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饒文章

從天而降的瓢潑大雨傾瀉贛東大地,半年超過全年的降雨量是百年不遇的,載滿歷史的撫河大堤承受著驚濤駭浪一次又一次沖撞。2010年6月21日18時30分,多難的撫河唱凱堤被洶涌的洪水撕裂。頃刻,洪水吞噬即將成熟的莊稼,吞噬農民用一輩子心血砌起的樓房,吞噬成群的豬牛,還想吞噬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十萬勤勞善良的百姓。唱凱決堤,全國注目,世界注目。人民至上,生命第一??茖W有序的部署,嚴密高效的指揮,48小時完成十萬余名受災群眾的大營救、大轉移、大安置,創造了中國抗洪救災史上的奇跡。決口封堵,同樣引起全國關注,世界關注。其意義在于早一日封堵,十萬受災群眾早一日回家,生產、生活早一日恢復。
在這場十萬群眾大轉移和封堵決口宣傳報道中,廣播電視人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優勢,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采用新聞表達、專題跟進、現場連線、新聞評論、特別報道等多種宣傳形式,把真實、直觀、形象、生動的精彩畫面展示在觀眾面前。
6月23日,在大力救援、轉移、安置受災群眾的同時,江西省抗洪搶險前線指揮部決定,從6月25日起,用6天的時間封堵唱凱堤決口。已在抗洪搶險一線連續戰斗了幾晝夜的中央、省、市電視臺記者,第一時間快速作出反應,及時調整和補充人員、設備,重新制定報道方案,修訂報道內容,做好節目編排,為封堵決口宣傳報道做好充分準備。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的領導緊急組織在撫州參加抗洪搶險宣傳報道的63名記者,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并以最快速度調集2輛衛星直播車和5部海事可視電話等先進傳輸設備,制定了空中動用直升飛機、水上出動快艇和陸地利用有利地形全主位、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跟蹤報道的現場直播計劃。江西電視臺在記者非常緊缺的情況下再次組織57名記者和技術人員奔赴受災現場,出動兩輛衛星直播車,設立直播室,對堵口進行現場直播報道。為實現空中航拍,確保畫面清晰,中央電視臺會同江西電視臺向有關單位申請特派直升飛機執行任務得到批準,兩架直升飛機和一架三角翼飛機處于待命狀態。
中央、省、市電視臺在人員、設備準備就緒的情況下,有關領導、記者、技術人員多次深入決口現場勘查地形,精心制定封堵決口拍攝預案。由于封堵作業面路基不平,泥濘不堪,決口周圍一片汪洋,又是單面作業,實施現場直播的難度較大。相關人員只得多次與施工方協調溝通,征求意見,反復修改拍攝預案。最后,為了選取最佳拍攝機位,還請求消防部隊動用高架消防車給予援助。參加封堵決口報道的各地電視臺記者200多名,攝像機45臺,就這樣以強大的陣容、精良的設備為封堵決口作好了充分準備。
6月25日8點,封堵決口戰正式打響,各家電視新聞媒體都在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開展工作。中央電視臺擔負封堵決口任務的46名記者分成12個采訪組,兵分三路(決口處、采石裝載處、途中運輸處)遍布各個采訪點,形成了對封堵決口工作面一條龍的全覆蓋直播網。直升飛機在空中采拍工程運輸車行進的遠景畫面,水中快艇拍攝決口處封堵施工現場的中景畫面,陸地攝制采石場裝載石料的近景畫面,三路畫面匯集在一起進行切換傳輸,出現在觀眾面前。這種三位一體直播手段的運用,將堵口現場的情景多角度地呈現在電視熒屏上,靈活地掌控著宏觀景象和微觀事物間的切換,電視畫面更加直觀,更顯沖擊力。
