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舞滄海
去年春節,我和老公帶4歲半的兒子桐桐回了趟老家。
晚上,我媽給桐桐講故事:“小孩聽到咔嘣、咔嘣的聲音,就問狼外婆在吃什么?狼外婆回答,我在吃豌豆呀。而實際上,那是狼外婆在啃媽媽的手指頭……”桐桐饒有興趣地聽著,問了幾個與故事有關的小問題之后,就漸漸進入了夢鄉。
媽媽看了看我,意味深長地說:“這個故事我給纖纖也講過,纖纖當時一聽就哭了,邊哭邊捂我的嘴說:‘不許吃媽媽,不要吃媽媽!”纖纖是我侄女,比桐桐小半歲。
媽媽的話讓我心里打了個激靈。以前我總認為桐桐還小,可事實證明,再小的孩子也應該有個血濃于水的親情觀念。我叫來老公,鄭重地和他說了說,老公一聽也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回家后,為了加強桐桐對親情的認知,再給桐桐講故事,我們就會加個熊爸爸或兔媽媽的角色進去。平時一家三口在一起,話題也常常是誰家的小孩主動幫媽媽洗襪子,誰家的小孩下雨時給爸爸送傘。多乖多懂事啊!
那天晚上,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個8歲的小男孩,父親得了尿毒癥無錢治療,于是擺攤擦皮鞋說是要掙錢救爸爸。小男孩還說,希望自己快快長大,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腎換給爸爸。我連忙叫來老公和桐桐,老公一邊引導桐桐看,一邊給他解說,最后故意抹著眼角長嘆一聲:“唉,要是有個這樣的兒子,就是死也值嘍!”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努力終于見了成效。他開始關心我們的小感冒,心疼我們的勞累。在我們雙休日睡懶覺時,他會把電視的音量調低,連走路都像小貓一樣躡手躡腳。
沒多久,桐桐的生日到了。那天,我問他許的什么愿,他歪著小腦袋鄭重地說:“我許的是爸爸得尿毒癥!”我和老公面面相覷,回過神來,我輕聲問桐桐:“為什么呢?”桐桐囁嚅地說:“因為那樣,我才能跟那個小男孩一樣讓爸爸開心……”
我一把摟住桐桐,眼睛直發澀。我們在做些什么呀?他不過是一個5歲的孩子,我們卻逼著他褪去童真,出演一場場討好賣乖的親情戲。我們決定給桐桐松綁,讓他做回真實的自己。桐桐明顯比以前活潑快樂起來,整天神采飛揚。
最近,他迷上了奶茶。這天,我去給桐桐沖奶茶,不小心被開水燙了,奶茶灑了一地。桐桐聞聲跑來,一臉惶恐地嚷嚷:“媽媽,你的手燙紅了,一定很疼吧?我去打120吧?”
在這一剎那,我忘記了疼痛。這個小小人兒,誰說他不懂愛呢?突然間我大悟:這大半年來,桐桐之所以小大人似的委曲求全,不就是害怕不喜歡他嗎?這不是親情又是什么呢?
當然,桐桐還是那個桐桐,在得知我的手無大礙后又去美滋滋地喝他的奶茶了。但我卻不再憂心忡忡了,因為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孩子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