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對建設、交通、水利、房產等各個領域加大投入,財政部門根據預算要求下撥一系列專項資金,金額龐大。但是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在使用和管理中著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如專項資金沉淀、挪用資金等現象。本文就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闡述。
1.資金核撥部門較多,立項程序未到位。根據專項資金使用的原則,對于專項資金的利用應該是在對項目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由政府部門進行各項立項,各個部門在再根據相關文件,通過研究討論后下達資金使用計劃,財政部門根據項目和資金計劃將資金撥付國有投資主體,由國有投資主體再撥付項目單位。但是部分項資金在沒有對項目進行深入調查和審計的基礎上就做出了劃撥的決定,沒有按照相關的規定來執行,上級補助資金對口下撥,不通過下級財政,財政部門對其收支余情況無從掌握。
2.預算項目內容不明確,給挪用造成空間。由于部分切塊資金預算編制較粗,項目具體使用單位以及所需資金未能在編制中詳盡體現,財政監督難以到位,同時給有資金分配權的部門留有調劑資金的空間,應撥不撥或少撥資金,形成資金在部門滯留。
3.使用環節缺管監管,擠占挪用現象時有發生。首先,在專項資金的使用過程中,沒有進行相應的跟蹤監督管理,至于專項資金的使用完全由被劃撥的單位自己說了算,這就為資金的挪用埋下了隱患,出現了挪用擠占項目資金的問題。其次,政策因素形成結余,管理措施不到位,致使資金在部門積淀。另外,專項結余應交不交現象時有發生。
4.資金撥付較慢,影響收益。由于專項資金的審批程序復雜,經常出現專項資金的撥發不及時,資金不到位嚴重影響著投資主體對項目單位的資金使用,進而影響到整個國有資產投資的效益的實現。
1.加強監管,把握專項資金監管的關鍵環節。一是嚴把項目申報關。財政部門要對項目申報的真實性、可行性進行實地察看,對項目申報和項目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議,避免隨意申報和重復申報項目。二是做好項目公示。財政部門要對項目的實施范圍、責任人和受益人等情況進行公示,加強群眾監督,避免虛假立項、套取項目資金現象。三是全程跟蹤項目實施。實地檢查項目的開工建設和進展情況,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預算標準執行。資金支出過程中應加強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的溝通,使財務人員及時了解項目進度,做好項目支出審核,及時安排項目資金。財政部門每年對專項資金進行清理,要求對已完成不繼續使用的資金及時上繳,未完工的重新安排資金。四是及時評估驗收。做好項目評估驗收和檔案管理工作,提出項目運轉和維護管理建議等。
2.推進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成立專門的評審小組,與項目相關的各個單位和職能部門聯系進行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全面了解項目立項決策過程、建設過程和建成后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各個方面的影響。此外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公眾對該項目的評價。根據收集的資料和數據結論,編寫相關圖表,準備各項數據,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對資金使用、投資控制、項目建設、項目運營情況和經濟效益、社會綜合效益情況及可持續性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逐步實現資金分配與績效考評掛鉤。健全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工作日常考核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對項目開展不力的,要責令整改。
3.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在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基礎上,財政支出按照規范的支付方式和程序,直接支付到供應商和最終用款單位。同時在新的財政資金運行基礎上,開發應用集實時監控、智能預警、監控分析、綜合查詢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國庫動態監控系統,建立對預算單位資金支付的事前監督機制。通過動態監控系統實現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和疑點,及時核實和糾正,保證每一筆財政資金使用符合預算規定的用途,有效防止預算單位、代理銀行違規向其他賬戶劃轉資金等行為。各地應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一方面建立完善國庫資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參與同城清算,做到實時清算,另一方面建立財、稅、庫橫向聯網,實現財政、稅務、國庫之間的信息共享。
4.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除對專項資金每年定期的清理外,審計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對專項資金進行抽查。對項目資金有挪用或沉淀情況的,要強化責任追究,并責令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