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環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 100083)
循環經濟是“對資源及其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一種生產活動過程”,它遵循“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模式。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對現有產業體系進行調整,即按照循環經濟內在循環模式進行產業生態轉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污染,保護資源與環境。
由于產業生態化要求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3R)為社會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它的本質是按照生態學的“共生”原理,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組成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復雜產業鏈,形成企業之間和各個產業之間的物質、能源的輸入輸出,從而形成和諧的“閉路再循環網絡”,達到整個產業系統的物質和能量的綜合平衡,實現產業價值鏈全過程的生態化。因此,產業生態化建設需要從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社會整體三個層次來進行。
企業內部生態化是指在企業內部建立“生態循環”生產體系,在產品創新、生產制造、技術保證等方面構建起“綠色通道”,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物排放,延伸企業“生態價值鏈”(見圖1)。
企業內部生態化建設的第一步是產品的生態設計,具體包括產品功能設計、材料選擇、包裝設計及制造工藝設計等。1.產品盡可能采用標準設計,使產品便捷地升級換代,不必整機報廢,在生命周期結束后也易于拆卸和再利用;2.產品包裝設計在保證產品安全,便于攜帶和幫助促銷的前提下,盡可能簡潔,在可能的情況下,將產品包裝設計為可回收再用或復用,以減少包裝材料耗費;3.產品制造工藝設計在保證產品功能基礎上,盡可能選擇節約產品用料的方案;4.在產品及包裝材料選擇上,盡量使之不產生或少產生對人身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再利用是指產品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材料進行即時回收再利用;產品使用前的回收再利用主要是針對在配送和銷售過程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或用戶在包退期限內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的回收再利用;產品使用中的維修再利用是指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品出現問題,可以通過更換標準零部件或維修再使用;產品使用后的拆解再利用是指零部件的再利用和再制造。

圖1 企業內部生態循環生產模式
循環經濟再循環原則在產品回收上主要體現在材料再循環上,其基本目標是盡可能使回收材料有較高的再利用價值。基于循環經濟的產品廢棄處理是指將回收的廢棄物品進行填埋前處理,目的是使廢棄物更具有自然可降解性、無毒性等,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典型的企業之間生態化建設就是要利用企業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系,形成產業生態工業園區。產業生態工業園區是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組織形態。在產業生態園區內,通過企業之間的互換副產品,進而合理有效地循環利用資源,實現物質閉環和能量多級利用,以達到經濟獲利、環境質量改善和產業發展的目的(見圖2)。

圖2 企業間生態化模式
循環經濟的“3R”原則在企業間生態化系統的各個環節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在企業間生態化系統內,各個企業根據本企業產品性能特點采購高質量的原料,以減少實際耗費原料數量,這體現了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原則;將廢材料通過原料供應系統供應給其他有需求的企業作為原料,將生產出來的副產品直接供應給其他有需求的企業,這體現了循環經濟的再循環原則;將廢棄物輸送至廢物處理中心,經過處理可以被其他企業作為原料回收利用,這體現了循環經濟的再利用原則。
企業間的生態系統是閉路循環的,資源和廢物都實現了合理的利用。但這種閉路循環并不等于整個系統的封閉,企業間生態化系統是開放的,系統內的各個企業間實現著資源合理利用的同時,與外界的企業也實現著資源的循環利用。這樣可以吸附更多的企業進入這一系統,延伸產業生態鏈,實現產業增值。
社會整體層面上的生態化系統構建主要是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日本稱之為社會靜脈產業)。綠色消費與資源回收必須與綠色生產銜接,只有這樣才能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形成“自然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環路。在綠色消費中,商品以貼有政府認可的環境標志形式出售,表明該產品從生產到使用和回收的整個過程符合保護環境要求,不僅對人體健康無害,而且對環境無害或危害較小。資源回收利用是生產企業對用戶消費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循環利用。

圖3 社會整體生態化模式
如圖3所示,在社會整體生態化的過程中,首先,用戶從企業購買產品,企業從自然資源獲取原材料。在此過程中,用戶需要購買對自己身體無害而且質量高的環保產品,企業也會根據這一需求來購取高質量原料或零部件。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企業和用戶都要走出“拼命生產、拼命消費”的誤區,提倡資源的合理利用,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并在消費過程中,選擇包裝物較少和可循環的物質,購買耐用的高質量的物品。其次,企業把廢舊產品從用戶手中回收,通過進一步處理,獲取可利用的再生產品。按照循環經濟要求,企業在產品設計時就考慮產品的回收利用;用戶在消費時要考慮產品的再利用。通過再利用可以減少垃圾,或防止物品過早成為垃圾。再次,企業把廢舊產品從用戶手中回收,通過進一步處理,獲取可再循環的廢舊材料,進入原材料市場,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綜上所述,通過企業內部生態化、企業間生態化和社會整體生態化,實現產業生態化建設,達到資源循環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這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由之路。
[1]王婧,鮑雁辛.論循環經濟和產業生態化及其內在關系[J].商業時代,2009(4).
[2]吳飛美.基于循環經濟視角的產業集群生態化探析[J].東南學術,2008(6).
[3]朱玉林,何冰妮,李佳.我國產業集群生態化的路徑與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2007(4).
[4]顧巧論,陳秋雙.面向循環經濟的制造業系統模式[J].制造業自動化,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