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真,李志謀
(1.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湖南益陽 413000;2.湖南省沅江市自來水公司,湖南沅江 413100)
當今日世界正隨著科技的進步而迅速發展,人類社會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諸如:環境污染問題、生態平衡問題、人口的急劇增長問題,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從各個不同角度向人類社會提出了挑戰。在建筑學界,在建筑和環境中,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問題也已成為建筑師的新課題,到了必須予以認真對待的地步,這就是城市道路環境無障礙設計問題。
城市道路環境無障礙設計是指為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充分參與社會生活,方便走出家門時能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環境、公共建筑入口等建設工程中配套的服務設施。無障礙設計是“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重要表現,體現對殘疾人和老年人的關愛。同時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城市的社會文明程度的水平,是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1]。
眾所周知,益陽是羽毛球之鄉,國家羽毛球隊訓練基地之一,也是竹文化的發源地。近年來,有關政府將益陽市定位為旅游消費城市,致力于環境景觀的優化與改造,使之成為長沙的“后花園”。同時,隨著政府職能部門招商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市域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城市品位也不斷上層次。近年來益陽城市建設正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異,其中的無障礙設計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據不完全統計,益陽市近幾年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均按規范要求設置了盲道和坡道。筆者就益陽市區幾個主要地段作了一次實地調查,應該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1)調查之一:中心區——益陽市康復南路第五元素至益陽教育學院段
調查時間:2008年12月15日(周一)8:00-16:00。
設置情況:人行盲道寬度基本符合標準,有 6處中斷。
結果:此路段上有 10多輛自行車和 4輛摩托車、6臺汽車以及報刊亭占用盲道,主要集中在步步高超市(康復路店)與益陽教育學院兩家門店前。8小時的觀察中筆者沒有發現盲人出現。對沿街店鋪工作人員的詢問結果也是同樣的結論。
(2)調查之二:商業區——處于赫山廟商業步行街
調查時間:2008年12月16日(周二)8:00-16:00。
設置情況:人行盲道寬度不一,顏色不符合盲道要求,并且有多處中斷及多處缺損。
結果:此步行街上約 1/3的盲道被垃圾桶、綠化花壇、自行車、摩托車、簡易貨亭占用(如圖 1、圖 2)。盲人出現次數為零。
(3)調查之三:風景區——秀峰公園

圖1 盲道被綠化花壇占用

圖2 盲道被垃圾桶占用
調查時間為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8:00-16:00。
設置情況:人行盲道鋪設基本平整,但有個別地方不符合標準。秀峰湖邊上未設置行進盲道。公廁未設置殘疾人通道、殘疾人廁位,未發現任何無障礙標志牌。
結果:盲人出現數量為零。
另外,根據對益陽城區殘疾人、益陽市特種學校問卷調查,將近 90%的人對于目前益陽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不滿意”;在最不滿意的無障礙設施中,盲道和坡道位居榜首。殘疾人普遍認為當前益陽市最需要增設的無障礙設施是公交站臺的盲文站牌、人行橫道的提示音響以及無障礙公廁;有車的殘疾人則格外注意殘疾人停車位和低位飲水器。68%的殘疾人認為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和理解“不夠”;13%的殘疾人認為“一般”;還有 19%的殘疾人認為“很不夠”。
基于此,在益陽城市道路環境設計中,應將無障礙設計提到日程上來。
益陽城市道路環境無障礙設計內容主要有人行步道中的盲道、坡道、緣石坡道;人行橫道中的過街音響及安全島;人行過街天橋與人行過街地道中的盲道、坡道或升降平臺、扶手、無障礙標志牌;公交車停靠站、交通信號、殘疾人停車位等。但是在新建或改建道路無障礙設計時應依據益陽城市的條件、道路的性質、人流的狀況、公交的運行以及其居住區分布等情況進行合理的、有針對性的規劃和設置。
3.1.1 盲道設計
在城市道路和城市廣場的人行道、大型公共建筑的入口及商業街、居住區等的人行道應設置盲道,協助盲人通過盲杖和腳底的觸覺,方便安全地行走。盲道設計應連續、完善、系統,并避開樹木、電線桿、拉線、樹穴、窨井蓋等障礙物,其它設施不得占用盲道。盲道分為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行進盲道宜放在人行道外側距圍墻、花壇、綠化帶 250~600mm處。一般盲道的鋪設寬度為 0.3~0.6 m,可根據道路寬度選擇低限或高限[3]。

