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梅
(滕州市水務局,山東 滕州 277500)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發展大棚菜、大棚食用菌己成為滕州農業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香菇作為綠色食品,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珍貴的藥用價值,贏得了各消費階層的喜愛,市場行情日益走俏。目前,滕州市香菇種植基地已發展到10余處,溫室大棚200多個,總占地面積16.4 hm2,從業人員1200余人,經濟效益顯著,開發前景良好。但是,由于人工灑水,勞動強度大,灌溉用水浪費較多,而缺水或灑水不均的現象時有發生,香菇生長所需的濕度、溫度得不到充分滿足,影響了香菇的產量、品質和外觀形象,嚴重制約了香菇種植業進程和規模化發展。
2005年,棗莊市水務局承擔了棗莊市科委下達的《大棚食用菌自控微噴技術研究》項目。系統運行幾年來,通過跟蹤觀測、對比分析,表明:電子傳感自控微噴灌系統,在香菇種植溫室大棚中實用性強,投資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顯著,適合大面積推廣。現將該系統從技術和經濟兩方面介紹如下:
試區位于滕州市南沙河鎮東北部,濟棗公路西側,屬南沙河鎮南池村,參與研究實驗的食用菌大棚共4個,總占地面積0.43hm2。單溫室棚長59 m,寬8 m,容納菌棒11000個,實驗前香菇年產量8600余公斤,總產值38700元,純利潤約9380元。
針對香茹的規模種植,區域化經營,擬定了單井四溫室自動控制系統,充分利用時空分布輪回微噴灌,以提高水源工程的利用率,降低造價,便于管理。
根據香菇的生長發育特點,按棚內氣溫劃分為:小于 4℃、4℃~8℃、8℃~25℃、 大于 25℃ 4個溫度控制區間,在這4個溫度控制區間內香菇生長需水量不同。這就要求微噴灌系統,嚴格按照香菇生長發育的要求確定啟噴和停噴。通過進一步總結香菇種植戶經驗,制訂單棚控制方式方案如下:
(1)氣溫低于4℃時,香菇基本處于休眠狀態,不需要經常噴水,該溫控區自控系統設計為休眠狀態。管理人員視情況不同靈活掌握。
(2)棚內氣溫 4℃~8℃時,香菇生長較慢,菌棒水分散失較少,要求環境濕度較低,一般24h噴水1~2次。該溫控區自控系統設計為:雙歷時電路控制。即:間隔歷時 12~24h,一次噴水歷時2~3min。
(3)棚內氣溫 8℃~25℃時,香菇生長很快,菌棒水分散失量較大,這時環境空氣濕度必須保持在80%以上,才能保證香菇正常生長。該溫控區自控系統設計為:環境空氣濕度傳感器提供起噴信號,一次噴水歷時2~3min。
(4)棚內氣溫大于25℃時,需要大量通風以降低氣溫,這時香菇生長不是很快,但由于氣溫高,菌棒水分散失量很大,棚內環境空氣濕度無法保證相對穩定,必須頻繁噴水,其作用一是補充水分,二是配合通風降低棚內氣溫。該溫控區自控系統設計為:雙歷時電路控制,即:間隔歷時 15min至 1h,一次噴水 10~30s。
本自控微噴灌系統由電子傳感綜合控制系統、繼電設備和安全保護裝置、水源和提水設備、管網和微噴設備等4部分組成。
2.1.1 測控流程
電子傳感綜合控制部分是溫室自控系統的測控核心,測控流程是:通過溫度傳感器中的三組溫感電路,使集成電路判別出大棚溫室內環境溫度,所屬的溫度控制區間(小于 4℃ 、4℃~ 8℃、8℃~25℃、大于 25℃),并與相應的溫度控制區間的微噴灌控制方式電路聯通,從而輸出相應于該溫控區的需灌信號。大棚溫室間掃描以每秒一次的頻率依次搜索。輪灌系統內多個單棚溫室,有時會以不同或相同的微噴灌控制方式,近于同時輸出需灌信號,當掃描信號與某一溫室的需灌信號相遇時,掃描信號被鎖定,供水機泵和該溫室的電磁閥會同時啟動噴灌,噴灌歷時過后,掃描信號繼續搜索,就這樣,在輪灌系統內多個單棚溫室之間以不同或相同的控制方式輪回噴灌。
2.1.2 傳感器研制
根據實際控制的需要,研制了空氣濕度、溫度兩種傳感器和具有 1s、30s、15min、2h 4種信號輸出的電子時鐘電路。
(1)濕度傳感器,是本控制系統中利用率最高、最活躍的部件,濕度感應核心部件,采用了北京寶力馬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S302H5濕度變送模塊。利用分析集成電路的模擬開關功能,組成變送電路,根據環境濕度在80%RH時,S302H5濕度變送模塊輸出的電位信號,做出定量臨界判斷,輸出相應的高(低)電位。
S302H5濕度變送模塊有關技術指標為:
①測量范圍:0~100%RH;②測量精度:≤ 5%RH;③消耗電流:<1.5mA;④信號輸出:0.38~3.68V與0~100%RH線性對應;⑤時間常數:5s;⑥供電電源:5V DC5%;⑦使用環境:0~+50℃;⑧儲存環境:-20~+50℃(非凝結);⑨連接端口:4針插座(2.0mm間距);⑩敏感元件:S108高分子濕敏電容器。
