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褚 平 劉冬霞
產出缺口表示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之間的差額,即實際產出圍繞潛在產出上下波動的程度。它測度了經濟周期性的波動對產出的影響,反映了現有經濟資源的利用程度。當產出缺口為正時,實際產出高于潛在產出,經濟處于擴張階段;反之,經濟處于收縮階段;政府追求的穩定產出的目標是產出缺口為零,即實際產出等于潛在產出。對于潛在產出,經典經濟學中將其定義為:在穩定的價格水平下,給定當時的技術水平,在勞動力實現充分就業時,一個國家充分利用資本和勞動力能實現的最大產出量。
很多國家的央行或政府經濟部門都將產出缺口作為分析預測通脹壓力的重要指標。如果出現正的產出缺口則通脹壓力增大,政府將采取增稅、減少政府開支的收縮性財政政策,央行將采取提高利率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抑制通脹;相反,央行和政府則應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同時,從通貨膨脹對產出的反作用來看,人們相信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利于經濟的成長,那么當通貨膨脹率有所上升的時候,產出缺口就應該達到一個正值,經濟表現出繁榮。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低通脹、高增長一直是政府部門追求的兩大目標,但是兩者之間卻存在著矛盾,需要政府在兩者之間做出取舍,而從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政府在不同時期對兩者的關注程度應當是有所差別的。在經濟繁榮時期,通脹率亦上升,政府應更多的來抑制通脹;反之,在經濟低迷時,通脹率亦處于低水平,此時的政府則應更多地關注于刺激經濟增長。
本文選取中國年度數據進行檢驗,樣本區間為1989~2008年,共20個樣本點。通貨膨脹率選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代替,CPI數據為環比年度數據,以上期為基期,上期數據為100,能夠較好地反映通貨膨脹的變動情況。產出水平用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示,數據來源于國研網統計數據庫。
大量的理論和經驗分析表明,現實的產出沒有一個確定性的時間趨勢,它表現出隨機行走過程,即單位根過程,這時使用消除趨勢法。目前,較多的運用HP濾波法來計算潛在GDP,進而計算出產出缺口,用HP濾波計算潛在GDP如下:
設{Yt}是包含趨勢成分和波動成分的經濟時間序列是其中含有的趨勢成分,是其中包含的波動成分,則1,2,.,T。計算HP濾波就是從{Yt}中將分離出來。一般的,時間序列{Yt}中不可觀測的部分趨勢常被定義為最小化問題的解:
其中,c(L)是延遲算子多項式 c(L)=(L-1-1)-(1-L)。
GDP的波動要素{Ytc}序列實際上在0上下波動,稱為GDP缺口序列,它是一個絕對量的產出缺口。它的值即為真實GDP與潛在GDP之差。圖2即為真實GDP與潛在GDP之差,也就是產出缺口,它在0上下波動。圖中最大的向下趨勢在1997年以后,1998年的實際產出低于潛在產出,即產出缺口由正值轉為負值。反映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這種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得到延續,一直到2003年產出缺口才有所上升。2007年以后出現了較大的正的產出缺口。圖3反映的是1989~2008年通貨膨脹率的走勢,通貨膨脹率以CPI指數來代替。(圖2、圖3)
圖1
圖2
(一)產出缺口和通貨膨脹在方向上的一致性。與產出缺口的圖形比較可以看出,通貨膨脹和產出缺口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兩者雖在波動程度上有差異,但是走勢方向基本一致。1997~2002年我國經濟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降低,實際上出現了通貨緊縮的壓力,從圖形中可以看出1998~2000年CPI指數低于100,遠遠低于1994年的水平,與此同時,產出缺口也有一個下降,呈現了負的產出缺口。從2002年以后,通貨膨脹率伴隨經濟回暖而上升,產出缺口也逐漸從負值走向正值。
以上的對比說明了這樣的結論:若實際產出大于潛在產出,即產出缺口為正值,則經濟中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的壓力,政策制定者則需要采取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防止經濟的過熱;反之,如果產出缺口為負值,經濟增長放緩,則意味著通貨膨脹壓力減輕,追求經濟的繁榮成為政策導向,政策制定者應當采取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拉動需求,防止有效需求不足帶來的通貨緊縮,以此來刺激經濟的增長。
(二)通貨膨脹對產出缺口反應程度上存在不確定性。從圖中可以看出通貨膨脹和產出缺口的圖形波動程度上有差異,1989~2008年間,在1994年通脹率達到了頂點,但是產出缺口并沒有出現最大限度的上升,而與此同時,在2008年產出缺口達到最大值的時候,通脹率也是遠低于1994年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兩者走勢雖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是影響程度上還是存在不確定因素。
通貨膨脹對產出缺口反應程度的不確定性是探討一國菲利普斯曲線中的通貨膨脹與產出缺口替代關系穩定性的重要內容。它直接影響到央行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進而影響到一國經濟決策的制定。產生不確定的原因在于,在通貨膨脹對產出缺口的調整機制中,存在著影響通貨膨脹對產出缺口做出調整的因素,并且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有可能使得通貨膨脹對產出缺口的反應程度具有不確定性,進而會改變通貨膨脹與產出缺口之間的替代關系,而中央銀行也就無法利用這一替代關系,通過控制產出缺口預測和實現預定的通脹目標。
本文利用HP濾波方法估計我國近年(1989~2008年)的產出缺口狀況,并做出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的折線圖進行比對,發現經濟過快發展是我國近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2007~2008年我國經濟出現了一個過熱的增長態勢,使得宏觀經濟面臨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這也反映在了圖中。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經濟出現了較大的下行壓力,通貨膨脹率也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此后,政府的刺激政策在保證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也使得通貨膨脹有所反彈。這一點也表明了產出缺口和通貨膨脹的正相關關系。
同時我們發現,就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中央銀行還無法利用這層關系準確地調控經濟。因此,政府應當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生產的科技含量,逐步淘汰落后產能,不斷優化總需求的結構。在需求管理方面,提高政府政策透明度來穩定公眾預期,從而避免出現較嚴重的通貨膨脹。
[1]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郭慶旺,賈俊雪.中國潛在產出與產出缺口的估算[J].公共經濟評論,2003.2.
[3]張紅偉,毛前友.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基于中國的經驗證據(1994-2005)[J].天府新論,2008.2.
[4]郭鵬輝,錢爭鳴.潛在產出、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率關系研究 [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9.4.
[5]張勇.論通貨膨脹對產出缺口反應程度的不確定性[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5.
[6]陳華麗.警惕通貨膨脹轉向通貨緊縮——基于產出缺口型菲利普斯曲線的中國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10.
[7]賈德奎.基于產出缺口估計的通貨膨脹壓力測度研究[J].經濟經緯,2009.4.
[8]陳杰.產出缺口與通脹缺口的動態關聯性研究——兼評宏觀經濟調控執行績效[J].當代財經,2008.4.
[9]謝太峰,王子博.論我國近期的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