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大

我最近得到一個機會,在歐洲探索一些有名的古代傳奇背后的真實。我是一支名為“傳奇偵探”的電視節目的調查小組的成員,這個節目在2005年12月由歐洲探索頻道大力宣傳過。
我對近期播出的一部傳奇尤為感興趣:世界上最著名的吸血鬼德拉庫拉伯爵。這類故事是布拉姆·斯托克的經典恐怖小說的永恒主題,于1897年首印后再版不斷,使得今天的羅馬尼亞北部的特蘭西瓦尼亞成為旅游勝地。
虛構的伯爵傳說的粉絲們于是相信在濃霧包圍的山地中,會找到他們心目中最偉大的吸血鬼的蛛絲馬跡:這位特蘭西瓦尼亞貴族離開了他遙遠的故鄉,將邪惡散播開來。
對于真相信這個傳說的人來說,斯托克的小說和歷史事實之間的界限被模糊了,就如所有有名的傳說那樣。許多人相信這位不死的伯爵是基于一個真實的人物的:一位中世紀的羅馬尼亞公爵威拉德三世,又名“穿刺者威拉德”及“威拉德·古拉”。
這位有名的民族英雄真的是傳說的原型嗎?這是我們在特蘭西瓦尼亞逗留期間所要探索的第一個問題(我是指我們的電視節目探索,這一問題和其他一些問題已經由一些研究者諸如拉杜·R.弗洛雷斯庫及雷蒙德·T.麥克納利等所進行的歷史研究進行了探索及解答)。
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庫拉無疑是第一部吸血鬼故事。它是哥德式恐怖小說寫作上的一個高潮,這類恐怖小說的鼻祖作于近80年前,名“吸血鬼”,作者為約翰·波里德里。之后陸續有類似小說出版,諸如《吸血族瓦涅爵士》(1847),在雜志上以《理發師陶德》為名連載了兩年多;以及約瑟夫·謝里登·樂·伐駑的《卡米拉》(1871),一部以女同性戀吸血鬼為主題的恐怖小說。
德拉庫拉不同。在斯托克筆下,吸血鬼變得無所不能,它是魔鬼的化身,它的永生來源于血、性和死亡。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盡管這部小說于1893年在英國首印,羅馬尼亞最著名的虛構人物德拉庫拉伯爵直到1992年才為人知。那時,隨著原羅馬尼亞政府的垮臺,布拉姆·斯托克的經典小說終于被翻譯成羅馬尼亞文并出版。
但問題仍然存在,穿刺者威拉德是不是斯托克筆下的伯爵的原型?
目前已知的是,穿刺者威德拉來源于15世紀晚期16世紀早期的一個系列恐怖故事。這些故事描述了一個被僵尸圍繞的瘋狂君主,此人吸食敵人的鮮血。很有可能斯托克受這一邪惡角色影響,并將其命名為“德拉庫拉”,因為他認為這一名字意味著“惡魔之子”,從而創造了他自己的吸血鬼。事實上,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龍之子”,這是因為威拉德的父親曾經加入過一個名為“龍騎士團”的騎士組織。龍在羅馬尼亞語中被寫作“Dracul”,因此“Dracula”從字面上講就是“龍之子”的意思。
然而對許多羅馬尼亞人而言,威拉德是一位民族英雄,救世主。他們不承認由威拉德的敵人所傳播的有關那個精神分裂的暴君的傳說。他們尊崇他為傳奇君主,就如英格蘭的亞瑟王那樣,他也總有一天會回歸而拯救他的國家。
這是為什么呢?看看由德國人(或者撒克遜人)修建的小城Sigihisoara就知道了。這些人遷入特蘭西瓦尼亞成為機械師。他們占據了這一地區,甚至都不允許羅馬尼亞人入城——如果羅馬尼亞人沒有繳納入城費的話。威拉德對此極為憎恨,他站在羅馬尼亞人一邊。在他的一生中,他還勇敢地與土耳其人作戰,而土耳其人當時已經控制了歐洲的一部分,將恐怖在基督教王國中散布開來。
