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劉芳

2010年3月舉辦的第18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2010)是三網融合新政出臺之后的首個廣電行業盛會,以“普及數字高清,應用新興媒體,推進高速網絡,開創廣電新紀元”為主題。展會內外折射出來的信息,正深刻地改變著傳統的廣播影視的傳播理念、方式方法和業務形態。
新業務新媒體層出不窮。在CCBN2010展會上,廣電總局將面向三網融合的廣電新業態劃分為基本服務類業務、基礎互動業務、廣電網絡服務業務、基于廣電網絡的安防服務業務、基于廣電網絡的多媒體通信業務、基于廣電網絡的互聯網接入業務、基于廣電網絡的專業數字信息服務業務、基于廣電網絡的物聯網業務等八大類共46個子項,這些新業態涵蓋了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涵蓋了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的林林總總。如果廣電部門能成功運營這些新業態,將改變廣告、收視費等傳統收入來源,拓寬廣播電視新的發展空間。
接收終端多樣化。隨著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接收廣播電視節目的不再僅僅是收音機和電視機,還包括計算機終端、手持終端和其他移動終端,其中家庭終端正向以電視機為中心的數字家庭終端和以計算機為中心的數字家庭終端兩個方向發展,移動終端向以手持終端為中心的多媒體終端發展。其中,以電視機為中心的數字家庭終端是將數字廣播電視與互聯網兩種方式作為傳送路徑的一種新型電視接收機,通常通過配備機頂盒,可存儲所傳送的信息,具備通信、廣播電視、存儲多種功能;以手持終端為中心的多媒體終端可以讓人們在任何地方通過“手持設備”來選擇數字電視頻道,及時收聽收看新聞、音樂和其他節目。
安全播出面臨新挑戰。隨著廣播電視系統網絡化、計算機化程度越來越高,廣播電視技術設施的系統性、關聯性越來越強,很多情況下是一處受損全盤遭殃。此外,先進的發送、傳播技術也常常成為別有用心的人實施破壞的重要手段。隨著CMMB、地面數字電視、互動電視、視聽網站等新媒體、新業態的不斷出現,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體系越來越龐大。
節目制播從壟斷走向競爭。傳統體制下的廣播電視節目制播實行嚴格的節目制作準入制和節目播出審查制。節目播出機構只能是電臺、電視臺。節目制作部門要么是電臺、電視臺,要么是經廣電總局審批擁有節目制作許可證的社會制作機構。三網融合的新技術、新政策正在打破這一傳統格局。一方面,節目的制作突破準入界限,個人制作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另一方面,視聽節目的發布主體不再局限于電臺、電視臺,網絡電視臺(互聯網站)將成為視聽節目發布的重要平臺。
節目傳送從專營走向開放。傳統體制下,廣播電視網、電信網傳送的業務涇渭分明,互不交叉。在廣播電視系統內部,也是中波、調頻技術構成廣播網只傳廣播信號,有線、無線的電視網只傳電視信號。在下一代信息網絡中,廣播電視網、通信網、計算機網都具備了傳送多媒體業務的能力,廣播電視節目的傳送將從專網傳輸逐步走向開放。一方面,廣播電視傳輸網將具備同時傳送廣播、電視、數據等業務的能力;另一方面,網絡電視等新的業務將完全通過計算機網傳送。
制播系統向智能化綜合平臺發展。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廣播電視業務流程,采、編、播、傳、發、控由原先采用錄相帶(錄音帶)為連接各環節的媒介,演變成了網線、光纖和交換機,滿足多形式媒體的內容制作。今后的廣播電視制播系統將因智能流媒體、海量存儲、高清制播等技術的應用而向智能化綜合平臺方向發展。此次展覽會上,國內部分視頻廠家推出了智能化媒資管理系統,通過關鍵字搜索,可幫助用戶準確找到所需畫面,相對于以往只能查找到所需文件,智能化水平又有進一步提高。
面對“三網融合”發展趨勢及其對廣電行業帶來的挑戰,廣電部門必須清醒認識到壟斷格局已被打破,廣電與電信業務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已成事實。應按照國家三網融合相關政策精神,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融合和競爭,加快自身在業務、運營、機制體制等多個層面的創新,盡快形成適應三網融合發展潮流的運行模式。
首先,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推進事業產業大發展。在國家三網融合發展戰略推動下,廣播電視新媒體、新業態進入了一個空前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市級廣電部門須認真研判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既重視傳統媒體,又關注新媒體,通過項目來推動事業產業進一步發展。
其中,建議實施以下事業類項目。一是實施村村通、村村響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通過組織召開現場會的形式,推廣先進縣(市)的經驗和做法,利用機房、頻率、光纜、桿路等現有資源,采用縣、鄉、村三級全程共纜可尋址調頻廣播的技術手段,采取財政撥一點、新村辦自籌一點、鎮財政出一點、掛點單位資助一點的“四個一點”的籌資方式,建成遍及城鄉的廣播覆蓋網絡,不但將黨的方針政策、科技興農措施等傳到千家萬戶,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基本的廣播服務,而且在遭遇突發事件時,還可發揮其緊急廣播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延伸地面數字電視覆蓋網。我們應對市內機房、鐵塔、供電、光纜等現有資源進行全面盤點,完善技術方案,早日啟動建設,為全市提供套數多、質量好的地面數字電視節目,采用先進技術手段,迅速擴大中央、省、市、縣廣播電視覆蓋范圍。三是建設全業務監測網。根據三網融合總體方案,廣電部門的四項任務中有一項是建立與三網融合要求相適應的監管體系。作為監管部門之一,廣電部門應針對互聯網時代內容發布不確定性的特點,按照“貼近管理,服務大局,優化資源,上下貫通”的原則,將地面數字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電視、互聯網音視頻廣播等新業務納入監測范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建立一個開放的、統一的廣播電視監測信息綜合服務技術支撐平臺。
