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8日,37歲的男子宅間守手持菜刀,闖入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一間一年級教室,砍傷26名師生,其中8名兒童死亡。案發后,當地教育專員穿著便衣,定期到學校周邊巡邏的做法一直延續至今。
案發當天,日本全社會的反思序幕由此拉開,并總結出了兩大教訓。首先,1999年,京都一名二年級小學生被殺后,文部省曾給各學校下達《安全管理的相關通知》,并沒有得到落實。此外,學校處理危機經驗不足,受傷兒童沒有第一時間被送到醫院救治。
緊接著,池田小學實施了一系列務實的補救措施:給各個教室配備催淚噴霧、鋼叉、透明盾牌;在全校安裝300個攝像頭,確保沒有任何死角;讓教室外墻更透明,外人進入前就能遠遠看到;在學生書包上安裝可用GPS定位的電磁接收器,如發生意外,可按鈕求救。
軟件上的補救也刻不容緩。從2003年開始,池田小學開設了日本第一門安全課,包括交通安全、防范技術、地震防災等6個單元,每周一課,需用一年時間學完。
此外,善后工作也積極展開。大阪教育大學向重傷者家屬賠償1億日元。而對于8名遇難者兒童家屬,日本的教育主管部門文部省賠償了4億日元。這種國家機關未經訴訟就進行賠償的案例,在日本非常罕見。為讓受害者家屬和親歷此事的師生們真正解脫,大阪教育大學成立了學校危機與精神支持中心,盡早對師生進行創傷后心理輔導,以防止創傷后癥候群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