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景德鎮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江西景德鎮333000)
現代社會晚婚、晚育、婚外懷孕的年青人逐漸增多,采用人工終止妊娠術終止妊娠的女性越來越多,隨著人工流產術的廣泛開展,人們不僅關心近期并發癥的發病情況,對遠期并發癥及對再次妊娠分娩有無影響等問題也十分關注。
選擇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景德鎮市婦幼保健院行人工流產術追蹤再次妊娠并準備分娩產婦200例(人工流產組),年齡20~29歲。追蹤時間為末次人工流產至下次妊娠分娩時間,間隔11個月~3年。其中人流次數1次者170例,占85.0%,2~3次人流者30例,占15.0%。選擇同期在本院進行產科檢查直至分娩、無人工流產史的第1次妊娠者200例(對照組),年齡20~29歲。2組均無分娩史及自然流產史。均排除內、外科疾病。
對2組產婦作定期隨訪,直到妊娠。觀察2組產婦妊娠期先兆流產、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病、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殘留、胎膜早破、胎兒窘迫的發生情況。比較2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發癥的發生率。
2組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產婦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病、過期妊娠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人工流產組產前出血,包括先兆流產、前置胎盤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2組產婦妊娠病理發生率比較
2組產婦胎膜早破、胎兒窘迫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人工流產組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殘留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2組產婦分娩期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人工流產術是一項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目前多采用負壓吸引術,適應妊娠6~10周內而無禁忌證者[1]。人工流產術的并發癥有人工流產綜合反應、吸宮不全、生殖系統感染、子宮穿孔、宮腔粘連、漏吸、術中出血、羊水栓塞等[2],其中人工流產術后繼發生殖系統感染可致子宮內膜炎,使以后妊娠時蛻膜發育不良,導致流產及發生前置胎盤。而子宮粘連分離后再次妊娠時,因子宮內壁損傷形成瘢痕,使內膜面積減少,導致胎盤血供不足,刺激胎盤面積增大延伸到子宮下段,造成前置胎盤。人工流產術對子宮內膜的損傷如涉及到底蛻膜基底層,特別是負壓吸引壓力過高者,再次妊娠時,胚胎絨毛可直接植入底蛻膜基底層,易造成胎盤粘連,甚至植入[3]。本組資料顯示,人工流產組產前出血包括先兆流產、前置胎盤的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有人工流產史的產婦,其子宮內膜可能受損或感染,使部分蛻膜發育不良,影響孕卵生長發育,導致流產率及前置胎盤發生率增高。產后出血包括前置胎盤,胎盤粘連、胎盤殘留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說明人工流產在分娩期并發癥中的胎盤因素占重要地位。因此,在行人工流產術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子宮內膜。施術者不要認為人工流產手術是1個小手術,要認真對待每臺手術,按照操作常規來執行,注意手術技巧,盡量將子宮位置糾正為水平位,負壓應當控制在53.33~66.67 kPa。手術鎮痛麻醉以及合理應用新的手術器械微管和雙腔減壓管均有利于減少手術并發癥。有報道,胎盤異常多見于經產婦,胎次愈多發生子宮內膜炎的機會愈多,胎盤粘連、胎盤殘留的機會愈多[4]。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后產次減少,但人工流產術明顯增加,胎盤異常的并發癥并未因產次減少而降低,說明目前還應加大宣傳和落實避孕措施,逐步降低人工流產率。同時醫療技術部門要不斷地提高施術者的理論和技術水平,以減少人流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并對受術者加強術后保健知識教育,對有人工流產史的產婦應加強產程監護,保證母嬰安全。
[1] 崔世紅.婦產科學[M].2版.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9:306-307.
[2] 蘇應寬,莊留琪,江森.女性節育手術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8:62.
[3] 胡進霞,阿麗萍,席春燕.前置胎盤、胎盤植入、胎盤黏連與人工流產的關系[J].寧夏醫學雜志,2009,31(9):826-827.
[4] 趙艷霞,杜玉開.人工流產現狀及對再妊娠母嬰的影響[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3,20(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