能超過 45dB較為適應,當噪音超過 60dB環境產生的干擾就會使人煩躁不安[3]。播放患者喜愛并節奏舒緩動聽的音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尊重患兒的隱私權利,做好防護措施,必要時屏風遮擋。安排患兒取舒適的側臥位,屈膝屈髖,取 L4或 L5棘突間隙為穿刺點。保持床位的清潔平整,軟硬適度。根據天氣情況備毛毯或熱水袋加以保暖。囑患兒在檢查過程中放松勿大聲咳嗽,不憋氣,配合檢查順利完成,縮短時間,避免時間過長引起不適。備好急救藥品及物品,注意觀察患兒的呼吸、意識、脈搏、面色、表情等情況,一旦發生異常立即停止檢查,遵醫囑采取相應的措施。
2.3 術后舒適護理 檢查結束后,及時用溫水擦凈患兒身上的消毒劑和血跡,為患者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注意詢問患兒有何不適,囑患兒去枕平臥 30min。最新研究表明,腰穿后臥床時間長短(0.5~4h)對頭痛的發生率無顯著影響[4],僅需平臥30min,沒必要臥床4~6h。這樣也大大減輕了患兒的不舒適感。
對照組和觀察組術中恐懼、緊張、焦慮情緒比術前均有降低(P<0.05),見表 1。且兩組間術中恐懼、緊張、焦慮情緒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舒適護理的運用有利于患兒的安全,減輕或消除穿刺術的各種不良刺激,調整患兒心態,提高痛閾,達到鎮痛、鎮靜作用。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中心理情況比較(例,%)
舒適護理是新醫學模式的產物,筆者根據舒適護理模式理論及相關因素,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腰椎穿刺術中可使患兒感受到舒適和關懷,實施舒適護理可降低患兒的緊張焦慮程度,主動配合。患兒在接受治療時充滿信心、得到心理滿足和安全感,為檢查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條件,有利于診療及護理的及時實施,從而真正體現了以患兒為中心的宗旨。
[1]楊黎星.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4):4
[2]應燕萍,黃惠橋,姜庭艷,等.術前訪視對開胸患者身心干預的效果觀察[J].南方護理學報,2003,10(4):70
[3]魏金平,張 力.ICU噪音污染及對策的研究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05,1(5):32
[4]金笑平,黃米武,陳秋月,等.臥床時間對腰椎穿刺術后頭痛的影響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6,12(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