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黑
出生于1982年的馮思廣,從小家境清貧,最大的理想是當一名飛行員。2001年9月,19歲的馮思廣考入山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在2005年6月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招生時被錄取,兩年后分配到濟南航空兵某師當了一名飛行員,終于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馮思廣的飛行教員是張德山,他非常喜歡這個老實本分的“80后”年輕人,總親切地稱馮思廣為“孩子”。
5月6日,濟南航空兵某師在濟南組織跨晝夜飛行。
按操作要領,馮思廣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坡度盤旋、陡坡下降等一系列飛行動作,3分鐘后,他又駕機由北向南躍出跑道,正當馮思廣準備繼續下面的動作時,一場意外不期而至。飛機升上50米高空時,后艙的張德山感覺發動機聲音漸漸變小,推力也在逐漸減弱,他瞥了一眼儀表盤,發現速度表的指針瞬間猛降,一個不祥的信號頓然躍上腦海:發動機停車了!而此時,飛機時速已達291公里。
“我停車了!”21時29分33秒,張德山向塔臺指揮官做了報告。飛行指揮員、師參謀長沈樹范接報后迅即做出判斷:照此飛行高度和速度,飛機已不具備迫降或再次開車的可能,墜毀已成定局。情況萬分危急!急迫的沈樹范在一秒鐘內連續兩次發出指令:“跳傘!跳傘!”
如果馬上跳傘,馮思廣和張德山完全可以安全逃生,但當他倆向下張望后,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飛機下方不遠處是大片民宅和繁華夜市,此時正人群熙攘,燈火通明,如果立即跳傘,飛機必在居民區內墜毀爆炸!他倆必須在5秒鐘內做出抉擇!
在生死抉擇關頭,他們沒有立即棄機跳傘,而是做著同一個動作:向前猛推駕駛桿!這是飛機不能繼續前沖最關鍵的一舉!在后艙的張德山雖然和馮思廣有一道隔板,但他能感覺到馮思廣也在和他一樣做著同樣的動作,因為他在推桿時感覺很輕松,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自己帶飛的這個“80后”飛行員。
在兩人的努力下,駕駛桿終于被前推了44毫米,飛機也由仰角12.3度變為俯角9.8度。而正是這44毫米的前推,讓朝著居民區仰頭飛著的飛機,完全變為了頭向下而飛行。
按照該型號飛機坐椅彈射程序,后艙先于前艙1.1秒彈射。后艙的張德山先行跳傘成功,而前艙的馮思廣跳傘時,飛機高度已降至32米,俯角也增大到16度,雖然他已從坐椅彈射出來,但還未等降落傘張開,飛機便墜落在距前方居民區230米處爆炸起火,年僅28歲的馮思廣壯烈犧牲。
濟南航空兵某師師長詹仁明感慨地說:“如果兩位飛行員處置時哪怕有1秒鐘的猶豫,飛機必將墜入居民區內,后果不堪設想。但他們在一邊是4000多人生命財產安全,一邊是跳傘逃生最佳時機的生死抉擇關頭,毫不猶豫地將生留給群眾,將死留給了自己,短暫的5秒鐘,他們做出了無愧于人民的英勇抉擇!”
有媒體采訪仍在醫院養傷的張德山:“在5秒鐘短暫的生死抉擇關頭,你有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和家人?”張德山不假思索回答道:“在那樣危急的情況下,哪有時間想這些,心里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4000多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肯定,小馮的選擇一定和我完全一樣。”
(圖/張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