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磊,潘 鴻
(1.黑龍江省扶貧辦公室,黑龍江哈爾濱,150001;2.吉林大學,吉林,130012)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發展農業是重中之重,農業要實現現代化,需要科技的帶動,離開科技就無從發展農業。根據有關研究,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5%提高到2007年的48%。由此可見,科技信息能否有效的普及推廣,決定著國家農業發展的成敗。
“中國大糧倉,拜托黑龍江”。黑龍江是中國的農業大省,黑龍江墾區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黑龍江的農業科技信息推廣現狀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對黑龍江的農業科技信息推廣狀況的進一步調查和分析,既有利于本地區的發展決策,同時,對于全國性的普查分析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農業科技傳播是一種把“私有知識”轉化為“社會共享知識”的過程,是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業產量、發展農業生產力的一種手段,是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社會的進步的一種表現。
黑龍江省農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且分布不均勻,集約化水平低,以及農民文化素質低等特點,這些因素都嚴重的制約著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快速發展。黑龍江省從自身實際出發,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不斷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的農業信息推廣之路。
截至2005年年底,黑龍江省共成立縣、鄉兩級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機構2476個,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化、經營管理五大系統和綜合站,其中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633個,鄉鎮級l 843個。縣、鄉兩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實有人員24949人,其中縣級有9104人,鄉鎮級有15845人,見表1所示。

表1 2005年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情況統計表[1]Table 1.Statistical Statements ofpromotingagricultural techniques 2005 in Heilongjiang
長期以來,根據“三農”工作需要,黑龍江省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完成了眾多的國家重大推廣項目,如“溫飽工程”、“跨世紀農民培訓工程”、“科技提升計劃”、“農業科技跨越計劃”、“科技戶示范工程”等。通過這些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組織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的增強。同時,圍繞這些重大推廣項目的實施,推動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增強了推廣機構的活力,提高了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了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的創新。
通過對全國一些省份的調查不難發現,農民獲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徑比較單一,而且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渠道包括:鄰里等人際關系、網絡報刊等大眾媒體和推廣站等政府部門。據抽樣調查[2-4],通過親戚鄰居等人際傳播渠道獲得相關信息的農民占半數以上,政府、企業等組織傳播占26%,而大眾傳播只占18%,這種現象也普遍存在于黑龍江省。
近些年來,黑龍江省加大了對科技信息傳播的力度,擴展了信息傳播的途徑。2008年哈爾濱市道里區率先在全市創辦了首批科技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業資源和專業技術的集約經營,實現資源、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整合,探索出農民科技專業合作社,大大提升了農民獲取信息的效率。同時積極組織開展經驗交流現場會、金豆節、科普之冬等活動。使政府、企業等組織傳播在農技推廣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逐漸成為農民獲取各類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擴大電視網的覆蓋面,增加農村信息服務播送時間是提高農村信息服務最為便捷的途徑。在部分發達地區,網絡已成為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對于中國的農民來說,雖然受觀念、傳統和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對新事物、新方法的接受存在障礙,但中國農民卻是最講實效的,能給他們帶來實惠的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就能很快得到他們認可和接受。在對農戶的信息需求調查發現,農戶最需要的信息類別排序如下:實用技術(99.8%),農業政策(99.7%),新品種(99.6%),教育培訓(99.4%),市場信息(40.7%),氣象信息(30.5%),法律(17.6%),其他(2.2%),見表 2 所示。

表2 .農民最需要的信息類別情況(%)[5]Table 2 Statistical Statements ofpeasants’most needed information(%)
從農戶最需要信息的優先序調查結果表明,政府部門是提供農業科技信息的最為重要的組織機構,實用技術、政策法規與新品種等信息是當前農戶最為需求的信息。不同地區農民信息需求優先序略有不同。
農業科技信息推廣建設是一項公益性事業,主要依靠政府進行投資建設和統一規劃。與發達地區相比,黑龍江省農業科技信息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還有較大差距,信息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發布等手段落后,難以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政府組織結構上,從2005年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情況統計表(表1)可以看出,農業推廣機構的構成不夠合理,人員結構方面也存在很大問題。另一方面,農業技術推廣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大,影響范圍廣,從省至市、縣、鄉鎮、村、農戶等各級政府組織的所有涉農部門和信息機構都要參與,協調難度大,因此政府必須加強統一規劃協調。
2006年黑龍江省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文化狀況統計數據顯示[1],平均每百個勞動力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占2.32%,小學文化程度占25.32%,初中占62.13%,高中占7.05%,而中專和大專及大專以上分別為1.94%和1.24%。從整體上看,農民文化水平偏低,綜合素質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有知識的青壯勞力紛紛進城務工,導致目前我省尚在農村生活的農民整體勞動力素質逐年下降,絕大多數無法接受專業的培訓學習,很難改變傳統的農業經營管理模式。
多年來,一直困擾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的難題除政策、資金、認識外,更重要的是探尋適合黑龍江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調動各方積極性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可以推而廣之的農技推廣模式。同時,還需要努力提供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加大政府機構的投入力度。發展農業技術推廣,不可以紙上談兵,一定要從省情出發,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1]黑龍江省統計局.黑龍江統計年鑒[M].黑龍江: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2]朱丹,袁小玲,張忠鳳,等.農村信息服務現狀和農民知識獲取能力的分析研究[J].分析研究圖書情報工作網刊,2009(9):1~6.
[3]劉鏡,劉鳳俠,蘆曉峰.試論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的途徑與方式[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5):31~33.
[4]房桂芝,董禮剛.關于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09(10):41~44.
[5]緱博,譚英,奉公.電視文化傳播及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6(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