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琴 滿守東 楊光 夏棟 郝春玲
163461 大慶市第二醫院超聲科(史英琴 滿守東 楊光夏棟 郝春玲)
乳腺癌(mammary carcinoma)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已成為威脅婦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隨著乳腺超聲普及和超聲診斷儀儀器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乳腺實性腫塊被超聲首先檢出。本文總結分析了經病理證實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二維聲像圖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旨在進一步提升超聲檢查在乳腺實性腫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1.1 研究對象 本組病例均選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50例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1)術前超聲檢查證實乳腺有明確病變;(2)行乳腺病損切除術或乳腺癌根治術,得到手術和病理證實;(3)超聲圖片和病理切片資料齊全。按此標準篩選,合乎要求的50例乳腺癌患者(共63個腫塊),均為女性,年齡24~69歲,以觸及腫塊、乳房不適感或為乳腺體檢來診,為本研究的對象。對照組48例,年齡21~65歲,超聲顯示腫塊共56個,病理證實為乳腺增生癥26例、纖維腺瘤10例、硬化性腺病4例、泌乳腺瘤3例、導管內乳頭狀瘤5例。
1.2 儀器與方法 儀器PHI50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2MHz。方法:一般選擇儀器預設的乳腺檢查條件,根據病人及病灶的具體情況調整深度、增益、聚焦部位、聲束與血流夾角 60°,以獲取最佳圖像。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雙側乳房及腋窩,采用直接檢查法,以乳頭為中心,按順序進行放射狀、重疊掃查,兩側對比、全面觀察,包括乳頭、乳暈及腋窩,尤其注意乳頭深部及腺體邊緣部位,以免漏診。對于乳房較大者、乳房外側探測較困難者,可取側臥位.發現病灶后進行多切面掃查,仔細觀察。觀察內容包括:(1)病灶數目、分布、位置、大小、縱橫之比、形態、邊緣、內部回聲、后方回聲、與周圍組織關系的情況等。(2)病變的血流豐富程度、血流分布特征、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數。將獲取的資料編號靜態存儲,并存入U盤,以后分析總結。
主要結果見表1~表3。可以看出,乳腺惡性腫塊以下特征多見:邊緣毛刺、內部回聲不均、后方回聲衰減、縱橫比大于1、CDFI血流豐富。乳腺外上象限惡性腫塊的數目居多,各組年齡均有發病,但41~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目前,早期診斷乳腺癌已成為超聲診斷研究的熱點,本研究中采用具有較高分辨率的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清晰地顯示乳腺更細微結構變化,同時檢測乳腺病變的血流豐富程度及血流分布的特征。乳腺位置表淺,高頻超聲易于檢查,50例乳腺實性惡性腫塊在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后方回聲、縱橫比、CDFI,皮膚浸潤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方面存在明顯共性。現根據其聲像圖表現,從病理學角度總結乳腺腫塊的聲像圖特點如下。