在產業發展中可研究實施的項目有:一是開展數字移動電視試驗。隨著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城市面積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大,獲取廣播電視節目和信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廣播電視宣傳工作、安全播出、事業產業、經營創收、隊伍建設等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完全具備了新上移動電視頻道的能力和條件。為滿足流動人群的普遍需求,市級廣電部門可以向上級爭取,采用地面數字電視國標系統的技術,在各高山臺設立主基站,通過組建單頻網的方式,引進合作方,開展數字移動電視試驗,為安裝了接收裝置的公交車等各類移動載體傳送廣播電視節目。二是合作開發有線數字新業態。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是廣播電視數字化的切入點,為廣電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盈利增長點。市廣電部門應高度重視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帶來的機遇,積極與省、市網絡公司商談,發揮自身在內容、運營及公信力等方面的優勢,以我為主,掌握搭建本地信息資訊平臺的主動權,采取“由我方提供資訊、網絡分公司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的基本合作框架,提供每日新聞、陽光政務及與當地衣食住行等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信息,從而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三是建設全業務節目平臺。據悉,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目前已經或者即將擁有面向PC終端的視頻牌照、IPTV牌照和面向電視終端的網絡視頻牌照,將是國內視頻服務行業中“牌照最全”的一個,甚至比央視自身還要“全”。這種定位上的特殊性,一開始就決定了CNTV是三網融合的代表性產物。這充分表明,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不管是傳輸路徑,還是接收終端,都正在改變傳統意義上“廣電覆蓋”的內涵。我們應順應發展趨勢,針對電視機、收音機、手機、車載等不同終端,統籌無線、有線、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構建廣播電視現代傳播體系。電臺、電視臺應在臺內數字化進程中,按照總局臺內數字化建設白皮書的要求,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發展,不僅要繼續為電視機、收音機等終端用戶提供良好的節目內容服務,還要考慮為手機、計算機、MP4等終端用戶提供良好的節目內容服務,分別傳送純視頻傳輸流和數據傳輸流,發展“融合媒體”。
其次,順應融合時代,創新廣電節目形態。融合以后,不僅信息傳播、內容和通信服務的方式會發生很大變化,人們信息消費的具體方式也將有質的變化。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應按照“跨網絡、跨屏幕、跨平臺、跨地區、跨行業的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的要求,不斷引進網絡新技術,以打造適應網絡融合的廣電節目新形態。
一是增加直播比重。借助于3G等現代電信網絡條件的電視現場直播,將改變利用光纜、微波等傳統的信號傳送方式,有利于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報道。這次展會上,有廠家推出3G傳輸終端,利用3G網絡,第一時間將突發事件的圖像、聲音傳回演播室,經與現場聯線后,實現節目直播,以滿足受眾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的需求。
二是受眾廣泛參與。借助于互聯網站、移動通信,電臺、電視臺與受眾可以形成強力互動,這種互動不僅給節目制作提供了鮮活的內容資源,而且使廣播電視節目服務更具針對性,進而使廣播電視的品牌價值大幅度提升。展會上,有廠家推出了利用3G手機快速向制作機房回傳數據文件的軟、硬件,大大提高了節目采編效率。
第三,關注試點業務,加強技術交流與培訓。全業務運營是三網融合發展的必然。6月份出臺的《三網融合試點方案》明確了符合條件的廣電企業可以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基礎電信業務、基于有線網絡提供的互聯網接入業務等,符合條件的電信企業可以申請經營除時政類節目之外的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互聯網視聽節目傳輸信號、IPTV傳輸業務等。《方案》指出:IPTV、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和管理由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負責。隨著試點全面推進,融合了廣電、電信特點的新業務,將可能成為雙方新的發展空間,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三網融合對廣播電視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同時它也會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如何應用新技術煥發廣播電視媒體的新活力,如何在發展新媒體中占據有利地位,如何準確掌握三網融合的技術特點與規律,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需要繼續實施“送出去,請進來”戰略,需要加強與先進地市及設備廠家的交流與研討,需要打造一支與之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①周志強等:《下一代技術及影響:通信、計算機與廣播電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