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峰
[關鍵詞]廣播新聞編輯;專業技巧;藝術修養
廣播新聞傳播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不僅清晰地看到了新時期廣播新聞的發展,而且也深切感受到了社會和市場對廣播新聞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新時代的廣播新聞已從單一模式向復合模式轉變,廣播新聞編采人員也應從過去僅有的“輿論把關意識”中,上升到用經營理念去辦好新聞,只有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時代要求,從而更加充分地發揮出廣播新聞編采人員的積極作用。
一、廣播新聞編輯的專業技巧
目前,媒體對于怎樣進行新聞編排還有許多不同見解,但是從總的來講,要想編排好新聞節目,還必須掌握與宣傳心理學、藝術學密切相關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以及如何將“規律”行之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廣播新聞編排中對受眾心理的關注和傳播效果的追求,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接收“最新的有用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由于媒體的特性不同,對于同一條新聞也有著不同的編排方法。如報紙認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電視和廣播的看法。報紙將重要新聞擺在頭條無可非議,而廣播則不然。廣播新聞編輯在確立時段新聞“頭條”時,至少要把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所謂“最引人注目”,對廣播來說,就是“最新的、來自事件現場的報道”的跟蹤問效。
1.廣播編排技巧
廣播編排技巧方面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對節奏的把握。新聞與新聞的聯結,每一時段節目的段落也受“節奏”的影響。同樣是幾條長消息,連在一起發,就會使人覺得疲倦,換一種排法,在幾條長新聞插入兩條短消息,就會張弛得當。節目段落的起伏體現出一定的節奏。同時,并列式以及對比式的編排方式,則可以形成相應的聲勢,顯示出鮮明的褒貶色彩。
廣播新聞編輯是一項既有藝術又有技術的工作,在進行新聞節目編輯時,編輯要在懂得技術要求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藝術化的處理,使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更直接的傳達給觀眾。廣播特技手法增多給廣播新聞編輯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發展平臺,使廣播節目日臻完善。
任何編輯都有一個選題、組稿和選取稿子的角度問題。更多地關注于“民生”,關注“實用”,這大概是編輯在選取稿件的角度上的最大特點。提出編輯的視角問題,不僅僅是對編輯個人的素養而言,對于任何專業媒體來說,把握角度,實際上也就是在確定自己的輿論導向。
例如農業編輯所面對的主要是農村聽眾,相比于城市聽眾,農村聽眾更注重實用性,這是由城鄉生產生活水平的差距所導致的。 限于生活水平,農村聽眾并沒有進入消費快餐文化的時代, 他們聽廣播,都帶有很直接的目的性,多數都是想尋求生產、生活上的直接幫助。有的人能將一些農業技術方面的知識,結合生產實踐進行琢磨。 即便是時政性很強的廣播新聞,農村聽眾所關注的也主要是與自己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政策、事件、過程等。從這些聽眾的需求情況看,他們首先關注的并不是在第一時間獲取新聞的速度,而主要是新聞的“有用性”。只要是“有用”的材料,可能數年前的新聞對他們來講也是最好的“新聞”。
2.廣播語言技巧
過去,人們認為,廣播新聞就是對最近發生的事情進行報道,而忽略了它的另一種作用,就是它傳遞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傳授知識性、趣味性的功能和新聞信息傳播功能并不矛盾。這些都是21世紀廣播新聞的主要功能。
而傳授新的知識,這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對廣播新聞功能的一種拓展和延伸。眾多媒體現在都在大家感興趣的新聞中插播新聞背景,以期達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在新時期,廣播新聞在播報的語言風格上發生巨大變化,“四平八穩”的單一播報方式正逐漸向豐富多彩的方式演變。播報新聞口語化是當今新聞播報方式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但它首先需要廣播新聞編輯在文字語言風格上求新求變。讓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用通俗、口語、自然流暢、與生活語言相近似的語言來“說新聞”,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播報新聞。廣播新聞播報口語化,不僅拉近了廣播新聞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更易于聽眾去接受和理解,而且還突出了廣播新聞的真實性,表現了生活的原貌、原汁、原味。一方面使聽眾對新聞內容,新聞分析感到確實可信,另一方面能通過記者的權威喚起聽眾的正義和責任、良知和感悟。如“黑龍江交通臺”之所以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這也和他們始終堅持一種口語化的播報風格密不可分。
二、廣播新聞編輯的藝術素養
隨著社會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發展與變革,社會發展的步伐加快、新事物不斷涌現,新觀念層出不窮,社會信息量驟增。在各種復雜因素的作用下,世界變得更加變幻莫測;而我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更是有許多新的知識與技術需要新聞工作者去學習和探究。這就要求新聞編輯除了應具備新聞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較強的敏感性、較深的洞察力、較快的時效性、較寬的知識面,對各層次、各領域的知識要略知一二,這樣才能制作編輯出有深度、有層次、有思路的優質的新聞節目。
同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受眾參與社會活動的程度空前提高。他們走出原先的狹小天地,建立起越來越廣泛的社會交往,他們對社會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能及時快速得到全方位的相關信息已成為受眾新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的新聞編采要以新以快取得最佳效果。
現在,人們不再滿足了解過去發生了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么、為什么要發生?還將要發生什么?現在的聽眾對新聞時效性、全面性、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廣播新聞采制、傳播中,有許多陳舊的思維需要去突破,有許多形式需要去更新。如今在各家媒體之間進行的新聞競爭,越來越激烈,雙方都想在第一時間播發新聞來贏取新聞的時效性。于是在很多地方就出現各家媒體“互相抄襲”的現象, 但有些媒體卻做到了快速反應,對新聞事件采拍、播發的“快速”特點,使它的新聞時效性就得到了全面的體現。這其中當然少不了高素質的新聞編采人員的功勞。對于廣播新聞編輯來說,要當好編輯的同時首先要當好記者。新聞編輯僅有文字功夫和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是不夠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廣播直播技術成熟的今天,廣播新聞已經由過去的預制式向現在的直播式邁進,在新聞節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現場同步發回的信號以成為各臺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記者每時每刻都可能從現場發回消息,這時,編輯就需要敏銳的思維、果斷的決策、精確的策劃、純熟的技術,以便及時、準確地將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適當的時間位置切入播出。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新聞的作用越來越大。新聞采編是新聞工作的重要環節,而新聞采編的成功與否,與采編前的準備工作密切相關?!?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