表1 乳腺癌腫塊超聲特點

表2 乳腺癌發病年齡分布

表3 乳腺癌病灶位置分布
(1)形態及邊界 惡性腫塊多為無包膜, 形態不規整, 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 邊緣毛糙呈毛刺狀, 這是與其呈浸潤性生長有關。(2)惡性腫塊內部回聲 內部不均,并可見部分無回聲,這與其內部變性壞死有關,同時也可見散在或簇樣分布的微小鈣化點,被認為是腫瘤的局部鈣磷代謝異常所致,或是與腫瘤細胞壞死碎片的礦化有關。(3)后方回聲 惡性腫塊中多數伴有后方聲衰。由于決定腫塊后方回聲的物理基礎是聲能在腫塊中的衰減程度,而決定腫塊衰減能力的重要因家是內部纖維組織含量。文獻報道當所含的纖維組織為25%時,后方回聲無衰減,當纖維組織達50%時,后方回聲略衰減,當纖維組織達70%時,后方回聲衰減明顯。良性腫塊中多含有25%以下纖維成分,所以后方無聲衰。在低分化惡性腫瘤中,由于含有較多的纖維組織成分,而使其后方回聲往往回聲增強。(4)腫塊的縱橫比 縱橫比值是一項研究較多的良惡性鑒別指標,由于是惡性腫塊的生長常常脫離正常組織平面而導致前后徑增大,以1為界。惡性腫塊多>1。(5)CDFI變化 乳腺良惡性腫塊在生長方式,生長速度及代謝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其內部血流分布豐富程度以及流速等方面的不同,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可以靈敏直觀的顯示良惡性腫塊血流上的差異。惡性腫塊中顯示:0級血流所占比率為8.5%,而2~3級血流所占比率為68%,PSV多在25~40CM/S,RI多>0.7。乳腺癌的病程通常是由上皮細胞非典型性增生發展到原位癌、再發展到浸潤癌,到臨床能夠捫及腫塊,常常需要數年至數十年時間。腫瘤是血管依賴性疾病,在乳腺癌演進的過程中血管生成是重要的因素。腫瘤細胞產生的多種血管生長因子。新生血管從腫塊四周嵌入內部,并隨腫塊的生長不斷更新血管分布,增加血管數量。新生血管數目眾多,結構異常,壁薄,缺少肌層并易形成動靜脈。這些特點為CDFI診斷乳腺癌提供了病理生理學基礎。
良性腫塊多為類圓形的低回聲,邊界清晰,表面光滑。這主要是因為良性腫塊多有包膜,呈膨脹性生長,對周圍組織具有推移和擠壓。但多個纖維瘤融合,形態可不規整,應多切面連續掃查,若發現孤立的腫塊有完整包膜,則應考慮為良性病變。而良性腫塊多內部回聲均勻,偶有強回聲鈣化,但多為弧形,較大, 較粗糙,它可能與乳腺導管擴張等分泌性疾病有關。良性腫塊內部的回聲不均勻多由于在其生長過程中部分組織發生液化,玻璃樣變或鈣化灶形成,多見于較大的病灶。良性腫塊中多含有纖維成分,所以后方無聲衰。
以下的經驗有助于小乳腺癌的診斷:首先要了解患者病史,在超聲檢查之前進行觸診,對病變大小、境界、硬度、活動度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其次在檢查過程中要逐一多切面掃查,尤其是乳頭深部及乳房邊緣部位。皮下脂肪過厚患者,要注意識別乳房結構,適當調節儀器條件,提高圖像質量。操作者檢查不仔細是造成漏診的重要原因之一。若病灶的聲像圖不典型,要注意觀查其是否有導管結構紊亂及微小鈣化等特異性惡性征象。同時要掃查同側腋窩有無淋巴結,重點觀查其形態及血流特征。小乳腺癌最早轉移部位即同側腋窩淋巴結,小乳腺癌內有微小鈣化時同側腋窩淋巴結也常有同樣改變。這為小乳腺癌的正確診斷提供了可靠佐證;對于工作中的不確定的可疑病灶,不要輕易診斷其為良性病變,要追蹤觀察或者選擇進一步診斷方法,超聲引導下穿刺進行病理學檢查為首選。綜上所述,在乳腺好發部位及年齡組要重點觀測,超聲的二維聲像圖特點如邊緣毛刺、包膜不完整、內部回聲不均、后方回聲衰減、縱橫比、CDFI等對乳腺惡性腫塊診斷的符合率較高,對腫塊的鑒別診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通過超聲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結果分析,希望能加深對乳腺惡性腫塊超聲顯像特征的認識,以提高超聲醫師對乳腺腫塊的診斷水平。
[1] 梁新鳳,陳榮根,袁杰,等.乳腺小腫塊的診斷.鑒別診斷及誤診原因分析[J].腫瘤,2004,24(5):500-502.
[2] 王小燕,賀榜福,黃向紅.乳腺纖維瘤的高頻聲像圖表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1,17(2):127-129.
[3] 白敏,陳惠莉,杜聯芳,等.乳腺癌57例超聲圖像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4,20(12):894-895.
[4] 魏子白,吳云林.腫瘤微循環研究進展[J].腫瘤,1995,15(6):476-478.
[5] 楊竹林.乳腺癌組織內血管定量與轉移的關系[J].國外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1995,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