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程筵壽
2009年是遂昌縣圍繞“經營山水、統籌城鄉,全面建設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一年。積極探索生態林業建設,深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解放思想、創新思路,遂昌林業工作在這一年中亮點紛呈。
遂昌在全市第一個以縣人大表決形式通過《關于加快生態林業建設的決定》,率先在全省提出林木資源限伐理念,引領了全省新一輪的森林資源保護熱潮。經過一年的努力,完成新增公益林面積101.4萬畝,為生態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榮獲“浙江省公益林建設示范縣”稱號。
制定了《運材索道管理試行辦法》,規范了運材索道的安裝、運行;聯合公安、安監、質監、人勞社保等部門分6期對索道從業人員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開展了運材索道的集中整治活動,對不規范的運材索道進行整改和限期拆除。全縣調查的576條運材索道,已拆除499條;對新申請安裝的索道,嚴格按照《運材索道管理試行辦法》進行審批。
遂昌縣的《林權融資為農民增收添翼》一文入選國家林業局編印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踐100例》,在中央林業工作會議上發表交流;由縣委書記葛學斌親自撰寫的《發展生態產業實現興林富民——浙江省遂昌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踐探索》一文在國家林業局《林業要情》上刊登,將“遂昌模式”的林改經驗向全國推廣;共組織了國有和集體森林資源社會公開拍賣48起,成交金額2807萬元,實現資產增值18.6%,林權抵押貸款總額達到1.31億元,“遂昌模式”的林改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圍繞發展高效生態林業,進一步完善林業基礎設施,著手扶持毛竹、油茶低改、板栗高效示范基地建設,形成產業優勢。通過一年來的創建活動,新建興林富民示范鄉鎮2個,興林富民示范村5個,新建竹林道路271公里,建設高效林業基地2.8萬畝,發展香榧1755畝。毛竹的農業主導產業地位牢固樹立;竹炭產業創新能力繼續增強;中國竹炭博物館知名度進一步加大;油茶品質進一步提升;板栗、香榧、紅提等產業發展迅猛;森林旅游業快速發展。

縣政府全額出資129.4萬元為全縣273萬畝有林地統一投保森林火災險,出資60多萬元為全縣森林消防應急隊伍投保人身意外傷害險;出臺了《遂昌縣森林消防工作實施意見》,不斷提高全民森林消防意識。2009年遂昌縣的森林火災受害率為0.30‰,各項指標均在省、市控制之內;進一步健全了突發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事件應急機制,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為零。
為貫徹省林業廳關于加快村莊綠化步伐的精神,遂昌縣以“3·12植樹節”為契機,全面開展新農村建設村莊綠化活動。縣領導干部帶頭,掀起全縣上下義務植樹的高潮,為爭創國家級生態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2009年新建省級綠化示范村1個,市級綠化示范村10個,綠化、美化村莊59個。全面提升了村莊綠化檔次,生態景觀林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先后向國家、省、市、財政、科技、農林等有關部門申報各類科技項目15項,組織開展了“百個項目進百村”活動,落實林業項目42個。2009年3月,該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國家級林業科技示范縣。
全縣的林業宣傳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先后有中央電視臺第七套《聚焦三農》欄目、《中國林業》、《綠色中國》等媒體報道了遂昌縣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的工作;接待了12家主流媒體參加的“深化林改浙江行”記者專題采訪活動;全年被各級媒體錄用信息1106篇,信息報道質量、數量雙雙提高,顯著提升了遂昌林業工作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