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臺資企業的勞工權益問題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除了企業自身以外,臺灣輿論和大陸政府部門也需要反省。
連續“十三跳”似乎已經終結了富士康在大陸奉行多年的低薪路線,也將在大陸的眾多臺商推向了十字路口:是跟進改善員工待遇,脫胎換骨開拓新發展模式;還是轉向其它收入較低國家原樣拷貝現行低薪路線?雖然侵犯勞工權益的事件在所有外商投資企業中都有發生,但就總體而言,這一問題在臺資企業尤顯突出;加之某些輿論和部分政府部門對臺商無原則的溺愛,又為之推波助瀾,削弱了臺資企業轉型的動力。
進入大陸投資經營不久,臺商便在大陸社會上樹立了苛待員工的名聲。在外資企業最密集的珠三角,從1990年代起就形成了共識:在所有外資企業中,以臺資企業員工待遇最為糟糕。工作壓力大,薪酬低,工作環境和食宿環境惡劣,動輒罰款扣工資,侵犯工人人身權利,調戲強奸女工猶如家常便飯。即使不是所有臺資企業都如此,但這一切已經足以在大陸民眾中勾勒出一幅極為惡劣的臺資企業形象。雖然近年來臺資企業員工待遇有所改善,但與其它企業相比,其在維護勞工權利方面仍然相對落伍,在此背景下富士康“十三跳”惡性事件的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臺資企業的勞工權益問題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除了企業自身以外,臺灣輿論和大陸政府部門也需要反省。富士康連續發生員工跳樓事件后,5月25日臺灣東森電視臺“57金錢爆”節目主持人竟然發出這樣的言論: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都是大陸員工自己的問題,怎么還要賴我們臺灣企業?去年6月15日東莞大朗鎮大井頭社區臺資展明五金廠工傷截肢工人劉漢黃捅殺兩名臺商事件,是比富士康風波更嚴重的惡性勞工權益糾紛,臺灣當事企業和某些輿論也表現得更為惡劣。縱觀劉漢黃案件全部經過,從工傷發生、矛盾激化直到最終爆發,當事臺商在每一個環節上都違反法律,踐踏道義。若非如此,同事和醫院工作人員一致認可的老實、內向青年劉漢黃不會走上魚死網破的抗爭道路。事發后,展明五金廠老板林地公然撒謊試圖塑造“臺商仁義而大陸勞工兇殘”的虛假形象,這種做法固然可以欺蒙飽受洗腦多年的臺灣民眾于一時,卻蒙騙不了大陸民眾,更注定經不起事實的拷問,反倒會進一步損害整個臺商群體的形象,令臺商群體中的“良民”也受其拖累。
當然,在眾多臺商之中,也不乏努力善待員工者。我走訪過的臺資中小企業中就有做得不錯的。臺商應當向好榜樣看齊,而不是把自己劃到殘酷的、野蠻的壓迫者一邊。
加薪潮壓力之下,轉型勢在必行;但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臺商為了避免“提高成本”而轉向其它發展中國家。6月7日,臺灣地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總干事羅懷家通過海外媒體放話:由于中國內地工資水平提高,該組織正鼓勵臺灣電子產品制造商在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勞工更便宜的亞洲國家建立新的工廠。難道臺商真的以為自己在勞工權利方面的弱點不會在異國造成麻煩?未來如果發生類似劉漢黃、富士康“十三跳”的惡性事件,在同胞之中尚且不能得到諒解,在異族社會又將激起何種反應?當中國大陸逐步建立起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網絡,已經并將繼續擁有其它國家和地區所不可企及的規模效益,我們有足夠的底氣應對轉型中可能遭遇的沖擊。可是,臺商假若在中國大陸魚躍成龍之際選擇離開,這種“精明”將使他們在未來噬臍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