圖3 益陽大道鋪設的行進盲道磚不合規范要求
筆者對益陽市內的益陽大道、赫山廟步行街等大道的人行道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這些大道大部分都設置了盲道,但有的盲道磚顏色、質地、厚度、尺寸參差不齊,不符合規范要求,讓盲人和弱視者無法正常判斷(如圖 3)。有的盲道磚在施工時不夠平整,很不便于盲人行走。有的盲道時斷時續,經常失蹤存在導向陷阱。更有的地方盲道只修在人行道上,沒有連接到車站、超市、銀行、學校等公共場所的出入口。各種施工對盲道的破壞也不少。處于經濟方面的原因,大家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致使盲人無路可走。
3.1.2 坡道設計:
坡道是用于聯系地面不同高度的通行設施,是無障礙設施設計的重點所在。“一級臺階就是一座山峰”,因此,地面不能有臺階等障礙物,需要用坡道解決地面的高差問題。從筆者實地調查的結果顯示,益陽市的秀峰公園、奧林匹克公園、火車站、沿江風光帶(西流灣段)、赫山商業步行街、華天大酒店廣場前地下通道等人流量相對集中的地方雖不同程度的設置了坡道,為市民尤其是老弱病殘者出行確實提供了方便,但這些部位大多達不到規范要求。對于殘疾人使用的坡道,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 1∶12,坡道的坡面既要平整又要防滑。為確保行人安全,兩側都應該牢固安裝0.85~0.90 m高的扶手。設兩層扶手時,上層扶手高度為 900 mm,下層扶手高應為 0.65~0.70 m。欄桿應連貫,扶手起點與終點處延伸應大于 0.3 m,扶手末端應向內拐到墻面,或向下延伸0.10 m,以告知盲人或弱視者空間的轉換[1]。
3.1.3 緣石坡道設計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帶。通常人行道的地面高出車行道的地面 150~200mm,當人們通過人行橫道時,需走下一步臺階再上一步臺階繼續行走,這種現象給乘輪椅殘疾人的通行帶來了困難,通常要在旁人的幫助下才能解決。殘疾人和老年人需要無障礙的人行道,以方便他們的出行,因此,人行道在交叉路口、人行橫道、街坊路口、廣場入口、單位出口及橋梁、隧道、立體交叉等路口應設置供乘輪椅者通行的緣石坡道,也即凡被立緣石斷開的地方要毫無遺漏的設置緣石坡道。
緣石坡道的坡面可設計成單面坡形、扇面形、三面坡形[3]。通常緣石坡道設在人行道的范圍內。道路交叉口是緣石坡道重點設置部位,要注意與人行橫道和安全島的良好結合,使乘輪椅殘疾人安全、方便地行駛到馬路對面的人行道。單面坡緣石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 1︰ 20;扇形單面坡緣石坡道下口寬度不應小于 1.5 m;三面坡緣石坡道的正面及側面的坡度不應大于 1︰ 12,正面寬度不應小于 1.2 m,坡面應平整和防滑,坡道下口的平緣石不得超過車行道地面 20mm。人行道上的盲道可與緣石坡道銜接。
興建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對于疏導交通,消除人車混行,保證行人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作為地級城市,人行天橋目前在益陽市還未興建。至于人行地道,從新改造的益陽大道華天大酒店前廣場的地下通道和益陽大道西路口地下通道來看,均按規范要求考慮了無障礙設計,且使用頻率都較高。
為了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的通行,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應設計成具有平緩坡道和梯道相結合的無障礙設計形式,以使乘輪椅殘疾人和老年人等方便安全的通過。
(1)為了方便乘輪椅者通過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宜設置輪椅坡道。如受地形限制,無法設置輪椅坡道,宜設無障礙電梯或升降平臺。
(2)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的梯道設計要求踏步面寬、踏步高度低,便于控制重心。梯道的寬度不應小于 2000mm,中間平臺深度不應小于 2000mm,踏步的高度不應大于 150mm,踏步寬度不應小于 300mm,踏面應平整防滑,前緣不應有突出部分;高度應不小于 100mm的安全擋臺。
(3)另外,為了方便行人能在雨雪天使用,宜設置頂棚。為了方便視力殘疾者通過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上述場所應設置盲道。人行地道入口兩側應設防護措施,以確保殘疾人和老年人的安全。為了方便乘輪椅者從人行道出入人行地道,當人行地道的坡道入口平臺與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時,應采用坡道連接。為了防止殘疾人、老年人進入人行天橋下面的三角空間區,應在這一范圍采取防護措施,并設置提示盲道。
筆者發現益陽市內所有的公交站臺和公共汽車,未考慮殘疾人的要求,可以說完全沒有考慮無障礙設計,還有待大力改造。尤其是益陽市公共汽車總公司目前已整體租賃給長沙某公司,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對無障礙設施的投入也大打折扣,使得殘疾人根本不可能獨自乘坐公交車。殘疾人出門難可想而知!