然而,威拉德輸掉了他的戰斗,被土耳其人打敗,真所謂敗者為寇,勝者為王。現在仍保留有一些小冊子,這些小冊子是由德國人在他死后不久刊印的,其中將威拉德的功業扭曲成沾滿血腥的故事,他本人也被刻畫成惡魔。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促成了19世紀最著名的恐怖小說之一的男人的名字,同時也是15世紀最初刊印的一些恐怖小說中的人物名。這也體現出宣傳的威力:在短暫的時間里,他曾是歐洲的英雄;此后,在他死后,他的敵人損壞了他的威望。
在羅馬尼亞當權者齊奧塞斯庫執政期間,威拉德·德拉庫拉被重新尊為英雄。他們將他塑造成民族圣像,是他統一并保衛了羅馬尼亞,擊潰了帝國主義的土耳其人和資本主義的德國機械師。
他的殘忍手段要么是由敵人宣傳的,要么被當作天生惡魔。事實上,齊奧塞斯庫非常欣賞威拉德,據傳他甚至這樣說:“威拉德和我一樣都是500年一見的人物。”
毫無疑問,穿刺者威拉德僅僅是斯托克小說的一個激發因素,我們感到好奇的是,當地民間傳說是否也為他描寫吸血鬼那些令人難忘的吸血儀式提供了靈感。
事實上,吸血鬼故事在羅馬尼亞十分古老,然而,他們將吸血鬼稱為“嗜血毒物”。他們看起來像鬼,是種不死的靈魂,他們通常是家族中最近被埋葬的死者,他們返回人間以親屬為獵物,吸食親屬的生命之源,有時是趁獵物熟睡時。為了家族的安寧并平息亡靈,有時需要進行一些宗教儀式。
這些儀式是非常秘密的,我非常驚訝它們至今仍在。2004年1月,一場這樣的儀式被公開并引發丑聞。
2003年,佩特雷·托馬因事故死于勒什蒂一個村莊的野外后,他的親屬聲稱一個孩子的發病與托馬有關,因為一些鄰居聲稱他們看到過死去的托馬在家中院子里散步。需要做點什么來消除這一切。
當地6名男子自愿實施古代羅馬尼亞的宗教儀式祛除嗜血毒物。就在午夜來臨之際,他們潛入了位于村莊邊緣的墓地,聚集在托馬墓前。
木樁釘入惡魔的心臟,6名男子將托馬挖出來,用長叉切開他的胸腔,將木樁釘入他身體的其余部分,并撒上大蒜。他們焚燒了心臟,將余燼投入水中,把這種水分給那個生病的孩子喝。
這一儀式看起來起了作用。那個生病的女孩逐漸好了起來,因此這種儀式一定是有效的,至少許多村民是這樣想的。
當地警察看上去缺乏同情心。當托馬的女兒抗議后,他們逮捕了那些男子并以非法挖掘尸體起訴他們。這6人被判入獄6個月,但他們并沒有服刑。
但真正讓我感到驚訝的是為什么托馬的女兒感到憤怒。并不是因為那些男子褻瀆了本應受到尊重的尸體,而是因為她沒有被邀請參加那個儀式!
“這些是非常古老的儀式。”在審判中擔任咨詢專家的人類學家米哈伊告訴我,“他們是在與死者交流,使得死者安息。媒體和報紙過分宣傳了暴力的一面,但這些人已經這樣做了許多許多世紀了,而且在過去,政府當局都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些信仰與德拉庫拉的粉絲們的信仰完全不同,對他們而言,只有對吸血鬼的不朽的幻想。但對羅馬尼亞人而言,這些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就如宗教信仰一樣強烈。這是否意味著要在某種程度上保留將尸體掘出并挖出其心臟的儀式呢?我不能確定。
最后,我們的調查發現,羅馬尼亞是一個擁有深厚傳統的國度。我們研究了威拉德·德拉庫拉這個人物,發現布拉姆·斯托克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吸血鬼形象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采用了德拉庫拉這一名字。此外還有一些神奇的巧合,比如使用木樁,威拉德的喝血,以及他針對土耳其的勝利,這些都說明斯托克知道一些真實的德拉庫拉的生平,但不會比今天旅游手冊上給出的信息更多。
今天,只要旅游者們愿意去羅馬尼亞,電影制造商們愿意拍攝吸血鬼電影,真實的和虛構的德拉庫拉之間的矛盾就會延續,而對于許多羅馬尼亞人而言,這并不是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