擔負封堵決口的武警水電二總隊400多名精兵強將,325臺運輸車一輛接一輛,一分鐘一車20立方石料倒入決口的情況,工地上紅旗招展、士兵斗志昂揚的工作場景被攝像機全部記錄下來。為了讓觀眾更為直觀、形象地看到決口處的真實地形地貌,中央電視臺編導打破常規,大膽創新,發揮電視的優勢,在一個屏幕上,顯示出左邊是封堵決口的施工現場畫面,右邊是決口處歷史資料畫面,讓觀眾進行直觀對比,收視效果非常好。中央電視臺技術人員介紹說,這種現場捕捉的鏡頭畫面通過傳輸手段結合在一起,再根據節目需要,進行組合,實現穿插報道,在地形環境復雜的情況下采用這種報道手段是一種創新。江西電視臺封堵決口的現場直播,克服地形不利的因素,通過記者采拍的一個個真實優美的畫面,主持人一句句入耳動聽的解說詞,通過切換進行直播,把封堵決口的現場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在決口只剩一米的決勝時刻,所有攝像機聚焦在一點,再次掀起高潮。
6月27日18時15分,唱凱堤決口勝利封堵合龍,桀驁不馴的洪龍終于被降服,時間比預計提前3天。消息傳出,受災群眾盼望的心終于放下了,奔走相告,歡呼雀躍,省、市領導為之懸著的心放下了,廣大觀眾關注的心放下了,現場的記者們也露出了微笑。
中央、省、市電視臺在擔負封堵決口宣傳報道現場中,全力以赴,打破常規,及時調整節目內容和節目時間,加大搶險的報道力度,突出主旋律,打好主攻仗,以最快速度、第一時間讓觀眾了解災區現場更多的信息。據不完全統計,中央電視臺各頻道播發撫州抗洪搶險新聞、專題節目230條,其中《新聞聯播》發稿11條,記者現場連線26人次,長度為168分鐘,現場直播時間總長度為28小時。江西電視臺從撫河唱凱堤決口的第2天即6月22日起,至6月29日,江西衛視每天開辟新聞時段19檔,進行整點新聞滾動播出,其新聞內容是唱凱堤決口搶險、救災的內容。在這次抗洪救災報道中,處于事發地的撫州電視臺快速反應、報道策劃和組織調度得到進一步加強,實現采編力量和技術設備的最佳組合,實現采編流程的高效運轉。第一次打破部門設置,人員設備統一由臨時指揮部調度;第一次停播所有娛樂節目、電視劇和廣告,首次實現滾動實時播出最新抗洪救災的新聞、資訊;第一次停播了一切商業游字廣告,集中播出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領導對抗洪救災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抗洪救災的重要講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抗洪救災的重大決策以及全市人民為災區捐款捐物和告災區同胞書等內容游字。
一位從事宣傳工作的老同志,看了電視媒體對抗洪搶險的宣傳報道后,評價說:報道及時,反映充分,場面感人,鏡頭珍貴,科學施工,封堵決口,公開透明,正面宣傳,鼓勵為主,效果極好。很多觀眾反映:6月27日那一天,江西電視臺現場直播唱凱堤堵口合龍的壯舉,讓人終生難忘。還有一名觀眾說,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消息來得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觀眾最想知道的事情報道出來。這些良好的評價和反映,凝聚著電視臺記者的心血和汗水,他們的職業素養值得稱道。筆者親眼看到一位中央電視臺的記者第一時間從新余趕到撫州,到達唱凱堤決口處后,僅過了15分鐘,就在大雨中站在決口處進行現場連線。25日封堵決口開始,已經四天沒有洗澡的她,又坐上快艇,手握話筒進行現場連線。江西電視臺一位撫州籍的記者,奉命來到撫州參加抗洪搶險報道,他的家就在唱凱鎮的重災區,年邁父母親和白發蒼蒼的奶奶被困在樓頂。他乘坐的沖鋒舟3次從自家的房屋附近經過,但是他一次也沒有下舟去探望站在樓頂上的親人,只是站在沖鋒舟上遠遠向著自家房屋的方向眺望……
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媒體和記者不僅見證了災難,更見證了在災難面前,軍民同德、上下一心、拼搏奮進,創造抗洪救災奇跡的不朽贊歌,記錄了災區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精神,也突顯了廣播電視媒體和廣電人在災難面前的新形象、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