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菊芬(隆昌縣疾病控制中心,四川隆昌642150)
綜合療法治療尖銳濕疣68例療效觀察
袁菊芬
(隆昌縣疾病控制中心,四川隆昌642150)
尖銳濕疣/中西醫結合療法;微波;5-氟脲嘧啶;萆薢滲濕湯/治療應用
尖銳濕疣(CA)為一種發生于皮膚黏膜交界處軟性贅生物,常見于男女外陰及肛門周圍,俗名瘙瘊[1]。隆昌縣疾病控制中心皮膚科門診于1998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中西醫綜合治療尖銳濕疣68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88例均為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8例,男28例,女40例;年齡14~60歲,平均28.7歲;病程2周~1年。皮損多在外生殖器,合并肛周5例,合并宮頸疣4例。對照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齡16~50歲,平均26歲;病程15 d~6個月。皮損分布除外陰外合并陰道宮頸2例。所有患者經PCR或3%冰醋發白試驗(+)確診。
2.1 治療組局部常規消毒2%利多卡因,5-氟脲嘧啶混合液局麻后,用微波針狀輻射器接觸濕疣表面或疣蒂根部至濕疣變蒼白或脫落。術后創面每日高錳鉀液坐浴涂維生素AD至愈,并口服泛昔洛韋300mg,2次/d,共用2周;創面水腫消退后,隔日疣體基底部及周圍注射干擾素300萬u共3周。中藥治療:萆薢滲濕湯加減[1]:黃柏30 g,蒼術12 g,牛膝12 g,薏苡仁30 g,板藍根30 g,大青葉30 g,蚤休12 g,香附12 g,甘草3 g,牡丹皮12 g,敗醬草30 g。水煎服,每日1劑,共15劑。
2.2 對照組局部常規消毒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微波針狀輻射器接觸濕疣表面或疣蒂根部至蒼白或脫落,術后口服泛昔洛韋300 mg,2次/d,共服2周。創面處理同治療組。兩組均于術后10 d及1,2,3,4,5,6月時定期復診。
3.1 療效標準完成治療后6個月,治療病變部位及其周圍無疣體出現為痊愈;治療后無再接觸史,6個月內原發疣體及周圍出現新疣體為復發[3]。
3.2 結果
3.2.1 兩組療效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例(%)
3.2.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例
尖銳濕疣復發有局部和全身兩方面原因,局部一為皮損清除不徹底,二為亞臨床感染未能發現和處理;全身則多為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為此局麻藥中混合5-氟脲嘧啶以殺傷微波未觸及的乳頭瘤病毒;干擾素局部注射既與細胞表面的特異性膜受體結合后,引起細胞內一系列復雜的變化,誘導產生某些酶,從而抑制細胞內病毒的復制,抑制細胞增生,又能在吸收后調節全身免疫活性提高細胞免疫功能[4]。中醫認為尖銳濕疣是交媾不潔,濕熱毒邪蘊結皮膚黏膜而生。萆薢滲濕湯加減,能清熱除濕,解毒化瘀可助機體消除局部病毒的亞臨床感染,使痊愈率升高,復發率降低,臨床療效顯著。
[1]顧伯華.實用中醫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416.
[2]邵長庚,曹寧校.男性接觸和性傳播疾病[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38(5):200.
[3]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2.
[4]晉紅中,王家璧,劉躍華,等.干擾素治療尖銳濕疣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9,13(9):281.
R275.9
B
1007-4813(2010)05-0749-01
2010-03-30)
袁菊芬(1962-),女,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外科、皮膚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