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依
組建公共事業監督管理委員(以下簡稱公監會),讓它獨立運行于行政系統之外,在性質上屬于事業機構。
第一,財政部僅保留公共事業組織會計準則的制定權。在信息不對稱而使市場成為不完美的經濟體制下,公共事業組織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信息需求多樣,難以對公共事業組織管理當局生產的信息達成一致的意見。他們就可能要求中心權力機構制定關于信息生產的準則。
第二,審計署不再就社會中介機構對公共事業組織的審計規范做出規定。這一層面的管理監督權限由公監會行使。新組建的公監會應具備的財務監督職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負責擬訂公共事業行業具體的財務監督法規。二是負責制定公共事業行業會計制度及具體財務會計業務處理規范。三是負有對公共事業組織公益資金支出比例及投資風險進行監控的職責。四是對進行違法財務活動的公共事業組織進行懲戒。
建立與各政府監管部門間的監督協調系統有利于創造政府財務監督發展的環境。關于監督協調系統的建立,應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采取聯席會議方式建立起各政府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制度。定期召開由同級財政、審計、稅務等有關監督部門共同參加的執法聯席會。這種方式有利于及時溝通執法工作情況,發揮政府財務監督的整體合力,有助于相關監管部門及時了解財務監督的總體工作布局,還能及時發現各自的監督盲點。
第二,運用聯合制定監督工作方案、聯合實施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結果相互移送等方法,建立起各政府財務監督部門之間半緊密型的聯合執法工作制度,逐步實現各政府財務監督部門之間執法工作的有機結合,以減少各政府財務監督部門監督工作中的盲目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各政府財務監督部門應積極利用政府信息平臺或者其他網絡系統,在它們以及監督客體之間建立起計算機聯網系統。
1.擴展政府財務監督主體的監督內容。隨著我國財政管理體制、公共事業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政府對公共事業組織的財務監督工作的內容、任務在逐步調整,從而要求政府財務監督的重心逐步向強化對公共事業組織財務預算的執行、國有資產運營管理、盈余分配的非營利性轉移。
2.調整政府財務監督主體的監督重點。從加強政府財務監督的需要出發,政府財務監督工作重點應當考慮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強化公共事業組織的財務預算監督。將政府財務監督工作的關口前移,加強對公共事業組織預算的監督。第二,應當加強對公共事業組織會計信息質量的抽查或核查工作。需要從維護公共事業組織社會公信度的角度出發,重視并且不斷加強對公共事業組織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3.政府監管部門應重視財務監督后的完善性措施。政府財務監督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對發現問題的綜合分析來不斷研究改進公共事業組織財務管理工作的完善性措施,促進其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逐步提高。所以,政府財務監督機構應重視在不斷加大財務監督工作力度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圍繞著在實施財務監督過程中查出的問題和發現的漏洞有針對性地加強完善性措施的研究工作。
第一,加強對政府財政監督隊伍的調整與充實工作。最大限度地將一些政治合格、作風優良、業務過硬的骨干力量配備到政府財務監督部門中,使政府財務監督隊伍更好地與新時期政府財務監督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相適應。
第二,重視政府財務監督隊伍工作作風的建設。通過工作作風建設,促使從事政府財務監督工作的人員積極深入工作實際、自覺履行工作職責,不斷提高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第三,加強政府財務監督隊伍的思想教育與業務知識的培訓。即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政府財務監督隊伍中構筑起一條堅固的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通過加強業務知識培訓工作,夯實政府財務監督隊伍的業務工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