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雯
教育部2000年《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實踐教學要改變過分依附于理論教學的狀況,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應占有較大比重。”并且在附件中更明確地提出:“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兩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30%。”這些內容,強調了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中必須相對于理論教學獨立存在,但又要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40%的學時比例十分明確地表明了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具體到會計學這門課,更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建立一個既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的,又能相對獨立的、凸顯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會計實習體系,對于高職教育是尤為重要的。
現階段,對于“會計實習”的界定主要包括兩個流派,一個流派是“廣義實習論”,認為會計實習不僅包括校外實習環節,還包括校內綜合模擬實習環節。所謂校外實習環節,即直接讓學生到校外參加會計實務工作的實踐性教學形式,如派遣學生直接到企事業單位會計崗位實習或會計師事務所崗位實習,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而所謂校內綜合模擬實習環節,即在學校建立模擬實習環境,通過模擬實習企業一個月的主要經濟業務和會計核算流程,創建現場實景,設立不同的會計崗位,就業務和職業素質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訓,以便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檢驗,從而使學生在校外實習時能熟練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盡快適應不同專業崗位的工作。另一流派則是“狹義實習論”,認為會計實習僅指校外實習的畢業實習環節,即學生結束校內課程學習部分,最后在畢業前到校外實習的四個月。因此,“狹義實習論”主要圍繞畢業實習環節的就業指導與組織進行討論。
而按照教育部2000年《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所指出的,會計實踐教學應貫穿于整個高職教育,并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因此,我們這里討論的應是含有校內模擬實習環節和校外實習環節在內的“廣義實習”。而且,只有基于這種“廣義實習”概念建立起來的“二位一體”的會計實習體系才具有高職實踐教育意義和特點。
作為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會計實習應該是一個完整統一的系統,從課堂的實驗課到學期階段模擬實習,再到最后的畢業實習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過程。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實踐教學沒有統籌規劃,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一般高職院校只針對學生畢業前到校外實習的四個月制定一個短時間的實習大綱,而相對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兩年半時間,會計實習則沒有任何的實習規劃或參照,僅根據各科老師的課程需要去確定實習課時數,而實習內容更是由各任課教師根據課程自行確定。這使得校內模擬實習環節的會計實習缺乏統籌安排,容易造成實習內容重復或實習內容不全、實習指導多樣化等諸多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校外實習環節雖然一般都有相對獨立的實習大綱,但是難以與校內實習內容相呼應,加上實習單位性質、帶教老師水平等諸多差別的存在,導致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忙于適應,不得要領。
雖然國家明文指出:“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但是目前有些高職院校在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雖然達到了教學活動總學時40%的量的要求,但是思想上并不重視會計實習。校內模擬實習環節對于實習教學的要求往往流于形式。很多高職院校的老師在上會計課的時候遇到實踐教學部分,根本不進實驗室,僅以做課后習題的形式代替會計實踐,讓學生將習題做在實驗報告冊上以應付教學檢查。有的高職院校會在學期期末集中安排一周進行會計實訓,如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課程完畢后集中安排實訓,很多老師都是給學生一套企業某年某月的經濟業務,從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直到編制會計報表,從頭到尾完成整個會計循環工作,這樣重復的會計實踐只是讓學生熟練了會計的賬務處理能力,并沒有充分體現具體課程特點,加上老師并不批改或提供正確答案,學生的錯誤反而在一遍遍的賬務處理過程中得到加強,更使得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對會計事項的判別能力的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而校外實習的環節,由于會計職業性質、學生自找實習等決定了會計實習的分散性,學校無法進行管理,而且校外實習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而最后一個學期又是學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因此學生對實習應付了事,有的學生甚至弄虛作假,開虛假校外實習鑒定來應付學校的檢查。對于實習所要上交的校外實習報告,也相互抄襲,大同小異,有的更是學生直接從網絡上拷貝下來。使得校外實習階段也常常流于形式,變成了學生找工作的便宜時間。
由于目前沒有專門用于教學操作的財務軟件,因此現在很多的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內模擬實習環節時,只能片面進行手工賬的實習訓練,有的雖然花大價錢去買了正版財務軟件,但也難以承擔高額的維護費用,導致電算化實習進退維谷,出現手工操作實習占主導地位、電算化操作實習占從屬地位的局面;另外,目前市面上的會計實訓教材都是以制造型工業企業會計為實驗項目,結合行業特點的會計實驗項目幾乎空白。
而校外實習環節,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企業往往不愿意接受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短期實習,所以經常有部分學生在規定的校外實習時間結束的時候仍沒有找到實習單位。還有部分學生雖然進入到了實習單位,但實習單位出于工作銜接、保密等原因,不給予必要的指導,致使實習學生最多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憑證、賬簿等資料等,使實習遠達不到實習大綱的要求;另外,由于實習單位會計業務的計算機操作一般是由專人負責的,各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又不統一,學生在學習中使用的軟件不一定與實習單位相同,一旦上機不慎,造成數據丟失或軟件損壞等錯誤,會給實習單位會計工作增添不少麻煩,甚至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實習單位往往會謝絕學生進行微機操作。學生在校外實習環節,實際能夠得到鍛煉的部分就顯得極為有限了。
要克服本文所提到的關于現階段高職會計實習中出現的幾大問題,首先要有一個將校內實習、校外實習等所有實踐形式包括在內的整體實習概念,即前面所提到的“廣義實習”概念,對于校內實習環節和校外實習環節,我們既要認識到他們各自的特點和不同,也要用聯系的觀點去看待他們;其次,不能將理論教學獨立于該模塊以外,雖然我們目前構建的是高職會計實習模式,但是任何形式的實習無法在真正意義上脫離理論教學,必須是與理論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由理論教學提供支持的會計實習才是具有意義的實習;再次,無論是廣義實習還是理論教學,都要以提高學生會計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在此目標下形成一個從學生入學到學生畢業,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完整的實習規劃,以此做到綱舉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