(2)溫度傳感器,實質上是溫度傳感組合電路。該電路使用DC+5V5%電源,分析集成電路是4051-3-8模擬芯片,溫度傳感是由三組精密電位器(3296/100K)和溫感電阻(-20K/0℃~60℃)組成。通過調試三組溫度傳感器,使分析集成電路分別在 4℃ 、8℃、25℃時產生臨界電位,當溫室內環境溫度分別處于小于4℃ 、4℃~8℃、8℃~25℃、大于 25℃這 4個溫度控制區間時,三組溫度傳感電路將組成4種不同組合,分析電路會相應產生出4種不同的輸出,根據輸出的不同信號,確定不同的噴灌方式。
溫度傳感器有關技術指標為:①測量范圍:-50~+120℃;②測量精度:≤ 0.5℃;③自身功耗: 0.75mW/℃;④基本電阻:-10K/22℃;⑤時間常數:12s;⑥線性系數:0.15%。
2.1.3 電子時鐘電路
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時鐘產生電路,該電路使用DC+5V5%電源,由石英晶振器和5369/60Hz時鐘發生電路以及外圍元件組成,輸出標準1/60s信號。二是信號分級處理,該電路以1/60s為輸入信號,使用10進制電流單路分配器組合群體,逐級降頻,從而產生出1s、30s、15min、2h 4種時鐘信號,為各歷時電路提供了單位指標,為輪灌系統內各溫室之間需灌信號的搜索提供了動態依據。
繼電設備是用來執行電子傳感綜合控制系統的指令、驅動提水設備和各溫室內電磁閥實施噴灌的裝置。水泵磁力開關采用的是CJX2-0910/220V/50Hz交流接觸器,二次電源來自綜合控制儀。安全保護有兩部分:一是繼電保護,由熱繼電器和漏電保護斷路器組成,當供電電路發生單相運行、三相不均超標、漏電和電流過熱等現象時,它將通過二次繼電電路執行停機,不至于造成水泵和其它設備的損壞。二是管網保護,管網設計正常工作壓力為4kg/cm2,當管網壓力高于4.5 kg/cm2或低于3.5 kg/cm2時,則表明:管網已經出現故障,不能繼續運行。本系統采用電接點壓力表控制繼電電路,實行高、低限壓運行,超出上述壓力范圍二次繼電電路將執行停機。
本自控微噴灌系統,所用水源為地下水,提水設備為潛水電泵,流量8.4m3/h、揚程38m、配套動力 2.2kW。站首設有逆止閥、閘閥、水表、過濾器、電接點壓力表等,確保在水質、水量、計量和管道安全等方面均能滿足單溫室和灌區管網輪回噴灌的要求。
按著經濟實用原則,管材采用PE管,屬懸掛式微噴灌系統。干管和分干,直徑40mm,均沿溫室寬度方向布設,懸掛固定于棚頂,正常工作壓力為4kg/cm2。支管,直徑20mm,沿溫室長方向布設,每溫室4道,間距2m。噴頭為全圓折射式,射程1.3m,流量60L/h。毛管直徑4mm、管長 20cm,以套管固定安裝在支管上,間距2m。每溫室分干管首安裝一個電磁閥和一個小型過濾器。電磁閥用來配合自控儀執行分干自動開關,實現多溫室自動輪灌。小型過濾器用于進一步提高水質,以減少噴頭毛管的堵塞。
本項目投資21502.9元,主要包括:新打機井1眼,購置機泵1套,鋪設和安裝干支管道1100m,安裝微噴頭480只,單井四溫室輪灌溫濕度傳感綜合自動控制系統1套。
該項費用包括:動力費、工程維修費、管理費等。據一年來的運行分析計算,年用電費26.88元;工程維修費,按20年折舊課題總投資(21502.9元)的 80%計算為860.12元;管理費主要是維修工時,用工22個,日工資按15元計算,為330元。綜上所述,年運行費共計1217元。
通過對香菇養種植戶的跟蹤調查,在不影響原棚生產的基礎上,從增產、節水、節能和省工等方面對比,據實測數據分析計算列入表1。
本項目研究于2005年當年投入使用并發揮效益,確定2005年為經濟分析的基準年,經濟計算期取n=15年,根據上文有關數據,采用動態法,進行了分析計算。有關經濟分析指標見表2和表3。

表1 自控微噴工程增產節耗效益計算表

表2 自控微噴工程投資、年運行費和年效益表

表3 自控微噴工程經濟效益分析表
該研究項目投入運行幾年來,通過跟蹤觀察和收集有關技術經濟數據,通過經濟分析計算,效益非常顯著。該研究只對所涉及的單井四溫室系統,進行了經濟效益分析計算。由于規模較小,系統中水源工程、主控設備等共用設施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較大,因此這套系統還有相當可觀的效益沒能得到充分發揮。參考本文第二部分內容,從不影響香菇的正常生長的角度,根據種植戶的經驗,合理調配時空,單井多溫室自控輪灌微噴系統最佳配比為1∶20,這表明:在溫室低于25℃時,自控輪噴系統排隊時間有可能最長為:40~60min;高于 25℃時,排隊時間最長為:200~600s;這個時間不會影響香菇的正常生長。
菌棒注水工序,用工量較大,歷時較長,水量浪費較多,增加了消耗影響了產量。自動化測控補水系統,有待進一步繼續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