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霞
隨著市場經濟的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企業制度的完善,會計工作環境和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社會公眾等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時效、范圍、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為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規范會計行為、完善企業會計監督已成為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刻不容緩的一項重要內容。現本人就如何完善企業會計監督粗淺談幾點認識:
會計監督是指會計人員依據《會計法》賦予的職權,將《會計法》規定的各項內容適用于具體的人和事,對單位經濟業務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監察、督促,落實法律規定應依法辦理的業務內容。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內部會計監督和外部會計監督之分。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三者相互聯系又各有特定的職能范圍,構成了一個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的會計監督體系。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少人在物資財富中失去了方向,受局部利益或個人利益的驅動,會計工作違規違紀,弄虛作假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環境。由于會計監督主要是監督者對被監督者進行監督,所以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特別重要。只有會計信息真實,監督才有效。
長期以來,企業負責人認為內部控制制度可有可無,認為會計的功能只是事后報賬核算,會計人員也僅僅扮演“記賬員”的角色,不能參與單位的重要決策和管理活動,重大事項決策和執行沒有內部控制監督制約。還有的負責人認識不到位,使財務監管難度加大,導致相關人員職責不清,監控不力,為一些違反財經紀律的舞弊、造假行為提供了機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益是考核企業的首選目標,因此,在一些單位中出現了企業管理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權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做假賬,辦理違規違法會計事項。對造成的虛假會計信息,企業負責人往往以不懂會計、不知情等借口推卸責任,會計人員如不堅持原則,同他們同流合污,勢必會嚴重影響投資人、債權人及社會公眾的利益,同時也會阻礙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的正常運行。由于企業負責人缺乏監督意識,從而使會計工作受限于管理當局,不能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破壞了正常的會計工作。
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主要表現:一是會計人員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不能很好地履行會計職責;二是會計人員缺乏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三是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差,面對不正之風不能堅持原則,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利益。
我國新頒布的《會計法》加快了會計法律體系建設的步伐,因此應進一步提高《會計法》的可操作性,以保證《會計法》各項規定的貫徹落實。明確會計監督、審計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以實施清晰明了的監督職能。要正確認識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使違紀違法行為遏制在會計工作的萌芽狀態。此外,還應強化一些相關配套的法律及相關法規的實施,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改革企業二元領導,實行財務部門垂直領導,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完善內部監督機制。樹立起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第一責任主體”意識,增強內部會計控制意識,培養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遵循一定的原則和具體標準,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建立嚴密、完整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通過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并予以規范化、系統化和制度化,使內部監督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關鍵。因此單位負責人應加強對本單位會計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其有效實施并發揮功效;要積極創造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保證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要帶頭執法、維護國家財經紀律,不干預、更不能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辦理會計事項,要確保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在會計監督中單純強調內部監督是不夠的,還必須強化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有效開展,可以有效保證保單位的經濟活動依法有序地進行,并可彌補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種種不足。因此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加強,可以推動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充分開展,而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有效進行,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進行提供了重要基礎。
全面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會計道德建設、加強業務技能的培訓,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根本要求。因此,高素質的會計人員不僅具備較強的法制觀念,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綜合能力;不僅要精通業務,還必須具有參與管理、決策、分析的能力,以適應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需求;此外還應具有較高的風險管理和風險防范能力。
首先,要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有效的職業道教育,增加從業人員對職業道德規范的感性認識,增強教育效果;其次,要加快建立企業、單位、中介機構和會計從業的信用檔案,促進會計職業道德的遵守;最后,要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教育作用,加強媒體宣傳教育力度,使全社會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營造尊崇誠信的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