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華
(吉林省第二榮復軍人醫院,吉林梨樹 136502)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見病、多發病。腦梗死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者,約占75%,病死率為10%~15%,是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腦梗死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病,且極易復發,致殘率及死亡率均較高。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0月應用血栓通(粉)針劑,配合常規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將確診的腦梗死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48~75歲,平均61.5歲;多發性梗死6例,基底節區梗死12例,殼核6例,腦干梗死3例,一側額顳頂梗死5例;合并高血壓18例,糖尿病9例,兩者兼有6例,冠心病8例;偏癱肢體肌Ⅳ級4例,Ⅲ級6例,Ⅱ級10例,Ⅰ級6例,0級6例。對照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50~78歲,平均64歲;多發性梗死8例,殼核梗死10例,放射冠及半卵圓中心梗死6例,腦干梗死4例;有高血脂10例,高血壓10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8例;偏癱肢體肌力Ⅳ級3例,Ⅲ級4例,Ⅱ級12例,Ⅰ級4例,0級5例。兩組的年齡、性別、原有病、梗死位置及偏癱肢體肌力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組60例患者多在睡眠或在安靜時發病,病情進展在1周達到高峰。一部分患者先前常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頭昏、眩暈、一側肢體無力、一側口角或肢體麻木等。部分多發腦梗死臨床主要是局灶性腦功能缺失的征象,具體表現為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偏盲、一側口角歪斜、一側肢體活動不靈和一側肢體感覺障礙。部分患者一發病即出現意識障礙。兩組上述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中西藥物,抗凝,低分子肝素鈉針4250萬U,皮下注射,1次/h;抗血小板聚集,腸溶阿司匹林口服,調控血壓、血糖及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給予血栓通注射液0.45 g+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 h左右滴完,1次/d。醒腦靜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療效判定標準采用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惡化表示,總有效率=基本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見表1。由表1可知,治療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有明顯差異。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P值治療組(n=32)17.95±9.226.85±1.980.002對照組(n=28)17.86±9.169.26±4.160.082
兩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有所下降,治療組下降更明顯,優于對照組臨床療效。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例)
急性腦梗死是因為急性腦部供血障礙,缺血缺氧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缺血壞死組織是由中心壞死區及周圍的缺血半暗帶組成[1-2]。由于壞死區完全性缺血,導致腦細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帶仍存在側支循環,可獲得部分血液供應,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經元。廣義的半暗帶是通過治療干預仍有可能挽救的潛在的可逆性缺血腦組織。確定半暗帶的指標有:①局部腦血流量(rCBF):rCBF<20 ml/(100 g·min),神經細胞之間信號傳遞停止,細胞有氧代謝降低,泵功能抑制,神經細胞去極化,無氧酵解產物乳酸增多。血流低于10 ml/(100 g·min),ATP 合成停止,泵衰竭,組織壞死。 ②乳酸(lac)增多:lac是人類腦組織缺血性損傷的標志物。③DWI﹥PWI的區域為半暗帶。④PET范圍大于MRI病灶的部分為半暗帶。臨床上只能根據rCBF水平功能影像學改變和能量代謝變化確定半暗帶的存在與否,如血液循環得到改善,損傷仍然可逆,可恢復神經細胞的功能,缺血半暗帶變為不可逆損傷腦組織的時間界限就是 “治療時間窗”,但由于時問窗限制,大部分患者均已失去溶栓時機,且許多老年患者均有溶栓禁忌證,此時抗凝及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尤為重要。治療腦梗死的目的在于增加腦血流量,清除血漿纖維蛋白原,降低血脂,減少血液黏度,改善循環[3]。血栓通注射液含有中藥三七的根提取的活性物質三七總皂苷[4-5],其作用機制:①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抗凝、促進纖溶作用;②增加組織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減少組織細胞的缺血缺氧,改善梗死區的血液供應,促進細胞修復及再生;③可使血漿復鈣時間延長,抑制細胞外鈣內流和細胞內鈣釋放,防止細胞內Ca2+超載,抑制各種來源激動Ca2+所致的平滑肌收縮。筆者認為,血栓通注射液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可靠,不良反應輕,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黃崇榮.三種藥物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32例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1):27,30.
[2]馬壽民.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8):14-15.
[3]戴自英.實用內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2064-2067.
[4]陳言.腦缺血損傷的防治[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6,4(3):8.
[5]曹振軍,孫欽霞.血栓通注射液治療腦梗死42例初探[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4,20(4):172.