為了方便殘疾者換乘公交車輛,公交車停靠站可采取以下幾種無障礙設計。
(1)在規定的公交車站范圍設置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如沿人行道的公交車站設置提示盲道是為了使視力殘疾者能容易地發現車站的準確位置,便于其到達候車位置。公交車站盲文站牌的設置,一是要方便視力殘疾者使用,二是要保證安全、防止倒塌,三是要不易被人破壞;
(2)建設高位站臺,使站臺與車廂地板位于相同高度;
(3)提供方便殘疾人的專用通道。例如巴西的“巴士管道”,殘疾人可利用坡道或小型升降機進入“巴士管道”等候車輛。等候區與車廂地板同高,方便殘疾人上下;
(4)建議增加公交停靠站在地坪、通道設計上考慮未來與無障礙公交車無縫銜接;
(5)除公交停靠站采用無障礙設計外,采用無障礙公共汽車,也同樣方便殘疾人的出行。
在城市道路環境中,無障礙設計還應包括交通信號、殘疾人停車位、無障礙公廁、低位公用電話、低位飲水器、室外升降平臺等,這些都是城市道路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益陽市相關部門正在著手按照《城市道路與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要求更換或增添無障礙設施,例如:殘疾人停車位、無障礙公廁、交通信號等。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些正在進行改造或新建項目的效果并不樂觀,具體表現為:
3.4.1 交通信號設計
在城市人行交通繁忙的路口和主要商業街的設有紅綠燈的路口,應設盲人過街音響信號裝置,使視力殘疾者安全地通過人行橫道;殘疾人通過街道所需的綠燈時間,按殘疾人步行速度 0.5m/s計算;帶按鈕的人行過街音響信號燈的按鈕高度應該考慮殘疾人的高度要求,一般不高于 1.4 m。筆者在益陽市內所有路口及商業步行街,均沒有發現過街音響等交通信號無障礙設計,甚至很多司機無視人行橫道的存在,過人行橫道根本不會考慮減速。對正常人來講,過人行道就是一件膽顫心驚的事,更何況殘疾人呢。
3.4.2 殘疾人專用停車位[1]
各類停車場應將最方便的停車位設計為殘疾人專用停車位,其他車輛不得使用。停車場殘疾人專用道應能滿足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停車場的殘疾人專用道寬度不能小于915m m。在停車車位的一側與相鄰的車位之間還應考慮 1.20 m的輪椅通道;停車車位一側輪椅通道與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時應設 1.00 m的輪椅坡道。停車和殘疾人專用道等標志應清晰明了。相對而言,在益陽市內,筆者還沒有發現在停車場設有無障礙標志牌的殘疾人停車位的情況,確實值得思考?
3.4.3 低位公用電話、低位飲水器、安全島等設施
至今在益陽街頭筆者還沒有發現這些設施。隨著城市的發展,要求將安全島與人行橫道對應處設計成坡道,并與緣石坡道相互對正,是為了使乘輪椅者安全地通過人行橫道中間的安全島。
3.4.4 殘疾人廁位、殘疾人專用衛生間
在益陽街頭,盡管近幾年新修了一些公共廁所,但針對殘疾人而言并不樂觀。公共廁所要么沒有設置坡道,殘疾人進不了;要么沒有設置殘疾人廁位;還有的公廁雖然考慮了殘疾人廁位,但由于廁位尺度不夠,殘疾人用不了,形同虛設;更有一些公共場所考慮了殘疾人廁位,但由于利用率極低,干脆作為倉庫或另為它用,門上一把鎖。難怪很多殘疾人不敢上街,要么上街的話一整天都不敢喝水。
3.4.5 無障礙標志牌
為了使符合無障礙標準的城市道路能更好地為弱勢群體的通行、使用服務,并易于為它們所識別,應在顯著位置設置無障礙標志牌。目前,益陽市內為無障礙設施配備的標志牌數量很少。筆者在新改造的益陽大道沿線的交叉路口,發現了標志牌。這些標志牌的色彩、布局、照明等內容的設計基本上本著清晰醒目、對比鮮明、準確大方、美觀顯眼的原則。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如有的路口標示牌的位置顯然偏高,有的被大樹擋掉,有的標志牌上輪椅朝向與指引通行走向甚至并不一致。
實際上,無障礙設計既不是技術難題也不是加大投資的問題,關鍵是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對無障礙設計的重視程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議政府的各級部門,多多借鑒發達國家城市道路環境無障礙設計的先進經驗,從最簡單的無障礙設施一個一個做起,協調和動員全民來參與這件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所要建立的城市,才能真正實現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等沒有任何不便和障礙,成為能夠共同的自由生活和活動的城市。
[1]J G J 50-2001城市道路與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S]
[2]李真.益陽城市公共環境中無障礙設施設計之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8:42-43
[3]周文麟.城市無障礙環境設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5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