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近幾年來,隨著建設新農村工作的不斷推廣和深入,農村財務和資產管理問題正在逐步走上規范化和系統化的軌道,農村的經濟實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村級集體資產不斷積累。然而,資產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各部門不斷去改進和完善。其中的呆賬壞賬風險不斷加大,應收款過多造成大量集體資金沉淀,嚴重影響村級組織運行。如何控制風險,確保集體資產安全,關鍵還是要從源頭把關,加強資金管理。
村級集體資產是集體成員長期積累形成的共有財產,是村級組織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應收款是村級資產的重要組成部份,如何加強應收款的管理,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增加基層組織的凝聚力,保持農村社會穩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根據2009年我鎮農經統計報表數據,對當前村級應收款的基本情況、形成原因及對策建議作一些分析。
據2009年度農經年報統計:全鎮12個農業村應收款合計2609.75萬元,占當年總資產37.85%,流動資產的72.1%。而2006年年報統計應收款合計219.96萬元,占當年總資產的13.37%,流動資產的85.55%。三年來,應收款總額出現加速增長,在流動資產中的比重均很大,在總資產中的比重更是不斷上升。但應收款的變動不均衡,7個村出現增加,5個村略下降,其中古溪、岐頭、塔山3個村出現大幅增加,共計增加2393.78萬元,占當年全鎮應收款總額的90%以上。
1.往年村級財務管理混亂,舊賬呆賬多。在2000年我鎮實行村賬鎮管前,村級財務相當混亂。村財支出沒有經過任何民主程序,監管機制缺失。村干部及財務人員沒有將收取的現金及時入賬,而是挪用貪污手上的公款或將集體資金隨意出借。債務人涉及本村村民、外部單位和個人。僅一個村在1992—1995年借出現金114多萬元。另一個村1993—2001年應收款74.2萬元中,時任村支書、村民主任及出納共挪用公款37.8萬元。應收款拖欠時間長清欠難度大,后任的村干部怕得罪人,不積極收款。至今,有的債務人已無力償還,有的甚至早已不知去向,應收款項大部份末收回,導致集體利益受損。
2.征地款分配方案未協商好,村民暫時借支。2009年終,征地款預支高達2264萬元。古溪、岐頭、塔山3個村土地收儲后,相關部門按補償規定將征地款下拔到村集體,但農戶要求解決的一些問題沒有協商理順,導致分配方案未能出臺,因此款項沒能轉拔到生產隊。可是部份村民確實又急需現金周轉,于是向村集體預領分配款,有些村民看樣也向村領取款項,造成村級應收款增大。
3.村級執行經濟合同不到位。村級暫支的工程款未按合同條款的規定進度支付。如提前超標支付工程款,工程完工后未決算取得正式發票就支付所有工程款。
應收款過多造成大量集體資金沉淀,嚴重影響村級組織運行。其中的呆賬壞賬風險不斷加大。如何控制風險,確保集體資產安全,關鍵還是要從源頭把關,加強資金管理。
1.實行村級資產監管制度。在鄉鎮成立“三資監管中心”,對村集體的資產、資源和資金進行全方位的規范管理。在保證村集體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和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各村每月或每季度到“村集體會計委托中心”建賬一次,統一由中心審核把關代理記賬,建賬后三天內公布資金收支情況。落實審批限權管理辦法。以村民民主辦法規定給予村民主任一定數額的審批額度,超出限權的大筆開支需經村兩委會議研究后交由村民代表(或戶代表)大會審核通過。控制村集體庫存現金存量,超過規定部份應及時存入銀行或信用社。除必要的因公出差費用外,村級資金不得隨意借給單位或個人。應收款項大的村要成立清收小組,對原有的應收款項進行清理,分組、分數量落實到人進行催討,盡快實現應收債權變現。用行政手段不能解決的,要果斷地訴諸法律;對經確認無法收回的款項,要依照有關規定進行死賬、呆賬的核銷處理。
2.盡快落實征地款的分配下拔。一方面,村級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另一方面,耐心地與農戶協商溝通做好思想工作,妥善解決有關征地的善后問題,盡快簽訂征地分配款項方案,把征地款分配到戶,化解應收款項。
3.嚴格工程合同的執行。工程項目支出應當嚴格按中標價格和工程進度從嚴控制,不得超標支付。村干部要加強經濟合同依法執行意識,對于違反合同條款的行為,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阻止或糾正,以維護市場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